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博学院的作用就是要保证正确,把那些百姓们认不清的香花毒草先剔除,把无害有益的东西交给他们去选择。从这里也得出第三个选择正确的手段,就是以看是否满足需要来判定正误。”

    高攀龙说:“有了三种手段保证决定的事正确,再通过正确的事去选择官员,反正选谁都能胜任就可以当场选当场任命,这样一来当选的**家都服气也好办事,再加上皇上最早用年龄限制品级的规定,臣想今后就没有多少人会不满了,也没有谁有不断膨胀的野心。”

    天启高兴地笑道:“看来老话说‘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这话还真有道理,一会儿工夫我们已经找到三种手段来评判事物是否正确,一是用时间来判定,二是根据趋势总结出理论经验来判定,三是看是否满足需要来判定。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朕也不知道,你们圣学院以后找到了告知朕一声就可以了。那么就这样说定了,用三个手段来定事保证事是正确的,用事来定人保证人能够胜任且没有怨言,你们跟信王商议下把这想法尽快变成制度。”

    刘宗周和高攀龙也面露喜色,争论了好多天的事终于在今天有了结果,尽管是在大家互相妥协中达成的,但也使互相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尤其是东林党,以前做点事还要遮遮掩掩,现在跟朝廷坐在一起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一展才华,相信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复活,也会很高兴有这个结果的。

    就在天启以为没事要结束谈话时,刘宗周又问话了。刘宗周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书呆子气,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就一定要问个所以然出来,这一点连高攀龙都看不下去了,连连给他递眼色。

    好在刘宗周也不是那么不靠谱,他说:“臣知道皇上今天辛苦了,臣再问最后一个问题,皇上允许武将封爵还世袭罔替,允许商人的股份世袭罔替,但又说在皇上的心中文臣要亲近些。臣想问一下在皇上的心中文官、武将、商人,哪个的地位应该高一些呢?”

    天启想了想说:“大明历来是以文制武,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就不用多说了,但朕心中认为三者是各有分工不同的三个都不可缺少的群体。文臣定秩序,武将保稳定,商人求发展,只有三者联合一心大明才能转危为安,而且可以说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大明肯定有国富民强的那一天。”

    见刘宗周和高攀龙都带着笑意看着自己,好像在说自己在避重就轻,天启笑了笑说:“如果真要在这三者之间排个高低,朕说心里话不想排也排不了,因为朕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个大家不仅仅局限于文武官员和商人,还包括了天下所有的大明百姓。人之所以不平等是因为出生的家庭不同,但包括朕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只有一个头两只眼睛两只手就是明证,让所有人越来越平等也是我们大家的职责。”

169 盘点家底

    六月初一的下午。天启跟皇后都躺在长廊里的竹榻上乘凉。尽管天气很热,但向着东边的长廊下已经晒不到太阳,加上旁边还有四个小宫女换着打扇,所以也感到不是太热,偶尔一阵凉风吹过,还让人感到很是舒服。

    长廊里有一张桌子,上面坐着好几个人在算帐,桌子旁边还有几张小木椅,张春英等几个人坐在上面等着听结果。

    一会儿,周青周选侍说:“皇上,娘娘,帐已经算完了,几处皇店开张一月来共赢利接近六万两。”

    天启坐起来问道:“没有算错吧?。怎么才这点?”

    周青说:“没有算错,算了几次都是这个数。”

    皇后这时也坐了起来,叫宫女把旁边的一个小木箱打开,拿出一张纸看了看,又接过周青的帐单一比较,然后说:“皇上,没有错,我们这算的跟谈敬拿过来的太监们算的数目一样。”

    天启点了点头说:“看来这些奴才没有乱来,也许他们也从中吃得差不多了不好意思再下手。”

    冯思琴冯选侍坐在木椅上,看着天启似笑非笑地问道:“皇上都一连好多天没去关心朝中的事了,难道皇上真的要放手吗?”

    天启说:“你还记得你跟朕讲三国的事吗?当时你说诸葛亮是累死的,朕当时就害怕了,累了一年现在收手还不晚。以前忙着关心是因为朝中很乱,朕不去忙没人可以代劳,现在分工明确了朕就不适合再插手了。”

    自从几天前天启跟刘宗周和高攀龙长谈了一天后,天启就再没有主动过问过朝中的事。这人就是这样,以前天启经常去问这问那,大臣们包括信王在内都是一有事就来请旨,一缺银子也眼巴巴地过来望着。现在说好了不再过问,圣学院、博学院、都察院还有政务院都自动运转起来了,而且在几天内就搞出了很多新名堂。这说明人都是有潜力的,一旦没了依靠自己的潜力一下子就被迫自己去发掘出来。

    首先他们搞了个支柱工程,就是在各省的粮库、番库中存储一定额度的银子、铜钱、粮食还有棉花,库银也慢慢地全部换成了银元。凭借这些存储的银元和物资,各省都明确规定了粮食、银子和棉花的比价。一旦银元跟铜钱还有粮食、棉花的比价超过额定的一成,各省巡抚立即就要通知管理粮库、番库的户部派遣人员开库平抑物价。同时驻守在库房边的锦衣卫会立即出动查找价格波动的原因,一旦发现有人兴风作lang,立即抓捕并上报看是否需要抄家。

    这个支柱工程的目的就是保证所有百姓不被别有用心的商家大户肆意盘剥,加上天启早时候下旨宣布的税收封顶和农户存粮的保底,这样一来所有人都饿不着冷不着了。

    这个支柱工程天启早有想法,但他以为要全面实施还要过一阵,谁知道朝中官员一下子就铺开了,看来他们都很有些干劲。天启在他们送来的奏报上画了个圈,表示知道了没有意见。

    第二个是他们搞了个路商局和驿站结合工程,本来路商局修路是亏钱的,设卡收费后商户在市场里可以受到保护不被其他人骚扰,但这个费收得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以往大明没有商户也没有商税这一说。自从天启决定设立商户后,政务院他们就决定一边给商人换户一边在市场里名正言顺地收商税,而且圣学院建议把路商局分开为公路局和商税局。

    圣学院的意思是分开后商税局专门管理商户和收取商税,因为跟投资经营不再有关系,所以原来路商局的所有股份全划入公路局不再跟商税局有关联。

    公路局的事务现在就只剩下修路收费显得很弱,而原来的驿站本就是花公款白消费的地方弱得不能再弱,圣学院之所以认为两家弱弱连手会变强,一是因为经过了解现在的货运量越来越大,使得货运收费变得有油水。二是各级官员能卖爵位获得好处后,已经不再是一穷二白的穷官,就算是穷点的朝廷也会在明年的两成火耗中提取一成提高官员收入。这样一来驿站就不再是免费吃住的地方需要付费,当然服务质量也会提升。

    万事有好就有坏,驿站收费了就不用再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对普通百姓来说是好事。但今后只要带货上路就得交费,大的岔路口都有驿卒守卫避免人逃费,同时也是保护人们的安全,小路口也在地上打了桩人过马不过。既然驿站能收费,公路也要收费,那么今后的公路局能不能赢利就很值得期待。路修好了至少朝廷今后运兵、运粮、运银子就很方便也很安全,如果公路局现在亏本朝廷可以补贴,随着货运量越来越多今后肯定赚。

    天启对路商局分家一事没有反对,只是建议如果驿卒不够就在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中招人,基金会对他们的补贴有施舍性质,让他们自食其力才能让他们有尊严。

    按他们的做法先衡定银粮等的比价安民,当灾害过后或者耐寒耐旱等粮食作物推广应用后,那时候路也修好了通过贸易富民,这两招还是考虑得既深远又周全的。见自己不参与别个也能做得井井有条,而且好像还比自己想得周全和大胆,天启也乐得放手。

    天启今天见皇店开张刚刚一个月,就准备看看收获如何预计下一步做什么,公家田有人操心就应该想办法把自己的自留地种好,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自留地种出来了但收成不怎么样。

    天启说:“无论是饭店的食材还是首饰店、成衣店里的原料,都是下面进贡来的相当于没有花本钱,加上三百多万的地和房子,每天赚的还不到两千两,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