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左右。王再晋王大人想在蓟镇仿辽西建两个稍微小些的军事管制区,那也需要人修城兼屯田,总共需要男丁六到七万。”

    一听还需要六七万男丁,加上家属就应该在十几万,天启就说道:“既然如此政务院就给那些人多一个选择,给他们说清楚不愿去南方可以去辽西,允许带家属但有粮没饷。”

    因为气候等原因从北方向南方移民也是没办法的事,将来北方气候条件好了还得想办法劝人移民回来,现在能在北方就近安排当然很好,信王一听军事管制区要人也很干脆地答应了。

    见信王答应了天启喝了口水,就在群臣以为没事了时天启说道:“听说都察院这一阵搞经济审察很是用心,但也出现了点小问题,就是有人不以为然,认为都察院管到官员的任免是在多事,杨涟你说是不是有那么回事?”

    都察院在年前就自我审查了一阵,后来从政务院几个协理大臣开始都纷纷接受了经济审查,这一切都很顺利,但到了过年后对六部和地方官员进行审查时,就有人冒怪话说都察院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在以往都是吏部对官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任免升迁,现在都察院在经济审察前就说了不进行经济审察就立即免官,也难怪有人想不通。

    杨涟想了想说:“回皇上的话,臣只管遵旨行事,有些人一时糊涂但终将会明白的。”

    天启摇了摇头说:“话不是这么说,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朕准备让你们名正言顺。再说那两百后备官员放在你都察院,御史不象御史给事中不象给事中也不像话。”

    杨涟说:“请皇上明示。”

    天启说:“朕准备将吏部与都察院合并,并将都察院提一格与政务院和军务院并列,大家以为如何?”

    天启的话刚一说完,大家的脸上都露出骇然的表情,皇上几月不上朝,但每次一上朝都要玩个大动作,先是废内阁现在废吏部,最有权力的两大部门都让皇上废了,看来这皇上还真敢玩啊。

    见了大家的表情天启解释道:“吏部尚书号称天官,管着别人又跟其它五部并列本就不恰当,就好比把一头马放就羊群里,不好并列管理。都察院本来就是监察六部的,大家级别都一样怎么监察?把他们合并后提升一格便于对各部和地方官员监察和进行经济审察,事急从权大家先这样,有不同意见回家想好了上折子,如有必要可以公开辩论。”

    你都说了事急从权别人还说啥?再说现在出言反对也显得太冲动,真有理由反对可以回家写奏章到时候呈上去也比现在用嘴说周全些。见大家都没说话天启问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和吏部尚书高攀龙:“你们两位有什么意见没有?”

    杨涟和高攀龙齐声说:“臣等没有异议。”

    天启说:“好,都察院升一格后,高攀龙年已六十为从一品掌院御史,主管原吏部事务。朕不要求你去让每个官员都变得最好,只要求你确保把每个官员都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不合适的人立即让他到都察院领干饷候补,要让每个岗位上的人都是处在最佳状态的人。”

    高攀龙见自己刚当了两天二品就升为从一品,激动地说:“臣尊旨谢恩!”

    天启继续说道:“从今天起政务院、军务院、都察院年过六十的掌院都为从一品,当然诸位王公不在此列。”

    孙承宗一听自己也升了于是也谢恩道:“臣谢过皇上隆恩。”

    天启转头对杨涟道:“杨涟只有五十五岁,二品左都御史照旧,你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好监察地方的御史台,还有主要监察京中各部官员的科道。他们根据国家法律监察官员是否违纪,根据政务院预政处的计划监察官员是否胜任,没有必要风闻言事要有的放矢。”

    杨涟说:“臣尊旨。”

    天启说累了又喝了一口茶,见天启喝茶大家又以为要散朝了,谁知道这时候天启说:“原登、莱巡抚武之望何在?”

    只见一个七旬老臣出列说:“臣在。”

    天启说:“时间紧迫就长话短说,武大人年过七旬按规矩应该入圣学院,但朕听说武大人平时空闲时潜心医学且颇有成就,于是有意让武大人入医学院召集人手钻研医学,不知武大人可有意否?”

    武之望虽然在朝中为官但私下里却是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当然他的主要特长不大好说出口,是妇科和男科。他刚刚写好专医妇科病的《济阴纲目》,现在正准备把针对男科病的《济阳纲目》写完稿,这在当时是偏门。他从小疾病缠身,正所谓久病成良医他一边与病魔搏斗一边自学学医且成了才,这还不算他还一边苦学文化知识考上进士当了官。

    见天启准备让他专门去钻研医术武之望大喜道:“能闲下来专门研究医学是臣毕生之宏愿,臣先在这里谢过皇上,只是不知道地点在哪里,具体有什么要求,请皇上明示。”

    天启说:“医学研究就在太医院,但只是空乏地在纸上研究是没有什么用的,应该学以致用。朕私下在长安左门外买了有一块地,朕准备在那儿建一所太医院的分院,主要面对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医学院在研究时应该着重归纳总结医理药理,在太医院分院中救死扶伤顺便做试验,验证归纳总结的医理药理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适当收费贴补家用,不知道武大人和诸位以为如何?”

    一般来说太医院太医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宫里嫔妃和王公贵族,小官吏和普通百姓是请不起太医的,现在见天启自己掏腰包买地建医院为普通人服务,大家都很感动一起称谢,武之望一听能一展所学还能挣几个外快更是一万个愿意。

073 圣学博学

    正当群臣以为今天的朝会终于要完了时,天启这时候又问道:“徐光启、刘宗周、孙元化、茅元仪四人来了没有?”

    四人一听天启叫到自己齐声说:“臣在。”

    开使叫了一两人都说了很久,现在见天启一次就叫了四个,大家就知道今天的朝会肯定还很漫长,几个没吃早饭的悄悄伸手把腰带勒了又勒,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这时天启说道:“前一阵有人举荐了徐光启和刘宗周两人,朕认真看了看你们的书,说实在话朕没看懂多少。”

    两人开始听天启说认真看了自己的书,心里都很是高兴,但一听天启说没看懂多少又感到很郁闷。人们都说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现在帝王看不懂你的东西恐怕也卖不起什么价。这时听天启继续说道:“虽然没看懂多少,但朕却看出了几样有用的东西,这也是朕招你们来北京的原因。”

    两人听天启这样说都躬身道:“请皇上明示。”

    天启说:“从你们的书里朕看到了三样东西,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仁爱、还有就是都不大想当官。”

    两人一听天启这样说都没有出声,只是突然间觉得有薄雾样的泪水在眼中迷漫,心里都有一句话没说出来,就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皇上也!”

    刘宗周说:“皇上但有所命,臣无有不遵!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了刘宗周的话天启很是满意,心里暗道这知识分子就是好打交道,只要说两句贴心窝子的话他就会死心塌地给你卖命,不象那些粗鲁的武夫眼里只有钱,稍微给少了还要哗变。

    天启说道:“前一阵朕在翰林院建了座圣学院,朕还准备在国子监再建一座博学院。”

    徐光启迷惑地问:“请问皇上,这圣学院和博学院都是做什么的?”

    天启说:“徐大人和刘大人恐怕不知道,听朕慢慢解释。前一阵朕在翰林院划分出来一半建了座圣学院,准备让刘宗周来圣学院主持。刘宗周要做的事有三样,一是为七十岁以上的老臣服务,让他们在里面著书立说;二是让有学问的人都在圣学院坐而论道,让所有学派、学者都来圣学院进行思想交流;三是弘扬正道,避免异端邪说毒害百姓。”

    刘宗周说:“臣多谢皇上看重,前两样臣能胜任,但第三样恐怕有难度,异端邪说的标准是什么不好判定。”

    天启微微一笑说:“这好办,一般来说思想的碰撞有三种结果,一是得到大多数人赞同,二是互有争执不相上下,三是大多数人反对,根据这个来就好判定。”

    刘宗周皱眉道:“多数人赞同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少数人坚持的不一定就是错的,臣认为按人多人少来判定是否是异端邪说怕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