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像作伪,只得重重地“哼”了一声。钱谦益微微一笑道:“看来卢县令很健忘啊,前两月你们东湖县连续上书,说县中事务不好处理辅政人员也束手无策请政务院和都察院拿主意,现在都忘记了?”

    卢县令听钱谦益这么说顿时恍然大悟,拍了下额头说:“大人不提下官险些忘记了,不过事已两月朝廷又没拿出一个章程来,为了不影响县中的其它事所以早就解决完了。”

    钱谦益眨了眨眼睛问:“早解决完了?既然那么好解决你们还一封又一封给朝廷上书是个什么意思?嫌大家太清闲逗我们玩啊?而且你们说提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形式的不足等事,已经引起包括皇上在内众多人等的关切,你们就算解决完了也说说具体过程吧,否则我们来了就回去也交不了差。”

    听说连皇上都关注,卢县令苦笑了一下说:“下官等惊扰了皇上是下官等的失职,不过这事一开始确实不好解决,后来是没有办法了才想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原来两月前正是稻田收割的季节,在北方还有很多地方在发生干旱时,东湖县靠湖而居不缺水也就不缺粮。农村一年也就两个时间段会忙碌一些,就是播种季节和收割季节,老天不等人所以大家一说起来都说是抢种抢收,让人感觉到农村人一年四季都很忙,其实除了耕种和收割季节大家还是很清闲的。以前在这时候不算什么,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一门心思把该收的收家里该种的种地里就完事了,但现在不一样因为其它地方也缺人。

    自从大铁公司在全国兴办了开矿开工场等业务后,东湖县前来购买权利的人是络绎不绝,本来东湖县旁边就有矿山,商家大户们原来是悄悄地搞现在是买个资格后正大光明地开,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做工。以前粮食紧张时全国都不允许私下种桑养蚕,东湖县也不例外其中还有人因为不听招呼受到了惩罚,后来情况有了好转大家就婉转地向天启求情,说粮食是必须的但丝绸也不可或缺,古代就有丝绸之路现在突然连根拔起让大明没有丝绸,这确实也有些不好看。天启不是迂腐的人,他暂时同意了大家的意见不过也作了一些限制。

    原来不准栽桑养蚕是因为粮食缺口太大,现在要恢复载桑养蚕就必须把粮食缺口堵上,首先就是要保证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粮食储备。天启跟徐光启等人商议后决定,无论哪个县在上完税后保证本县三年储备粮就可以适当载桑养蚕,而且保证本县粮食还不够,假如周边邻近的县没有一年储备粮食的也不许栽桑养蚕。就算栽桑树也尽量选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还有山坡上,旱田要限制水田更是禁止。

    江南各省的大户们一商议开始觉得没有什么搞头,后来脑袋灵活的就想到了高产新品种粮食作物,立即到博学院中找到徐光启要支持。徐光启原来只在京郊上林苑搞实验,现在南方有人免费提供地方给自己高实验那自然不会客气,大家各取所需也是皆大欢喜。经过一两年的实验和推广,南方各省的好多县都达到或者接近天启出的条件,他们为了储备够粮食还带头吃番薯、土豆、玉米等不易储藏保管的粮食,可以说为了赚钱南方的商家大户们在新品种的栽培和推广还有食用方面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粮食储备达到条件后各赏家大户立即申请栽桑养蚕,养成蚕茧的同时各种缫丝的机器设备也大量生产出来,众多的丝绸工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江南各地冒了出来。他们这样做对粮食产量有一些微笑影响,不过此时的大明已经度过了粮食危机,加上渤海军区军转民建了众多大渔船在海上捕鱼,经广大百姓以自己身体做的实验证明,多吃肉就可以少吃粮而且肚子还不容易饿,这确实是一大重要发现。

    以前大家没有吃多少肉,一个人要吃三斗碗饭才能止住饿,后来无论猪肉还是鱼肉只要能顿顿吃,一碗饭就把人的肚子填满了。有人分析说是因为肚子里油水多了饭就不容易消化,这话有没有道理有待考证,不过每年生产的粮食确实比吃掉的粮食要多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就算北方各省很多地方受了旱灾粮食减了产,从南方调拨粮食过去也是绰绰有余,加上现在边境上兵强马壮士兵们手中的家伙好用,也不怕女真人和蒙古人来抢。

    农业年年丰收的同时工业也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本来是好事但缺发生了问题,就是农忙季节会出现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出了事的时候你说要照顾这边我说那边也很重要,争来争去只好把矛盾上交让朝廷去解决。朝廷没空解决就拖了两个月,两个月后农忙季节已经过去自然问题也就解决了。

    听明白一切钱谦益眼中带着笑意说:“原来卢县令解决问题的要诀就是拖,这个可不是什么秘密啊,只要当过两年官都会这一招,大事拖小小事拖没最后也就不了了之,问题是明年又怎么办?卢县令你想过没有?”

295 调查研究(中)

    面对钱谦益的问话卢县令一点也不慌,他说:“这样的事以前没有过,现在出现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新办法,县里的几位辅政官都是在州里学习过估计没学精通,因此有点争议也难免。据说州里专管培训的官员都是礼部培训出来的,钱大人是礼部郎中现在亲自来到鄙县,一定有办法教训下官。”

    卢县令说的一点都没错,以前的大户也有些矿山工场,手下做工的人除了外面请的技师好多都是家里的人,田里缺人了立即停工抢种抢收,哪里损失大各家家主都有一个衡量。现在在朝廷的强行命令下,大户兼并田地的势头被遏制住,很多兼并得太多田地的大户已经被迫卖出田产,不愿意卖的人也被魏忠贤的东厂找各种借口来骚扰,最后也不得不屈服朝廷或明或暗的手段。

    田地分散了当然就各家顾各人,这时候开工场开矿的人当然不会停工让手下的人去替别人帮忙,这一下子就暴露了关键时刻田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南方本来多雨,粮食成熟了必须在几个晴天后收割完,否则的话遇上连绵细雨稻子收回家都没办法晾晒,下雨时间一长再加上没来得及收割,稻米在田头发芽都不是不可能。卢县令还算个有责任心的人,没有任由几位没有经验的人闲扯,而是立即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工场矿山停工,不收完庄稼不许开工。

    工场主虽然不满但也不敢跟官府对着干,在得到可以收取一定报酬的许诺后组织人帮助周边农户进行了抢收,到现在还有一笔帐等着卢县令去付,就是有些从北方移民过来的农户给不起报酬,出了力的大户要求县里主持公道,否则的话明年就不会听从县里的号令。卢县令正为这事头疼,农户出不起银子是事实,县里也没有这份银钱去支付,向上求援吧上几次的公文朝廷还没有批复,本县的几位书生正在天天各出主意扯皮。

    钱谦益弄清楚事情后问道:“你们县里的辅政机构也算是比较完备的了,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平时都做些什么事?你认为他们对贵县的事务处理是否有帮助?”

    卢县令想了想说:“以前鄙县有些县丞、主薄、典史、捕头等品级不同的佐吏,后来朝廷又从县里的举人中培训了两位派了下来,主要是协助大铁公司出售开矿开工场的资格,还有为下官出些主意和跟上面的沟通,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在下官看来其实不过是把以前私人请的师爷变成公家请为大家做事而已,只是以前的师爷经验丰富现在这两位有知识有干劲精力充沛,经验方面要欠缺些还不知道变通。”

    钱谦益问:“你认为他们跟你原来私人请的师爷差不多吗?”

    卢县令说:“不止是下官,县衙里的人都这么说,而且大家平时还以师爷相称。”

    杨涟这时候说道:“叫他们师爷也算是尊称了,以前很多没中的举子到后来都成了官员的幕僚。不过以前曾经发生过原来县里的小吏跟新来的人互相不服气,现在有没有这种情况?”

    卢县令看了看杨涟说:“这位大人说得对,以前确实有这种事,不过自从朝廷将县丞、主薄、典史、捕头还有新来的人都定为八品后,大家待遇一样就没有意见了。当然老人看不起年轻人认为他们没有经验太莽撞,年轻人看不起老人认为他们学历低没知识都是避免不了的,不过这些东西都藏在下面没有谁公开表示出来,表面上大家都是一团和气互有来往,只有那两位八品女官因为是女人有些独来独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