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南地区,该怎么处理这么大的地盘还真是一个问题。

    说实话,如果没有绥察军区的存在,马铮倒是希望可以依托冀南地区作为根据地,然后向山东慢慢渗透辐射。但是现在他在北方有绥察军区四五十个旗县需要管理,在鲁西也有大量的地盘需要照看,助理还要伺机向山东腹地挺进,因此没时间也没有精力留在冀南。

    至于冀南本地的行政公署的实力有限,马铮知道他们根本就吞不下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因此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还真的需要仔细斟酌一番。

    同时马铮很清楚日本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明治维新的成果绝不是一两天就能消耗完的。而这场战争还要继续打下去,时间至少还有五六年,所以打鬼子不能操之过急。

    再说日军华北方面军,这支日军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军事力量盘蹑在华北的时间已久,想要在短时间内将他们连根拔起那是不可能的。这段时间虽然看似绥察军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绥察军区也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这也是在消耗绥察军区的战争潜力。

    马铮意识到这样下去日军固然讨不了好,他们想要快速发发展也是不大可能了。这两个月的苦战使得绥察军区元气大伤,尽管抢得了大块的地盘,但是士兵伤亡了近万人,虽不能说得不偿失,但是也很让马铮心疼。

    士兵的伤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武器弹药的消耗。尽管包头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很强大但是限于原料的限制,再加上还要供给八路军总部以及120、129、115师以及晋察冀军区等部队,所以马铮所部自己的武器弹药也不是很充足。

    这次作战将绥察军区军工部苦苦累了三个月积累的武器弹药消耗殆尽,这让马铮看到了中日之间的差距,同时认识到两国之间的这场战争必须是一场长时间的持久战,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想通了这一点马铮自己立即转变作战方针,以防出现巨大的损失。他一方面命令晋中前线的部队立即返回大同,只在朔州以及代县一带留守很少一部分兵力。

    另一方面马铮命令冀南战场上的八路军各部收缩兵力,而独立师各部更是迅速集结,将地盘包括大城邯郸也让给了冀南行政公署。并且由冀南行政公署出面将这段时间的战果,也就是包括邯郸城在内的一市六县打包卖给了石友三。(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九章:挖坑(第十二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五百八十九章:挖坑(第九更!、求月票、求一切!)

    没错,就是打包卖给石友三。这石友三是何许人也?其人在民国时期也是有名的任务,不过他的名气绝对不是什么好名声。石友三一生中投机钻营,反复无常,脚踏两只甚至于多只船。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张学良、日本人,而又先后背叛之,被时人称为“倒戈将军”,。

    这可不是国人在污蔑他,而是确有其事。不过石友三此人脸皮极厚,倒戈相向是转眼间的事情,翻脸比翻书还快说的就是这种人,因此被人成为倒戈将军也坦然受之。

    石友三最先投入冯玉祥部下,任其马夫、亲兵,后随冯逐渐升迁,石友三曾经任营长、团长等职。后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便提升石友三为第八混成旅旅长,驻防包头,任包头镇守使,成为其十三太保之一。

    1924年,冯发动********,成立国民军,石友三任第六军军长兼第六师师长。随后,国民军遭到奉系、直系和晋系的围攻,石友三负责对晋系的军事行动,由于晋系的指挥官恰是其师商震,两军达成停战协议,后冯玉祥兵败远赴苏联,南口大战国民军溃不成军。

    由于石友三与晋军早有妥协,反面收容了许多散兵,石友三的第6师增编为3个师。随后国民军撤至归绥、包头后,代理指挥张之江等决定进入甘肃,石友三不愿西行,便联络韩复榘投降阎锡山。冯玉祥回国,表示概不追究,石友三便离开晋军,跪在冯玉祥面前,痛哭流涕地悔罪。旋即被任为第5路司令,并参加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北伐。

    蒋桂战争爆发后,双方都想拉拢冯玉祥。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冯玉祥决定联合桂系通电反蒋,命令各部暂往西撤。石友三率部奉命开往许昌,******的私人代表钱大钧也到达许昌,交给石友三500万元犒赏费,任石友三为反逆军第3路总指挥。第二天,石友三便大骂冯玉祥,宣布其“十大罪状”,投靠了老蒋。

    这年秋天,石友三被******任命为安微省主席,旋即又被命令所部开赴广东讨伐李宗仁、陈济棠。石友三及其部属不愿离开北方南下,更担心在途中被蒋军消灭。这时,两广及唐生智也派人来游说,联合讨蒋,石友三同意。唐生智领衔通电讨蒋,石友三出兵配合,命令排列在长江北岸的数十门大炮一齐炮轰南京。不久,唐生智被蒋军击败,石友三再次通电投靠阎锡山,以求获得保护。

    1930年春,冯、阎酝酿讨蒋,拉拢石友三。石友三又一次回到冯玉祥的麾下。中原大战爆发,冯阎军呈现败势,石友三再次投靠老蒋。就这样石友三在民国时期不断地更换着主子,有奶就是娘,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倒戈将军说的就是他,一点也不冤枉。

    抗战爆发后,石友三部编在宋哲元之下任一八一师师长。同年底,石友三任69军军长。山东被日本占领后,石友三奉命留在敌后进行游击战。石友三为保存实力,遂转而与八路军合作,希望在其支持下确立对山东的控制,******、杨秀峰曾到石友三部工作。

    石友三这样一个狡猾的老军阀很清楚眼下的局势,更明白手中军队的重要性。由于他本人出尔反尔的性格,无论是******还是八路军对他都没有多少好感,现在石友三所部在日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没有三几年是别想恢复元气,除非是得到******政府的支持。

    不过石友三很清楚蒋委员长的为人,想要吃蒋某人的米就必须让蒋某人看到你的价值,但是他手中的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不小,根本无力发动大的攻势。

    而对于八路军抛出来的橄榄枝,一开始生性多疑的石友三并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石友三甚至于认为这是八路军给他设的一个套,想要石友三为背黑锅吸引日军的火力。

    但是很快石友三就心动了,因为他看到日军似乎很忌惮冀南的八路军,明明就在正定县和石门驻扎着日军的一个步兵师团,但是愣是不敢南下攻打区区几百公里外的邯郸城。

    这一下石友三心动了,不是他看不到这一点风险,而是相对于那点风险来说,只要他能将邯郸守住一个月以上,石友三相信收获将是大大滴。

    石友三相信只要将收复邯郸以及邯郸下辖的六大县的消息上报到军委会,就算是******明明知道这是八路军的成果也会对他进行打赏的。

    武汉会战的结果石友三已经知道了,此时的******的日子肯定不好过,现在国民政府迫切需要一场分量十足的“大胜”,来鼓舞低迷的士气,只要这个战绩是他石友三打的,到时候不怕他蒋某人不出血。就算是为此事付出一定的代价,石友三也认为是值了。

    马铮之所以寻求和石友三合作,确实是没安好心。眼下日军之所以不进攻邯郸,完全是华北方面军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没有能力再一次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只要等日军腾开手,到时候冀南必将成为其泻火的唯一对象。

    毕竟相对于强悍的绥察军区和神出鬼没的冀中军区以及难缠的晋察冀军区,冀南的反抗势力无疑是一个软柿子,是一个最好的打击目标。

    到时候,石友三所部岂能有活路,就算是不死也会元气大伤。

    当然了,马铮也不全是再给石友三挖坑。他之所以将如此大的一块地盘打包卖给石友三还有其它原因,那就是他不希望好容易收复的冀南再一次成为中日争夺的战场。

    难道说石友三所部就能阻止日军攻打冀南?答案显然是否定,石友三所部的战斗力很渣,这一点马铮比任何人都清楚。

    马铮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他知道石友三此人两面三刀的的本性,更清楚石友三在不久的将来是要投靠日本人的,并且因为这个才被部下高树勋活埋。

    而殊不知石友三此人在投敌卖国方面是有前科的,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石友三就有过投敌叛国的劣迹。1932年,石友三秘密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