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说:“这个县令确实很头疼,但他没头疼多久就不疼了,因为他有个替他出主意的师爷。在师爷的安排下这个县令一改以往的审案方法,他在县衙里设置了两排座位,让有意愿的百姓组成陪审团坐在上面作最初评判,他自己作最后判决,当然他宣布了最终判决是援引初始判决定的。”

    信王听了眼睛一亮,说道:“皇兄的意思是说以前这个县令自己作决断,稍不留意就会给人留下把柄遭人垢病,现在他让陪审团作初始评判,他自己根据初始评判作最终判决。如此一来就算有什么不当之处别人也说不到他身上,那些陪审团的组成人员一般来说肯定都是当地的头面人物,他们的决断就算那些讼棍怕也是不敢胡搅蛮缠的。”

    天启说:“主要是朝廷有制度不允许人乱改,不然的话这个县令直接就宣称陪审团的判定为最终判定了,虽然说过了他一道手,但是他的最终判定一般都根据初始判定来的。”

    信王这时候突然皱眉说:“臣弟听皇兄说过人多也不见得就一定正确,如此说来陪审团定下的案子也很可能出现冤假错案,真那样的话又该怎么办?”

    天启说:“让陪审团决定就是因为真相很难轻易找出来,既然如此多一群人站出来跟自己一同承担责任有什么不好呢?用大家的思想来参与判决,最后由县令一人根据朝廷的制度作决断,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这个县令的事我们先不去说他,只说在政务院里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这才是为兄给你讲这故事的真正含义。”

    天启刚说完这些话,突然想起自己的这些话也符合了钱谦益的意思,进而想起今天叫信王来的原因,心中对这人更是有了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对信王说:“怎么做你回去好好想想,为兄今天相当于给你免费当了一次师爷,你开始提起钱谦益他们能力强但跟以往的人做事风格不符,你准备今后怎么用他们?”

449 军转民用(上)

    天启突然问起信王今后怎么用钱谦益等人,让信王心里有了奇怪的感觉,如果是以往他当然可以说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但是现在因为天启刚刚给他讲了县令组建陪审团审案的故事,他就要将自己和故事里那个县令作比较。假如信王自己是那个县令,真要审案还得暗中听从师爷的意见,因为那些师爷跟随过好多任县令做起事来有章法。现在韩爌、刘一燝等老臣算得上经验丰富的师爷,自己今后应该多听他们的意见,钱谦益等人无论如何算不上。

    信王没有正面回答天启的话,而是自顾自地说道:“臣弟今后肯定会多听韩爌韩大人还有刘一燝刘大人等老臣的意见,臣弟把自己当成皇兄故事里那个县令,把几位老臣当作有经验的师爷。不过看样子几位老臣负责的事都比较多,全部倚靠他们会不会让他们太劳心了?”

    天启摇头说:“当年严嵩八十岁了还大权独揽也没听说他是累死的,这些老臣的精力充沛得很你可能不是很了解,假如真要他们具体负责某一样事务可能他们会烦,但是你要他们负责全面分类,他们反而累不着会感到很充实。这些话说了你可能也不会明白,反正你就试着去尝试一下看为兄说得对不对,你就对几位老臣说为兄要让你熟悉监政院的事务,政务院的事他们谁有精力就多负担一些,今后选举时你可以推荐一二,相信他们都会乐于接手。”

    信王想了想问道:“权力肯定是个好东西,但是用权力去诱惑他们会不会真累着他们?据说严嵩还有个能干的儿子和一群干儿子帮忙呢。”

    天启说:“京里的官员都少不了帮手,年轻的不敢说但那些老臣家里帮忙出主意的师爷一大群,你就别为他们操心了,真怕他们累着就让他们轮流主管。你现在还是想想怎么使用你的几个老师吧,一旦老臣们主事钱谦益他们还像以前那样的话,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信王说:“几位破格使用的人里温体仁已经到礼部去了,黄尊素黄先生主要管着报纸等宣传方面的事,只有钱谦益钱先生和周延儒两人。臣弟想他们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缺了一份从容和一段历炼,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到地方上去主政一方积累点底蕴?”

    天启想了想说:“历炼是可以的但主政一方没有必要,前几月说过政务院的预政处替监政院做一些事,现在正在民选官一事上搞试点,就让钱谦益和周延儒以钦差的身份去调查研究。开始为兄刚刚跟钱谦益谈过一次话,发现这个人还是有一定头脑,而且能够从具体事务的观察上发现问题,就想着能不能量才适用让他们去多观察一阵时间,这也是叫你来的原因。”

    信王回去后就跟韩爌和刘一燝商议,说自己要熟悉监政院的事务让他们轮流主管政务院日常事务,韩爌等人一听立即满口答应,虽然脸上还是很平静但是眼神里还是都露出喜色,看来人老了心还没有老,对权力的追求还是有些孜孜不倦。紧接着信王又向钱谦益等人宣布了天启的旨意,让钱谦益和周延儒去南京考察民选官的事,让在南京的杨涟回北京来,南北两京的人交换着来可以增加他们的见识和经验。

    信王如何在政务院里作新的安排暂时不说,话说这天冬节全体放一天假,军务院掌院军机大臣孙承宗的家里喜气洋洋,摆了几桌酒席宴请门生故吏和家人。孙承宗家里人口多儿孙满堂很是热闹,原来都居住在京外的老家,后来天启不放心他每年回家在路上奔波,干脆将京里一处大宅子指给了他。因为孙承宗的几个儿子女婿都在京里做事,有的在军营里有的在地方上任小官,还有的干脆在天启的常青树公司里帮忙,因此经常得以聚会。

    因为没有外人所以大家都无话不谈,有的说现在京里又新开张了几家商铺,里面的货色如何新鲜亮丽值得挑选,有的说蒙古人跟女真人冰天雪地还在长城外拼杀打斗,大明因为有长城保护得以安全是大家的福气。聊着聊着大家又说起眼下的这座大宅子是大铁公司修的,孙家买得便宜是沾了皇帝的福份,而且这宅子修得结实美观能用好几百年。

    外面都是孙家子弟谈论的话题都跟孙承宗有关自不多言,里面内眷谈的又是谁家的媳妇娶得好,哪家又添了丁口家族兴旺,还有的说起皇店里的水粉胭脂,反正这女人谈的又跟男人说的不一样。

    却说在孙承宗的书房里,其他的门生已经陆续散去,只有倪元璐还没有离开在跟孙承宗说着话,嘴里虽然说着讨孙承宗高兴的奉承话,什么国之栋梁威震域外等,但倪元璐脸上却不时流露出一丝游移不定的眼神。孙承宗坐在一张铺着红色锦垫的椅子上,一边喝着消食茶一边问着话,冷不防问了一句道:“元璐这一阵还满意不?”

    倪元璐今天来就是想寻个机会求孙承宗帮一个忙,因为他这一阵经常被人折磨实在有些做不下去了,而折磨他的人就是渤海军区的督军王在晋。自从那年帮孙承宗的忙跟王在晋结下梁子后,王在晋每遇到有事就会对倪元璐进行无端指责,后来发展到有事要说怪话没事也要寻点事出来生事。假如倪元璐放得开豁得出去也无所谓,大不了撕破脸互相骂仗就可以,但是倪元璐是一个斯文人做不了那种粗人干的活,每天都生活在被折磨的痛苦里。

    后来王在晋到了天津,眼不见心不烦大家相安了好一阵,可是好景不长紧接着天启要求各军区督军必须在京里,王在晋又回到了北京跟倪元璐随时能碰头。本来倪元璐也可以去两河口躲避一下,谁知道王恭厂和两河口的两次爆炸让倪元璐得了一个灾星的称号,于是两河口也去不得了,只好在上林苑搞武器研究。

    在倪元璐的主持下研究出来的新武器也有不少,什么开花弹子母枪炮攻城锤等威力都不小,但是天启不允许大范围装备担心出一个制不住的存在出来。倪元璐知道天启的本意但其他人不明白,要了几次都得不到答复于是开始怀疑倪元璐是不是在其中搞什么名堂,对倪元璐就有了这样那样的看法,其中就有一个老冤家王在晋。

    王在晋资格老脾气爆管你什么监军不监军,见了面就向倪元璐提要求说渤海军区要装备炮船要倪元璐支持,倪元璐心道连打海匪和打红毛洋人的郑芝龙都没有得到天启同意,渤海军区自然不可能轻易答应下来。王在晋见倪元璐只点头而没有下文,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叫人连着向天启上了几道奏折,说倪元璐什么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