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7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自然,也过来看看。还能陪陪你,岂不是两便?就是看你这般忙碌,我过来,就怕再给你添麻烦了。”李香君依旧是那般性子温和,心思玲珑,说着话,让人心里暖和而熨帖。

    “哪里有什么麻烦,能与姐姐说话,可不知道要有多欢喜。姐姐,我与你说。这拍卖行里呀,这几日可热闹了。前几日筹备的时候,京里的先生们可是抢一般的要来预定座次,唯恐没机会呢。”吴巧儿兴奋的说着。

    李香君浅浅的笑着,倒是没有急着点评。

    年初的时候,朝廷折腾了好大的劲儿,可总算才将宝钞重新推行了下去,通过税收的担保,百姓们至少总算不排斥继续用宝钞了。

    只不过,税收总归是有定额。

    既然宝钞是值钱的,那总不能为了套现出银子,将宝钞都廉价折出去。就是市面上虽然各处官府几乎耳提面命劝导用宝钞交易,可究竟有多少人真心实意,自然是要打个对折。

    故而,伴随着税收渐渐稀少,宝钞的信用也在经历着考验。

    好在,朝廷对此是有关注的。

    此前在山西恒信拍卖八大晋商的事情便吸引了天下人极大的注意力,价值上千万两的家产拍卖下去,宝钞的价值又重新得以稳定起来。

    此刻还辽令一出,朝廷自然是故技重施,要求恒信拍卖行使用宝钞进行交易。

    这一回,地方不再是偏远的介休县,而是位于京师内城的朝阳门大街上。

    作为天下心脏之地,这里一呼一吸都能影响全国。尤其战后平静,又是开春河面化冻,漕运恢复畅通,天下财富运转于京师。自然,也有无数有钱人在京师里呆着。

    京师有道是东富西贵,东边的大多是富商,西边的大多是显贵。

    思诚坊上的朝阳门大街也就是这么一处多为富商的街区。恒信拍卖行一挂上消息,便门庭若市。

    无他,手头有宝钞的家伙们都想着检验一下宝钞的真正价值呢。

    故而,恒信拍卖行固然是热闹非凡,但要说这里生意会好到极点,李香君却没那么早下定论。

    “窗子打开吧,真想听听外间说了什么呢。前几日,你不是还说学堂的教授提了一个论文,你还未完成么?拍卖行里是个好地方,这里能见到一些平日里见不到的有识之士。多听听他们说什么,也有几分帮助。”李香君对此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她在南京时,便经常听那些所谓江南才子卖弄见识。

    这里头固然有一些是纯属卖弄,清谈无用,但至少算作一个情报,能够多了解一些这世道是如何个模样。

    听了李香君所言,吴巧儿依言将门窗推开,细细听起了外间议论。

    包厢里的窗子一般是不开的。

    原因么,却也简单。

    因为吵。

    他们要的是清静。

    一般开的时候,也是拍卖进行的时候。

    此刻打开窗户,外间的声音便转瞬入耳。一楼大厅的卡座里虽然有屏风,可连左右的声音都挡不住,又如何能拒绝二楼包厢里探出来的耳朵?

    只是一听,吴巧儿便感觉心头一沉。

    “大家伙都说说,这还辽令,到底是个什么路数?”一个四川口音的商人说着,目光看向了卡座上首的一个年轻男子:“英哥儿是去过山海关的,说说?”

    “嘿,这要说起来,我还真有些说头。”被称呼为英哥儿的男子说道。

    众人一听,都是好奇的看了过去。

    就连包厢里的吴巧儿也是侧耳细听了起来。

    “这山海关呐,是天下雄关不差。可也是咱们做生意的一道生死关。往常,天津几个大商行就一早想打通关节去辽西做个生意。比如那赫赫有名的勤李记,我此前便在,十字大街上八进门面的大商行,身后更有一个工部侍郎杨大人撑着,要去锦州做生意。嘿……崇祯十三年去的时候,嗨,别提了……”说起来,那英哥儿一脸灰暗。

    “英哥儿,你怎么嗨吊起胃口来了。我们听得正是兴起,你这般捣蛋,可别怪我回去收拾你!”那看起来长辈模样的男子板起了脸。

    英哥儿闻言,这才叹了一口气:“也委实不是我摆谱儿呐。这辽西的事情,实在是太黑了。去一趟,差点没给当细作抓起来。要说军中严查细作,那是应当。可拿着良民当肥羊,这等事……忒是乱了。就是摆出那杨大人的门面也是不顶事,诸位说说,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你呀,还是年轻。不过,这都三年过去了。也该明白,这天下就是这么个世道吧。”卡座里,另一人说道。

    “天津静海县里的杨大人,也就是那位七年前致仕的杨大人吧?一个致仕都七年的……却也怪不得撑不起谱儿。不过,说起来,这有与还辽令有个什么说头?”

    英哥儿一听军略,起了兴头,端正起了坐姿,道:“这可大有关系。我一个做小买卖的,倒是不指望身上有几分见识能窥得朝中军略高明与否。自然,就得从这世情军心来说。诸位想想,往常我跟着天津里一个有跟脚的大商户要去辽西正紧做点生意都不得,这辽西的地面,自然是不平静。”

    “却是这么个理。辽西的事情,我也是知晓几分的。原本,那就是关宁军的地盘。他们不仅当兵,也经商。要做买卖绕开他们去铺货,那与送死没个分别。纵然一路上没被乱兵抢掠了,进了城,也是进了狼窝,没个两样。”又一人道。

    众人一听,都是颔首起来:“这世道,不就是如此么,各地都乱得不成样子……”

    “生意难做啊……”

    “可眼下,却不是这么个样子了。诸位瞧瞧,咱们这一回从成都入京,可是太平许多了?”英哥儿道。他本来是三年前在天津打拼的,可惜跑了一趟辽西,差点命都没了。还好他机灵,靠着行贿躲过了兵灾,又藏住了货物,最终跑回天津,损失不算很大。

    英哥儿的东家倒是体恤,给了赏银,也不再提去辽西做生意的事情。虽然逃回一条命,可眼见北地越来越乱,英哥儿倒是索性跑回了成都。

    只可惜,成都也是战乱频繁。想要寻个生计不容易,他废了心思才找了一个本家远亲合股做生意,将货放到京师发卖,一路难得顺利,余了些钱财。唯独有些愁眉苦脸的是,他们收到了大批的宝钞。

    虽然知晓许多商税都可以用宝钞来交纳,但总不能全部宝钞都拿去缴税吧?

    这样想着,一听恒信拍卖行这里可以用宝钞买东西,也不顾这里只是拍卖辽东土地,径直就跑过来了。

    当然,前头虽然迷糊,但也是总有清醒的一天。一听这里只卖辽东的土地,大家都心慌了起来。一则担心那押金不退,二则,也都是琢磨着这辽东的土地该不该买。毕竟,宝钞留在手里,怎么也比不上地契安心呐。

    此刻,大家听英哥儿说起地面的太平,一下子都是打开了话匣子。

    “可不是,光是从程度一路到了京师,竟是也没遇到几个水匪。听闻朝廷在巢湖建了个水师当练兵的地方,每日都跑出来寻水匪练手哩。”

    “就是漕运也比往日畅通了许多。”

    “漕运不少都是改海运喽。大船从杭州、苏州、上海各地启航,北上直去天津,竟是比起运河还要来得快。这少了漕运,自然是畅通许多了。”

    “的确,市面是太平许多了。不打仗,少匪患。往常那些悍匪一般的官军也寻不到了,什么左良玉,刘泽清的,都见不着了。这当然能太平许多了。”

    英哥儿听着大家这般说,一拍手,道:“这不就是了?眼下,这辽西也是这般了。那些匪兵呐,可是消停了。大家伙说,大军军纪能管得这般严,岂不是就比往常好许多了?”

    大家对视一眼,都是回过味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土豪们

    风起于青萍之末。

    帝国的中兴恢复仿佛是一蹴而就,但这样的事情从来都不会是转瞬便成的。这所谓中兴气象,其实早已经在各个角落里悄然改变。

    曾经沉珂的帝国,病症悄然间已经去了几处。

    比如官军里头的军阀,比如横行在各省的乱兵贼寇。

    李自成平定以后,张献忠重伤,生死不知,窝在四川再无声息。在原定历史上,张献忠虽然死了,还有一个孙可望与李定国。但现在,李定国早已成了官军的名将。张献忠这一步大西国的国脉似乎也要就此消亡。

    甚至,就连那影响数十万人兴衰的漕运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