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说:“你们两个现在就在这里别走了,愿意唱歌就唱歌愿意跳舞就跳舞,睡之前感受一下病有没有大好,第二天起来再感觉一下就回去。”

    刘三lang恍然大悟说:“皇上的意思是这屋子会治病?真这样的话那以后就不需要医生了,臣妾一定替皇上试一试。”

    天启点了点头说:“这样最好,真试好了以后你们有病优先使用,不过万事有利就有弊,这里面可能可以治病,但是外面却可能受到伤害,你们现在开始就不要出去了。”说完后带着随行太监回到自己的住处。

    张春英两位睡觉的地方就在天启原来住的地方旁边,天启住的屋子因为地上出现了个大洞,后来就修了座塔把黄玉放在塔下,他自己又换了一处住处。回到现在的住处后天启让谈敬把管塔的人叫来,吩咐说今夜子时去把黄玉取出送过来,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守塔的是两组不同的人领头的也是两个,听了天启的吩咐虽然有些诧异但也是连连点头。

    待两人走后天启让谈敬把杨公春叫来,等杨公春来后天启问:“当年跟刘侨一起从川西回来那个假道士叫什么名字你还知道吗?他现在在哪里?”

    杨公春想了想说:“好像叫石全,据说现在是锦衣卫千户了常住宁远,皇上要找他奴才可以送信叫他明天来京里。”

    天启摇头说:“不用那么麻烦,朕只是有一些东西叫他去川西埋起来,朕前一阵几次做着同一个梦梦见张天师在吃饭,但是没有碗盘之类的盛具饭食都直接摆放在桌子上。朕想这可能是张天师要朕给他一些碗盘之类的东西,最好再给一些坛罐埋下去。”

    杨公春问:“既然不让石全来只是让他去川西埋东西,那么请问皇上该让他卖在何处呢?还有就是所埋之物是由大内提供还是民间购买?”

    天启想了想说:“民间买的不够精细怕张天师怪罪还是大内里出吧,不过比较名贵的如元青花和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就不要了,免得有人盗走卖钱,那样的话神仙也不会喜欢,就把今年新进的瓷器还有嘉靖年间的不甚值钱的拿几套去。这道观里吃饭之处在屋子里,就让石全把大殿正中的石板撬开然后掘地三尺埋下去。事情虽然小但是要他记住绝对不能惊动任何人,如果有人知道那么他的千户马上降为百户,做得好的话朕给他调个好去处。”

    听说是这么简单一回事,谈敬和杨公春都松了一口气,心道这皇上太小心,不过是官窑敬上之物也不见得有多名贵,怎么就像要埋金银宝贝一般小心,真有点小题大作了。他们哪里知道天启的心思,天启想既然黄玉又在作怪了说明能量已经充足,自己很可能在某个时候离开这里回去。来一趟不能白来,总要埋点东西自己以后挖出来好卖点钱花,这叫有备无患思谋深远。

    这埋东西还是有一些说法的,太值钱的不能埋,太值钱了说不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提前挖走,到时候自己恐怕什么都得不到。也不能年代太久远太久远的说不清楚来路,到时候也可能被没收那才冤枉得慌,而且还不能是字画一类的纸东西,南方地下潮湿容易霉变不说,天师观曾经遭受过多次火灾字画等东西保不住。想来想去只有瓷器最合适,埋在地下现在不值钱,但是将来挖出来也能换不少钱,明代东西就说是祖传也没人怀疑。

    当天半夜时守塔的人把装黄玉的盒子抱了过来,天启让所有人都下去然后自己把盒子打开,这盒子不知道是受了潮还是其它原因,天启托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打开盒盖以后就看见里面的绸布,一层一层把绸布掀开,一颗黄色的黄玉露了出来,天启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纹路,知道是原来的那一块,轻轻点了点头想着该怎么办。

    天启知道这黄玉需要贴在额头才能出现怪异的事,现在还有一些事不能放得下,他想要安排好了再说。想好主意后他把黄玉像以前那样用绳子挂胸前,此时也来了睡意于是就躺下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就听外面的太监来报告说张春英和刘三lang两位求见,天启起身后觉得自己特别有精神,心道这黄玉跟自己确实有缘,也想知道张春英她们怎么样了,叫人立即叫她们进来。

    两人进来后张春英倒没有说什么,刘三lang首先说道:“皇上,那间屋子确实能替人治病,陈明珠妹妹说我的病至上还要三天才能完全好,谁知道昨晚睡了一晚就好了,只是后半夜有些睡不着老做梦。”

    天启说:“病好了就行管做梦做什么?看样子你们也没有睡好吃完早饭就回去继续睡吧。”说完就叫人侍候梳洗和吃早饭。

    吃完饭后天启直接去了监政院,他想看一看高攀龙他们商议得怎么样了,看他们的商议是否会有深意。

434 以史为鉴

    高攀龙见天启的时候同意今后互相监督,但是对天启说的以是否自由平等做为标准还有一些保留意见,说需要回去好好想一想并跟人商议一下,当然最开始商议的就是刘宗周。高攀龙虽然是东林党的发起人之一,但是他自认其理论和学识方面比刘宗周要差那么一点点。

    两人一合计发现这事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仔细一分析却牵涉到两个大问题,一是以前的单向监督是以一方的是非观念为标准,监督者可以或引经据典或摆事实讲道理自由发挥。现在双向监督了就不能各说各话,你以一个标准说我不对,我以另一个标准说你不对,那就始终说不到一起,必须定一个统一标准。二是东林党的核心理念就要改一改,就是在监督、限制皇权中加入协助巩固的味道。

    当然刘宗周和高攀龙也不是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他们认为只要有道理稍微改一点自身理念也无所谓,这几年他们也慢慢发觉东林党自身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星、叶向高等老一辈核心人物老的老死的死,像新生代的黄尊素、钱谦益等人出来领导是水到渠成之事。他们年纪轻人气旺为人随和办事灵活,深得年轻一代喜欢,东林党内部的话语权迟早要让他们来掌握,这是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攀龙有时候都在怀疑天启当年给信王选老师是不是有意所为,当时选了三个老师都是东林党人让高攀龙兴奋不已,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天启的拉拢手段。按道理说一个团结的集体要从外面被攻破很难,就算严厉打击也不能消磨掉他们的意志,只有从内部想办法才能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信王是政务院总理王大臣,将来就算不做了也会主持监政院,他的老师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受其重用将来肯定会有所偏向。

    刘宗周的意思是改变思想从监督限制转为监督协助也不错,这也是为臣子的应有之义,但是首先得找到个大家都接受的标准,对天启的自由平等标准刘宗周不是很反对,但是他要问清楚一些细节问题。

    听闻天启来到了监政院,高攀龙他们马上外出迎接,坐下后见只有两人在天启问道:“听说叶大人的病越来越重,信王代朕去看望叶大人去了,徐大人又到哪里去了呢?”

    高攀龙说:“回皇上,徐大人不知道皇上会来,他今天有事在博学院,据说编制的历书已经完成,徐大人要仔细校对免得出错。”

    天启想这徐老头也太执着了,一个日历有什么重要的?最多就是跟播种收割等农活有关,这两天晚两天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要说祭祀用那就更不靠谱,无论是神仙还是祖先都不会介意早晚那一会儿,饿了那么久有吃的敬上一个个开心还来不及怎么会怪罪?他心里这样想但嘴里不能这么说,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人对历法有种病态的狂热,也许是以为能预感天地变化就能掌握天地原理进而能控制吧?

    天启点头说道:“徐大人有事也没有关系,反正他也是信天主的跟你们东林书院沾不上边。昨天高大人说要回来商议一下,不知道你们商议得怎么样了?好了的话就在第一期报纸上宣传一下?”

    高攀龙说:“皇上,臣跟刘大人商议过,发现皇上说的自由与平等太笼统了,能不能具体到某些事上?”

    天启点头说:“说得好,朕也认为具体化要好一些,毕竟人们只对具体的衣食住行感兴趣,大道理不管饱也不能穿暖和。不过这需要你们齐心协力做这件事,还是老规矩先由圣学院拿个大方向,然后以此为方向将博学院里的具体有关技术推广开,最后让政务院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当然一切都离不开官员的行政权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