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8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马铮疑惑的眼神,张志国便解释道:“首长,这里是我们延安边区政府张贴告示和宣传报纸之类的地方,就像一个消息集中站,一旦边区政府有了什么新规定或者是有了新的战报就会贴到这里让人看,当然了重大的消息还会在大广播里广播的。”

    马铮稍稍往里挤了一挤,然后就看到墙上张贴着许多大红纸和报纸,大红纸一般是写着最新战报,在上面马铮就看到了前几天关于他们全歼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战报了。

    稍后马铮又在比较靠上的地方看到了一张写着“日寇轰炸延安损失统计表”,上面明确写着自1938年日军第一次轰炸延安到现在所有日军的轰炸记录以及轰炸给延安造成的损失,马铮耐着性子一条接一条的看了下去。

    “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这两次轰炸,各来飞机7架次、投弹110枚,死30人,伤122人,毁民房109间。”

    “1938年12月12日第三次空袭,来袭飞机7架次,投弹40余枚,毁民房100多间,人无伤亡。”

    “1938年12月14日第四次空袭,来袭飞机7架次,投弹45枚,损失甚微。”

    “1939年8月15日第五次空袭,来袭飞机10架次,投弹40枚,死伤6人,毁民房27间。”

    “939年9月8日,日军从早到晚出动飞机43架次,先后3次空袭延安,投弹200多枚,死伤50多人,毁房100余间,牛一头、马一匹、猪四头。”

    “1939年9月10日第九次空袭,来袭飞机10架次,投弹、扫射,八路军政治部的钟蛟盘同志被炸身亡。”

    “1939年10月15日上午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空袭,共投弹122枚,死23人,毁房30间,死牲畜数头。”

    “1940年4月2日第十三次空袭,来袭飞机43架次,投弹52枚,毁房6间,石窑4孔,死马一匹,无人员伤亡。”

    “1940年5月2日第十四次空袭,来袭飞机47架次,投弹123枚,毁房36间,石窑24孔,无人员伤亡。”

    “1940年9月12日第十五次空袭,来袭飞机77架次,投弹352枚,毁房6间,石窑44孔,死马3匹,牛两头,无人员伤亡。”

    马铮看到9月12日的这次轰炸正好是他们到达延安的这一天,幸好当时他的车队进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左右了,要是找来几个小时怕是要和鬼子的飞机正面相遇了。

    仔细看了一下,马铮发现日军轰炸的力度一次比一次要大,从一开始的7架飞机到昨天出动的43架飞机,显然日军对八路军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所以直接导致日军打击八路军的力度也一天比一天疯狂。

    不过马铮还发现日军对延安的轰炸效果越来越弱,从第一次轰炸给延安造成30多人的伤亡到昨天77架敌机也就造成几座房屋损坏的情况来看,延安方面虽然没有多少有效的防空设施,但是对付日军的轰炸却有自己的一套,而且效果看起来也很不错,值得绥察军区学习。(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一章:苏联人的要求(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四十一章:苏联人的要求(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相对于延安的微小损失,马铮更想知道的是人主席等人如何应对日军轰炸的,如果方法合适的话马铮自然是想在整个绥察军区进行推广。

    随即,马铮再次问道:“小张,那你们怎么防空的,我看到昨天鬼子的轰炸也就造成几座房屋的损坏,人员伤亡几乎没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长,其实这个也简单!为防止空袭,党中央命令延安城里的中央机关、单位、学校都迁到城外山沟里。并且还下令扩大延安的城区面积,人口不要过分集中,有条件的就挖窑洞居住,群众也要做好有序撤离,不要惊慌。所以敌机再来时,群众有序疏散、隐避,因此,除一些房屋受损外,人员伤亡倒是急速下降。”

    接着小张继续说道:“以后日寇飞机还对延安实施了多次轰炸,但是效果都是不佳,甚至于连延安城外的宝塔都没有炸掉。”

    马铮原以为党中央会采取什么措施,竟然只是一些简单的方法。不过仔细想想,这些原本十分简单的东西一组合却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主席确实厉害。

    但是关于张志国所说的延安宝塔是因为日军的轰炸效果不佳才得以幸存,马铮对此却不以为然。

    其实对于那座建于唐代,明代重修的平面8面8角9层44米的砖塔,在抗战时期竟然能够奇迹般的幸存下来,人们也很疑惑。但是根据人们考证得到的数据表明,日军之所以不轰炸延安宝塔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由于延安宝塔在延安城外,四周没有重要目标,所以日军没有轰炸的必要,更不会为了一座佛塔而浪费弹药。更重要的是延安这个小城在地图上的坐标很小,而且有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所以为了便于搜寻延安,所以日军才保留了延安宝塔作为轰炸延安的地理坐标,不过马铮也没有反驳张志国的话,而是继续跟着张志国往前走。

    除了被日军航空部队轰炸之外,延安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攻击,慑于八路军的兵力强大,所以国民政府对于国共摩擦也收敛了很多。因为在老蒋看来现在的八路军方面已经有了和日军合作的资本了,要是延安诸公放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而同日本人合作的话,他的国民政府立刻就会垮台,所以此时的老蒋对于延安方面以及整个八路军都是又惊又惧。

    从内心来说老蒋是不愿意看到八路军壮大的,这一点不做解释大家也明白。但是现在八路军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蒋介石的预料,甚至于已经可以威胁到日军华北方面军的生存了。

    但是越是这样老蒋越不敢刺激八路军,虽然他也相信延安诸公是不会和日军合作的,毕竟这和延安方面一贯叫宣扬的理念并不一致。

    然而出于一个政治老手惯有的疑虑,因此他还是不敢保证延安的诸公们就一定不会和日军合作。所以这段时间以来老蒋一直不敢对延安方面以及前线的八路军龇牙,甚至于连既定的消灭和驱逐长江以南的新四军的计划也不得不取消。

    因此此时的延安的大街上倒是显得一片歌舞升平,甚至可以看到一些黄发碧眼的外国人,大有一种万国来朝的姿态,这让马铮很是满意。

    马铮返回延安很快就不是秘密了,不管是国民政府高层还是日军的几大方面军都接到了各自情报机关发来的电报,得知了这一消息。

    对此,最高兴的莫过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了。这个不难理解,马铮如果真的在延安,也就预示着绥察军区短时间内不会同华北方面军死磕,华北方面军也可以抓住机会进行一番休整。

    而国民政府方面也是很高兴,因为不清楚华北地区前一段时间的具体事情,所以老蒋自然认为马铮所部在前一段时间的大战中吃了亏,而大战一结束马铮就急匆匆的返回延安,很可能是回去请罪的,所以重庆蒋公馆的仆人们都感觉这几天很平静,没有听到委座摔杯子的声音,这说明委座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马铮本人也是很高兴,在延安他一直都没去找主席等人汇报工作,也没有去参加中央大大小小的会议,这倒不是主席等人不想让他去,而是他自己想要看看延安这个圣地独特的魅力。

    并不是说延安的风光有多么迷人,而是此时的延安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生命力和活力让马铮看到了中国革命和大国崛起的希望,所以他要将这种感觉用文字叙述出来,然后来激励所有的党员群众和心向中国革命的所有仁人志士。

    每天上午八点左右马铮便带着张志国等人出门,直到深夜里才回到主席给他安排的住处,期间他一直都在延安城里“闲逛”,偶尔还会做一些笔记或者向普通老百姓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直到9月19日,也就是他来到延安的第七天,主席才在他的窑洞里再一次接见了马铮。

    主席的窑洞里,一盏昏暗的小油灯,一张瘸了腿子的八仙桌,一壶苦茶水,一摞书两支笔,四把椅子,最重要的是隔着桌子相对而坐的两个人。

    看着马铮略有些紧张的样子,主席开玩笑地说道:“听说你小子这几天把咱延安的大街小巷都转了个遍,怎么样,比起归绥怎么样?”

    马铮笑了笑说道:“如果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来看,延安还是比不上归绥,但是如果看精神面貌,延安可比归绥强多了,这里的人和这里的城都充满了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