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室里,何应钦和卫立煌并排坐在首尾,显示着无与伦比的显赫地位,其余各集团军司令、军长分列长形会议桌两边,浩浩荡荡竟然有二三十个人。

    会议刚开始,鉴于何应钦这尊大神乃是刚刚抵达河南,并不清楚第一战区以及晋南的实际情况,所以卫立煌便请参谋长郭寄峤先介绍一下第一战区的兵力配置情况。

    郭寄峤当即起身说道:“各位长官,我第1战区当下指挥的部队共有8个集团军。在黄河以南的部队有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驻于郑州及以西的巩县和新郑向南一带地区,对中牟、开封和黄河以北温县的敌第35师团进行警备;在巩县至洛阳以西的新安黄河南岸,驻有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在新安以西至潼关的黄河南岸,驻有李家钰的第36集团军;在信阳以北至驻马店一带,驻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在南阳及叶县地区,驻有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不过汤恩伯部因装备较好,其编制人数亦多,故将其机动使用于第1和第5战区。”

    “而我军在晋南的部队也不少,计有3个集团军又3个军,分驻于黄河以北晋南的中条山和晋东南的太行山。在中条山区之西部、以平陆县的茅津渡以东至垣曲一线以北,驻有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孔令恂的第80军。从垣曲至孟县以东的贾营、南庄一线以北,驻有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和裴昌会的第9军。在太行山以东的河南省林县与河北省的涉县,则驻有庞炳勋的第24集团军。范汉杰的第27军驻于长治东南的陵川县。”

    听完郭寄峤的汇报,何应钦点了点头。来之前他就特意让人收集了第一战区的情况,同时也知道此次作战的重点应该是在中条山地区,所以也让人收集了中条山方向的驻防情况。知道第1战区在黄河以北的中条山地区,部署了7个军,另4个军部署于太岳和太行山区。这7个军背靠黄河,以中条山为依托,形成半圆形东西约150公里、南北约50公里的防区。

    现在看来军政部收集到的情况和第一战区的实际情况相差不多,甚至于完全一样,这让何应钦心头不由得蒙上了一层阴影。

    何应钦当了这么多年的军政部长和国府高官,自然之道国民政府内部的情况。尤其是在经历了南京军委会泄密事件之后,何应钦就对日军情报机关的渗透能力极为重视。

    他原以为自己收集到的那些兵力部署情况应该和第一战区相差甚远,毕竟那些情报都是一战区两个月前上报到军委会的,没想到两个月过去了一战区的驻防情况依然依旧,没有半点改变。

    何应钦相信,自己能查到的东西日本人同样能查得到,毕竟日本人的情报收集能力摆在那里,以日军特高课对中国各方面的渗透,第一战区的防守情况肯定逃不过日本人的眼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谁都懂,更何况何应钦本就是一个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军官,这一点怎么可能不懂。正因为如此,战斗还没开始,何应钦的心头便蒙上了一层阴霾!(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二章:大战开幕(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六百八十二章:大战开幕(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会议还在继续,在郭寄峤说完之后,何应钦起身说道:“诸位,委员长对此次作战极为重视,来之前特意在官邸召见了我,并且做出了“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所以我们要按照此要领制定防御计划。”

    接着何应钦又继续说道:“当前敌情已相当明了,日寇大举向晋南增兵,其作战目的必然是夺取中条山,肃清黄河左岸,尔后进犯洛阳、潼关,以威胁我第5战区之侧背,或西窥西安。因此我军应为确保中条山,经我和卫司令长官商议之后决定死守中条山,下面就请卫司令长官宣布具体的防御计划。”

    卫立煌当即起身说道:“诸位,此次作战关系着豫西以及整个陕西腹地的安全,当为至关重要。然而我们第1战区在失去了新乡、开封等地之后,在防御上已经很被动了,而中条山地区的地形又不利于长期固守。原因吗大家都知道,那便是中条山向北、向西、向东之半圆形防御线很长,但整个防御纵深仅约50公里,因而不利于长期坚守。”

    “此外,多数部队部署于第一线,缺乏足够的预备队。而且背后是黄河天险,未预筑一定数量的桥头堡,以保障战时的水上交通。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重要情报,显示日军此次出动了至少五到六个野战师团以及大批的直属部队作战,而我们以10多个军的兵力对敌十万大军,兵力上也不占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军集结完毕之前主动出击,打破敌之进攻企图,应制敌机先,积极实施游击,以粉碎敌之攻击准备。”

    接着卫立煌再次说道:“关于中条山的防御作战简单的分为两步,第一步,第93军由北向南,第27军由东向西,与中条山右翼各部队协力攻击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之敌;第二步,与晋西及第2以及八路军绥察军区协力,包围晋南之敌而歼灭之。最低限度应确保中条山,而从我控制于中条山以北及以东之兵团协力猛攻敌之左侧背,击破其攻击之企图。”

    “另战区司令部根据日军在山西省南部集结的情况,认为敌由中条山的东部沁阳、济源和北部的横岭关、皋落攻向黄河岸边垣曲的企图已经明显。因而决定,首先打破敌东、西两路之进攻,于12月6日前以1个军向东路的高平、博爱发动进攻,另以1个军向以西之闻喜、侯马、夏县采取攻势,以击破敌之进攻。”

    “此外当电请军委会出面,协同第2战区的晋西部队向同蒲路,第5战区在黄汜区以东的部队向陇海路发动攻击,牵制各当面之敌。还要请八路军马铮所部在晋北或者是冀北发动局部进攻,以牵制华北方面军其它部队。”

    然而,令何应钦、卫立煌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日军的进攻竟然回来的如此的快。12月7日晚间,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几个师团按计划一齐开始行动,采用分割合作向中心攻击。

    东线,日军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主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一部,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西线,日军安达二十三中将指挥的第37师团主力、井关仞中将指挥的第36师团一部、若松平治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约25000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

    北线,日军清水规矩中将指挥的第41师团及池之上贤吉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约30000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东北线,日军樱井省三中将指挥的第3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部,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第一战区各部队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并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各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战术。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害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

    但由于种种原因,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中条山战役开始第二日情况便迅速恶化。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横岭方面,日军第41师团和独混第9旅团,发起进攻后,很快即突破第一战区第14军、43军、15军的防守阵地,并快速南进,于8日下午即攻占了黄河北岸的垣曲(城关镇);割断了第5、第14集团军的联系。

    9日12时,敌41师团一部又与第36、第37师团对第5集团军进行了双重包围,随之开始攻击,守军即退至第二线阵地进行防御。作战中,第3军、第80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损失严重。当敌军已攻至第5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夏县以东的马村附近时,曾万钟即率集团军总司令部东移至南涧沟,准备不得已时各军逐次南移,在五福涧渡河。

    而就在此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6旅团,在9日晨已攻占了五福涧,截断了曾万钟部的退路。尽管谷焘所率85师的两个团在该地作战至10日晨,被迫撤回南岸。

    第5集团军此时已无法渡河,乃由南涧沟向西北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