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宫本小队已经玉碎了,那么想来张秋镇也已经落入支那人的手中了。不过****少佐心里还有一丝侥幸,毕竟张秋镇还有一座皇军的炮楼以及马东洋的几百人,似乎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支那军队攻破的。

    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忍的。当安培少佐率领两个步兵中队赶到张秋镇的时候,只剩下满地的断壁残垣。昔日不可一世的皇军炮楼现在依稀还能看到个样子,至于张秋镇最大的地主马东洋的宅院倒是没有丝毫损坏,但是里面的东西却是被洗劫一空,连桌椅板凳都没有留下。

    原来在马铮等人走后,张秋镇的老百姓看到马东洋已经被土匪杀死了,镇里的老百姓都跑到张家抢东西,只要能拿走的全部拿走,甚至连张府漂亮的大门都被拆了回去,更不要说那些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之类的零碎了。

    最让安培少佐难以接受的是,张秋镇所有的鬼子都被残忍地将脑袋割了下来堆在一起,而无头的尸体则是被随意地丢弃在一边,这是对大日本帝国赤地挑衅。

    信奉佛教以及天照大神的日本人认为死并不可怕,战死才是一个武士最荣耀的事情。但是日本人害怕死无全尸,尤其是害怕死后脑袋同身躯分离,他们认为这样灵魂就回不到故乡回不到天照大神的怀抱。

    恼羞成怒的安培少佐命令士兵找来大堆的柴火将战死士兵全部火化了,然后将骨灰收集起来准备运回日本,送到靖国神社受后世子孙的供奉和祭拜。至于马东洋等人的尸体则是被随意挖了个大坑就地埋了,连个小土包都没有留下。(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九章:武汉沦陷(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七十九章:武汉沦陷(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此时安培少佐就像一头愤怒的的公牛一样,迫切的想要找出杀死张秋镇守军的凶手。不过这件事似乎并不像之前马大户被狙杀那样,成为无头公案。根据手下的人对镇子里的居民进行盘问,很快就有了消息。

    几乎张秋镇所有的居民异口同声地说,镇上的太君是被一支土匪部队给杀死的,而这支土匪部队的首领似乎叫什么“康必胜”。

    听完情报部门的报告后,安培少佐大怒,堂堂大日本皇军的一个加强小队竟然被一支土匪消灭了,这说出去只会让大日本陆军脸面丢尽。

    随即安培少佐下达的封口令,说张秋镇受到了支那大股游击队的突袭,一个小队的守军损失惨重,但是实力尚存,而一个皇协军步兵团则是全体玉碎。

    安培少佐深知,损失一个小队他肯定要受到旅团长阁下的斥责的,至于皇协军死多少没有人会在意的。同时安培少佐下令尽快寻找那支可恶的支那土匪,将他们揪出来统统消灭掉,以雪皇军之耻辱。

    就在马铮所部初战告捷的同一天,武汉战场的战局又发生了变化。武汉会战已经进行了两个半月之久,日军数路大军势如破竹,此时武汉外围之军事情况更加紧张,南北两路之敌,逐渐逼近武汉,。

    华中方面军配属的第2军主力一部,于6月22日占领信阳后,当日第二军司令官令藤田进的第3师团对信阳地区进行警备,监视国民党军主力的行动,控制住武汉战场北部地区之局势;令第13师团,以一部沿平汉路向南进攻,主力在平汉路以西沿应山、安陆、云梦、应城,突破第5战区罗卓英第5兵团在该地区的防守,从西北方向迂回进攻汉口、汉阳。

    不过第2军左路军行程不畅,右路军与之相比稍好一点,先是撞上了一代名将张自忠。张自忠率领所部整整挡住了日军半个月,最后还能在敌人面前安全撤退。随后又遇到了胡宗南的第一军,而胡宗南的第一军是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有邱清泉的坦克部队和彭孟缉的炮兵旅。胡宗南坐拥中国政府最好的装备,用三个军七个师与日军已经血战数次的两个师团激战20多天竟然还占下风。

    在长江南岸的第11军,其稻叶四郎的第6师团于6月6日中旬占领了广济(梅川),随后攻占了田家镇要塞后,因伤亡太大再无进攻能力,在补充了一个联队的新兵后继续向西进攻。

    但是国民政府这边也是对于这一线的战事极为愤怒,在田家镇要塞沦陷之后,五战区代理司令白崇禧立即指挥部队反击,但日军据险死守,还施放大量毒气,硬攻惨失惨重。

    见强攻不行,白崇禧就调部队侧击日军的后方,李品仙兵团收复太湖、潜山,切断了日军第6师团的陆上补给线和陆上退路,使稻叶处境艰难。白崇禧抓住机会,指挥正面对峙的28军、84军等部队趁机猛攻,意图全歼曾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累累罪行的第6师团。

    这一回白崇禧的布局虽然高明,但还是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第6师团据险死守,同时施放大量毒气,死撑硬顶渡过了难关。冈村也立刻派遣海军在九江对面的小池开辟了补给通道,为第6师团被给弹药和补充兵员。稻叶得到补充后,开始反攻,白崇禧虽然亲临前线督战,但也于事无补。

    在日军的猛攻下,28军、68军和84军伤亡惨重,而且预备队用尽,但还是无法扼止日军的攻势,被迫向武汉方向撤退。日军见守军撤退,立马尾随追击。

    武汉保卫战进行至7月中旬,不管是老蒋还是军委会那些大佬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再打下去日军在长江南北的合围圈将会关闭,到时候不但守不住武汉,甚至于连武汉外围的这几十万大军也会被日军一口吞掉,于是乃决定撤离武汉。

    随后军委会电令从江南阳新至江北信阳增援的孙桐萱第3集团军,绕道经应山、随县,北开郑州,归第1战区指挥。将罗卓英调出第5兵团,由万耀煌接替,继续担任信阳以南平靖关、武胜关、应山地区之防御。张自忠的第59军、刘汝明的68军、冯治安的77军,合编为第33集团军,由张自忠任集团军总司令,从大别山西撤至应城、皂市、京山地区,仍归第5战区指挥。

    薛岳的第1兵团,仍于九江以南之德安地区抗击敌人。张发奎的第2兵团,依托幕阜山,确保通山、高桥、金牛以东地区,并掩护以西之粤汉铁路。

    随着国民政府主动撤离武汉,日军终于攻占了这座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

    武汉沦陷的消息经八路军总部转发到马铮手里的时候,马铮正在景阳冈上对那些收编回来的俘虏进行教育。看完八路军总部发来的电报后,马铮心里一阵憋闷。老蒋果然还是败了,而且还败的非常的惨。

    此时的国民政府除了在勇气上能同日军一拼以外,在战略战术上已经完败。这不得不让马铮想起后世军事家对于国民党部队的评价——一流的士兵、二流的士官、三流的将领和不入流的统帅。

    的确,中国的士兵无疑是世界上一流的士兵,他们能在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远远落后于日军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作战,最终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同时中国的士官也是很不错的,中下级军官从来都不缺乏勇气和血性。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人依然坚守阵地的大有人在,作为下级军官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

    中国的将领虽然没有什么精彩的表现,但是依然不屈不挠地坚持着,虽然作为一个军人他们已经无愧于心了,但是作为一名将领他们还是远远不行的,因此中国的将领比起同时期的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军官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至于中国的最高统帅在政治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在军事战略指挥层次简直是一个笑话,只有一个步兵营长的指挥水平却要指挥上百万部队参战的大会战,他非但帮不上忙,而他越级指挥和不切实际的命令只会使得事情越变越糟糕。这从每一次大捷过后总是会有一场大溃败就能看得出来,所以说中国的统帅是不入流的。

    对于武汉沦陷这件事情马铮是那样的不甘,但是马铮也知道,武汉的战事距离他实在很遥远,而他手里现在只有千八百人,就算是有心帮忙也是无力实施啊。所以他的注意力很快就从武汉上转移到山东了,谢文生和许卫国两部现在都有了新的动作,当然马铮自己也不可能闲着。

    正好这段时间是各地的伪军以及汉奸地主为日军筹集钱粮的时候,由于连续两年的战争,不仅中国政府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政府官员以及绝大多数的军官都只能领一半的国难薪,当然那些贪官污吏不在此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