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8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年虽然因为皇帝陛下的登基,官场风气有所扭转,但百年顽疾,非一朝一夕可改。

    人亡政息的例子实在是并不少见。

    但预算制度这一点,却是可以超越人亡政息这等规律的。因为,这是制度。得宜的制度,就如同六部一样,代代传承。

    首先,预算制度的建立代表的是秩序的价值。

    前文所言,朱慈用预算制度控制政府,但反过来,浸淫官场的官员们难道就不会用预算制度制衡皇帝陛下?

    而今的皇帝陛下不在乎钱,是皇帝陛下控制朝堂,但下一个又会谁知道呢?

    而预算制度的建立,便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秩序,新的规则在建立。更加关键的是,因为皇帝陛下的首肯,这意味着这样的秩序显然也是可以约束皇帝陛下的。尽管,这个秩序与规则是由朱慈划定,定然是百般有利于朱慈。但既然能约束朱慈,那就显然可以约束下一个皇帝。

    况且,既然皇帝陛下没有独断专行,直接宣布预算制度运行,而是事先与诸位大臣们沟通。那显然意味着他们也有参与的份儿。

    如此一来,自然是让众人感觉到了安全感。

    这意味着秩序的稳固,意味着规则的尊严。

    这对于过于尊崇权力的中国人而言,实在是先进与进步。

    至于公开的效果,那更是立竿见影。

    恐惧来源于未知,误会也大多来源于误解。

    预算制度一旦建立,显然各级预算开支也会公开。更加容易让人监督。

    至于效率的问题,那更加简单明了。别的不说,预算制度配合明定国是,推诿扯皮等内耗便可以极大降低,效率自然是极大提高。

    明白了这些好处,傅淑训的态度很快就变化了下来。

    很快,傅淑训便开始细细地询问起了朱慈预算制度的构建细节。

    而朱慈也很有耐心。

    “对于明定国是与财政预算两件大事,我打算召开大会。往后,每半年朕还是会在南北二京呆一趟的。这个时间里,会举行国是大会,审定国务。同样,每年也会举行规格更高的全国国务会议。这些重要会议,如无极端情况,朕都会亲自主持。不同级别的国务,都会在不同级别上审定。其中,财政预算会在每年举行的最高规格的会议里由朕亲自审定……”朱慈拿起纸笔,开始比划了起来。

    显然,朱慈是在给财政预算制度披上一层金衣,高规格,自然高级的法定性。

    同样,财政预算也是一个推进朝廷规范管理的极佳办法。帝国各部门依据国法享有职权。同样,也可以完善律法划分事权与财权。通过对预算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消除各部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让朝廷管理更加透明、规范并且稳定。

    再以此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划分预算资源,便可以使得各级部门各级衙门不得不在自己的财政开支、责任划分以及收入划分上进行适应匹配,而不是恣意妄为,留下巨大亏空让下一位要么继续瞒报,要么自行填补几乎完成不了的亏空。

    “朕还打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陛下说的是,财政收入各入他门,实在太零乱了。”

    “还有朝廷采购制度……”

    “若是如此,贪腐舞弊可大为减轻,妙啊!”

    “健全预算监督……”

    “当然,预算也不能随意设定。也要考虑投入与产出,这个也是要考核绩效的,权责一致……”

    朱慈与傅淑训你来我往,大多数时候都是傅淑训请教,朱慈答,然后傅淑训亦或者其余官员纷纷赞叹。

    有几个新升官的新人看着白发苍苍的傅淑训越说越是姿态恭敬,而朱慈却是潇洒写意,纷纷感觉这个世界真是奇妙。

    但同样,越是听朱慈说起这些,他们这些人也是纷纷感慨不已。脑海里齐齐都是冒出了当年孔圣人所言:“生而知之者……”

    朱慈眼下,还真有些像那种生而知之者呢。

    要不然,如何会有这般奇思妙想,更关键的是还如此看起来有效强力。

    ……

    朱慈的讲解一直到了黄昏,众人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眼见众人走了,朱慈这才站起身,伸了个懒腰。不过,朱慈倒是很眼尖地发现李邦华一直走在人群最后头。

    见此,朱慈明白了什么,走过去,与李邦华并肩道:“李爱卿,眼下这么晚了,陪朕一起用个晚餐吧。”(未完待续。。)

第九章:新东林党

    能被皇帝请吃饭,这显然是一个殊荣。

    “那臣可就不客气了。”李邦华笑道。

    “每天一个人吃饭,也怪没意思,李爱卿能来陪,朕还开心呢,何必客气。”朱慈笑道:“往常呐,朕参加工……看书,听说有一些东家,最爱下班的时候喊人一起出去玩,以为可以联络感情,殊不知人家长工也想陪陪家人,哪里想陪东家赔笑?所以呐,朕有时候一直要耽误你们时间到晚上,也挺过意不去。”

    “圣上仁心,是百姓福分。”这一句话,李邦华听着却是感慨无比。

    毕竟,没有哪个老板是不希望手底下天天加班的。但朱慈能如此为属下着想,自然当得起仁心二字。

    两人到了偏厅,御厨很快也准备好了晚宴。

    菜罕见的少,四菜一汤,朱慈采用了后世的国宴标准。当然,水平也是国宴级别的。

    没有什么繁文缛节,朱慈与李邦华也算相识很久了,这些年连战连捷,帝国从即将崩溃的末路走向中兴,两人都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合作友谊。

    古人讲究寝不言,食不语,说这是故君子之风。

    但在这种分餐制的情况下,显然也不用担心说话口水乱飞打扰胃口,继续沉默反而徒增尴尬。

    况且,李邦华显然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一阵沉默过后,李邦华道:“陛下今日‘明定国是’与‘财政预算制度’实在是高明非凡,微臣今日几多思量,总有几分后知后觉的惊叹。”

    “李爱卿多想了。”朱慈拿起一块虎皮肉。这是董小宛所创,朱慈去了一趟江南,倒是口味也刁了。宫中御厨自然迅速跟进,滋味亦是不输原主。

    朱慈一边品味美食,一边道:“这些也是朕这几年灵光乍现的东西,要让朕现在再想一个,朕也是想不出来的。随缘吧。倒是这明定国是与财政预算制度,李爱卿如何看呀。”

    李邦华坐直身子,朱慈问得随意,李邦华可不敢回答得也随意,他思虑一下,才道:“微臣想,这具是上策。通过每半年、每年一度国务会议,明定国是,指定财政预算制度,这都可以大大改进而今国务乱象。只是,人力有穷时。纵然思虑再深,臣亦是担心,临时若有突发急务,却是当如何是好?比如战乱、天灾甚至疫情……”

    朱慈缓缓颔首,战乱、天灾以及疫情,这些都是大明发生过的事情,不是李邦华乱说。

    而且,临时有急务,的确是一个问题。

    “爱卿的新东林党,建立得如何了。”朱慈笑道。

    李邦华愣了愣,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这件事,朱慈上次提起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两三年前的时候了。那时候,朱慈还没有登基了。

    也正是朱慈对党务的理解,对党政的良性看法,这才让朝中的党争内耗没有形成气候。

    朱慈这般胸怀,也是李邦华最为感动的地方。让李邦华从一开始的欣赏转变为投入阵营。

    “新东林的事情……说来惭愧,两年前进展颇为顺利。只是到今年……”李邦华迟疑了一下,这才道:“是微臣懈怠了,以至于新东林也有些要沾染上曾经的陋习了。”

    说完,李邦华一脸苦笑。

    朱慈细细继续听下去,这才明白而今新东林是怎么个模样。

    今年是大明二七九年,也就是西元1646年。如果崇祯皇帝还没有挂的话,现在就是崇祯十八年。

    两年前,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朱慈与李邦华相识。那时,朱慈提出了复兴东林的计划,也认可了党派竞争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朱慈心目中现代化的政党模样。

    这等于是直接认可了政党公开的趋势。

    复兴东林党以及朱慈对党派的态度让李邦华决定跟随于朱慈,并且致力于复兴东林党的计划。

    那时,正是朱慈与复社矛盾公开化的时候。也正是朱慈对东林埋下的这颗棋子,极大的影响了复社内部的凝聚力,从而让复社的对抗不得不宣告失败,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