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向高说:“臣愿闻其详。”

    天启说:“朕说累了,让杨御史替朕说吧,朕当时说服他和左光斗也花了不少力气。”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杨涟面无表情地出列对大家说道:“皇上的意思是只卖伯爵爵位,每年花一两银子的可封县伯,发县伯牌有效期一年,见了本县七品及其以下官员不需要下跪拱手为礼就可以;每年花十两银子的可封州伯,发州伯牌有效期也是一年,见了本州五品及其以下官员也是不需要下跪拱手为礼即可;每年花一百两银子的可封省伯,发省伯牌有效期还是一年,见了本省三品及其以下官员不需要下跪拱手为礼就可以;每年花一千两银子的可封国伯,发国伯牌有效期一年,见了本朝一品及其以下官员不需要下跪拱手为礼就可以。”

    杨涟说到这里天启插话道:“朕再加一句,每年花一万两银子的可封大伯爵,发大伯爵牌有效期一年,见了朕也不需要下跪拱手为礼就可以。”

    听了杨涟和天启的话群臣忍不住了,互相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两边的御史开始大声喝斥让众人噤声。

    叶向高沉声说:“皇上,这有失朝廷的体统啊!”

    天启说:“嘉靖年间,海瑞还是个县教谕时上官来检查,两旁的人都跪了唯独海瑞不跪,上官生气了说他们是笔架山,海笔架的外号也叫开了,朕在想如果一个官因为有人没给他下跪但他能因此得到银子,这个官还会不会生气呢?”

    众人一听好象有点明白了,但又不敢肯定,协理大臣韩爌问道:“皇上,下属不跪拜行礼跟他得银子有什么关系?”

    天启说:“怎么没有?比如说一个县令,在他任上一年卖出去一千个县伯牌,三年就会收入三千两。这三千两中的三成也就是九百两属于朕,因为是朕出的主意;这三千两中的四成也就是一千二百两属于朝廷,因为朝廷失了体面;剩下的三成九百两属于该县,这个县令如果要调走,在走之前能拿走三百两也就是总数的一成,当然前提是他没有贪污也没有亏空。”

    听了天启的分配制度官员们再次忍不住了,一个县令正常的月俸是米七石五斗,换银子也就约七八两,三年也没有三百两,假如他没有贪污也没有亏空离开时能一次性拿走三百两,而且是卖得多拿得多。如果他能卖一万个县伯牌出去,他比一品大员的收入还高,想到这里很多人的眼睛都红了。

    叶向高这时候也不说朝廷体统了,他说:“皇上,这主官拿钱,其他人分不到岂非不公平?”

    天启说:“谁说其他人没有?朕和朝廷拿走总数的七成该县一共留有三成,县令拿走一成还有两成,该县其他人按职位分剩下的两成。”

    协理大臣韩爌问道:“皇上,这地方有穷有富,岂非也是不公?”

    天启说:“这就是这个官员的问题了,你治理得好有钱人多你就卖得多收入高,你只知道混日子治下百姓都穷你也只有干看着,这样一来当官也能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看大家都在思考没人说话,天启说:“信王,本来这事朕还没有考虑成熟,但现在既然说出来了你们政务院就要仔细商议一下细节,务必做到公平合理还不能亏了朕。”

    信王说:“臣弟遵旨。”

    天启接着说道:“朕出这个主意也是没办法,前方打仗要钱,而且还仅仅是尽力防守就左支右绌了,如果要进攻就不知道需要花多少银子。光是辽东每年用于防守就需要四百余万两,要平定全辽至少每年还得四百万,谁反对谁就出了这四百万朕没意见。”

    吏部尚书**星说:“皇上这么做也属于无奈之举,既然如此就不谈论这个话题。听闻皇上要抄每个官员的家,不知道是真是假?”

    天启说:“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朕给你们看一些人。”

    说完给身边的内卫总管杨公春挥了一下手,杨公春点了点头出去了,一会儿只见一群黄衣黑帽年轻干净的小太监在杨公春的带领下进来了。只见他们进来后分站两边,面带微笑地给群臣鞠了个躬,然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大家都纳闷,这些长得像大姑娘的人是干什么的?

022 经济审察(下)

    政务院协理大臣朱延禧说道:“皇上,臣问个题外话,臣近期多次听闻皇上说要埋人,皇上为什么喜欢说埋人呢?”

    天启看了朱延禧一眼说:“朱大人有所不知,朕不但喜欢说还真埋过很多人,客氏谋逆朕把她家三个人全埋了,不听话胆敢勾结外臣泄露朕的秘密的内卫朕也埋了不少,就在昨晚杨公春查到泄露并造成这次谣言的几个内卫,朕叫人连夜埋了。至于说为什么要埋,因为朕觉得砍头等手段太血腥,大人看了血腥的场面都会做恶梦,万一让小孩子看到了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茁壮成长。埋人简单方便,一壶酒让他醉过去然后一埋,也没有什么痛苦就过去了。”

    朱延禧听了默然退后,这时天启又说:“本来还有点细节待推敲,就是如何能及时清理官员手中的非法收入,钱少了他可能会老老实实交代,但积累的钱太多的话难免会出现挺而走险企图蒙混过关之人。朝中官员多是苦读圣贤书胸坏凌云志的国家栋梁,一批又一批地杀掉太可惜,朕记得太祖朝时曾经有一批同时上任的人是同时被处决还是只留了一个朕记不清了,反正是接近全军覆没,这难道不让人心痛吗?诸位大臣可有良策?”

    叶向高说道:“皇上爱护臣下是我等的福气,有那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找死也是活该,臣觉得等国家内忧外患平定后可以在各地增加内卫,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经济审查,应该能及时防止谁去蒙骗皇上。”

    天启笑道:“叶大人不反对对官员进行经济审查了?”

    叶向高说:“听了皇上和杨御史的话臣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臣没有异议。”

    见天启看向他们,朱延禧、**星等人也说:“臣等也无异议。”

    政务院协理大臣韩爌上前说:“臣拥护皇上对官员进行经济审查的决定,但皇上是否真如传言说的那样要收回所有土地建皇庄?”

    天启说:“收回所有土地建皇庄是不可能的,朕只不过是想让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人明白,朕代表整个大明拥有大明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占有土地的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因此,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占据了多少土地,一是你得上税二是你种什么作什么用你得听朝廷的安排。”

    韩爌说:“皇上,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太祖开国以来就一直遵从的治国原则,士绅不纳粮的规矩几百年都是如此,皇上怎么能想改就改呢?别人买到土地愿意种什么根据各自的需要,强行规定怎么服人?”

    天启说:“韩大人也知道这是太祖的话,不过韩大人也应该明白太祖已经不在了。朕说这话并没有不尊太祖的意思,只是说现在的状况跟太祖在时的状况不一样了,照搬老规矩办事是要出大问题的。太祖在时豪强官宦兼并土地的事有多少?现在又有多少?你韩大人家里就兼并了不少土地吧?先不说在兼并过程中有没有强买强卖的事,只说你那么多的土地不纳粮你吃得了吗?天下的土地有定数所产的粮食也有定数,你名下的土地越来越多所得粮食越来越多,你多了别人就少那别人吃什么?至于说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朕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你们是估算着粮够吃了就种其他如桑麻药材等赚钱多的东西好换银子吧?你在政务院这么多天,难道就不知道全国很多地方受了灾吗?现在国家最需要什么?不是银子而是粮食,你能看着别人挨饿自己安心赚钱?朕的意思就是该种粮食的地绝不允许种其他东西。”

    韩爌说:“皇上,臣也知道国家困难,但祖制不可妄动,妄动祖制天下的人心就会浮动,人心不安是乱之根源啊。”

    天启说:“唐朝武则天说过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造反的话,朕深以为然。前一阵听到奏报有很多地方天灾横行致使哀鸿遍野,人相食的事时有发生,县令也被饥民杀了好几个,这说明老百姓已经到了造反的边缘,如果饥民变成反民冲进你韩大人家里你抱着祖制就会幸免?韩大人你就不怕?朕正是为了避免天下大乱,这不是抱着祖制就能做到的。”

    韩爌说:“皇上所言只是个别现象,暴民作乱只是一时派兵平定即可,妄变祖制却是祸害无穷啊。”

    天启想了想说:“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