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7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防御阵地,不像历史上那样,日军都已经到达了预定的攻击位置,第九战区还没有搞清楚人家的目标是什么。

    说到这里就不是不说一说历史上第九战区的迟钝反应了,第九战区虽然与日军第11军多次交手,但是都是记吃不记打,第11军不仅仅是日军最为精锐的野战部队,同时也是侵华日军中惟一以机动作战任务为主的野战军。历史上自从武汉失守以来,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的多次进攻,除桂南会战是由华南方面军、中条山会战是由华北方面军发动的以外,都是由这个第11军发动的。

    按道理说中**事情报工作部门对这个第11军的动向给予更敏锐、更密切的监视,但是事实上第九战区对此根本一无所知。即便是战斗打响了,第九战区还不清楚第11军为准备此次会战,竟然从鄂西、鄂南、赣北抽调大批部队,然后向湘北集中。

    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无论是军事委员会的战略情报部门,还是第三、第五、第六、第九战区的战役情报部门,抑或是与日军当面接触的各部队战术情报部门,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都毫无察觉,直到日军要发动全面攻势前一两天,才发现日军已在湘北集结重兵,足见中国各级军事情报部门的麻痹和疏懈。

    而第九战区因情况不明,对会战无从进行、也来不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其第一线守备部队第4军、第58军甚至被日军吸引,胶着于大云山,后乘夜匆匆转回新墙河以南,喘息未定,日军已开始总攻。日军成功地隐蔽了战役企图,发挥了战役突然性,而第九战区在会战第一步就丧失了时机,仓促应付,在日军闪电式的攻击面前步步失策。

    同样,第六战区对日军第13师团平渊支队和独立混成第18旅团的调走也毫无所知。待1个月之后,在湘北战场发现第13师团部队南调,再部署对宜昌反攻,为时已晚;开始反攻时,日军已结束长沙作战,平渊支队即将返转宜昌。

    倘能及早发现,早作预备,提前数日发起反攻,则宜昌必能克复。反之,日军特种情报部门却多次破译第九战区电报,对第九战区部署行动了如指掌,所以能及时调整部署着着胜算。

    然而现在就不同了,由于国民政府早早就知道日军的主攻方向是在长沙,所以第九战区在部队的调动上极为从容,而且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因此对于日军的这次进攻,薛岳还是比较从容地。

    他认为日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总兵力不过五六万,而他手中却有三十余万大军,虽然说不一定能战而胜之,但是守住长沙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事实上薛岳还是高估了第九战区的战斗力,4月11日拂晓,在阿南中将的指挥下日军发起全线攻击。经过大云山战斗的试探,阿南唯几已经对于第九战区的战斗力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当他在前线看到第27集团军破烂的武器装备之后,阿南唯几就放心了。

    在阿南中将看来,中国政府军的战斗意志是毋庸置疑的,远远比他所知道的所了解的所看到的华北的军队更有血性,在华北的时候他可以指挥一个步兵联队轻松击垮一个师的支那军队。

    每每出战都是帝国皇军在进攻,支那人不过是被迫防御罢了,能打赢固然好,打不下来也没关系,今天打不下来有明天,明天打不下来有后天,再坚固的工事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因此在华北的时候,阿南中将对于支那军队很是看不上,不单单是因为支那军队战斗力低下,更重要的是阿南中将认为支那军队已经失去了军人应有的血性,根本就不配称之为军人。

    但是经过大云山之战,阿南中将明显感觉到与大日本皇军交战的支那军队战斗力虽然不是很强,武器装备也不好,但是战斗意志却很高昂,那些个子比大和民族高不了多少的四川佬每每大战都有一种有我无敌的气势。

    所以阿南中将不敢轻易冒险,在炮兵和航空兵到位之后,在加强了地面和空中的火力支援之后,日军前线的部队才在战车的配合下强渡新墙河。

    阿南中将的战术很成功,虽然第九战区各部队都进行了极为激烈的抵抗。尤其是第4军的第102师正面抗击日军第3、第6师团的集中攻击,战斗尤为激烈。

    激战数小时,102师伤亡三分之一,所有重武器损失殆尽,连师部也遭到日军航空兵的袭击,副师长李建功重伤,参谋长黄卫华战死。11日下午7点日军渡河成功,突破守军第一线阵地。

    第4军乃转入长湖东、西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日军第3、第6师团及早渊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地区迅速向南突进,第3师团一部迂回至第4军侧后。日军平野支队也搭乘海军舰艇沿洞庭湖东侧前进至湘江口的青山附近登陆,与主力协同,向该方面守军第99军展开进攻。

    不过就在日军陆空联合打击,试图击溃第四军,攻占守军的第二道防线之时。由河南郑州机场转场的空军驱逐机第4大队抵达战场,对战场上肆虐的日军航空兵展开了围杀。

    这次空战进行的时间并不长,从纠缠到结束也不过十多分钟,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战果却极为辉煌。第4大队首战告捷,一举击落日军九六式舰载战斗机12架,击伤9架,日军出动的60架战机只逃回44架,剩下的不是被击落就是受伤后在归途中坠毁。

    有了第4大队的空中增援,新墙河一线的部队迅速掌握了制空权,终于稳住了阵型,没有被日军一日之内连下两道防线。

    但是日军白天的进攻还是将第九战区的高层吓出来一身冷汗,虽然他们觉得已经高估了日军的战斗力,但是现在看来日军的进攻力度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犀利,今天要不是空军恰好赶到,恐怕第四军根本守不住第二道防线。(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九章:垂涎三尺东南亚(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二十九章:垂涎三尺东南亚(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中日两国在新墙河的激战吸引了国内外吃瓜群众的目光,这次战役是华中地区的日军占领武汉之后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也是汪伪政权成立之后日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事实上,日军攻占武汉之后,抗战就进入了持久阶段。日军由于占领地域太大,敌后****反抗力量太多,导致兵力薄弱,进攻力量大减。

    此时日军在华兵力已经到达极限,虽然还有一定余力发动进攻,但必须割肉补疮的调动后方的卫戍部队弥补一线的防御的空档。这就像乞丐的破衣服一样,拉上来护住胸口,屁股就露出来。如果拉下去护住屁股,胸口又露出来。

    话虽如此,在华日军实力最为强大的第11军来说,它尚且可以调动约20万大军发动全面的进攻。所以,这一阶段,战场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日军手中。日军在军事上,仍然具有相当压倒性的优势。

    经过平津会战,南口会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这若干次主力决战以后,日军伤亡数十万人,战斗力有相当的损耗。更因为控制地区太广,敌后反抗力量过强,无力进行类似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这种使用数十万大军持续进攻作战。

    于是,从39年开始到现在,冈村宁次和他的继任者阿南维几在华中地区,便只能连续不断的发动这种兵力控制在几万人之间的攻势,以此来维持对国民政府的高压态势。

    但是日本人的衰弱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因此在武汉会战结束以后,中日双方都开始调整的战略战术。中国方面,老蒋在南岳召开会议,布置第二阶段的任务,也就是战略防御阶段。由于相持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日军长期陷入战争泥潭,损失巨大,又无法获胜,从而被拖垮拖死。

    随后在会议上老蒋做出了两个部署:第一是?将部队分为三部分,三分之一的部队在一线正面对抗日军,三分之一部队在后方进行训练,另外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在敌后作战。

    一线部队和敌后部队,在必要时候,由后方预备的三分之一部队进行轮换,从而保持战斗力。这种打法,除了可以保持长久的作战能力以外,更迫使日寇首尾不能顾,大大虚弱他的力量。

    第二是?一再强调,****在这个阶段不强调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目的在于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以达到拖垮日军的目标。

    而日本方面也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