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宏图-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王爷!”当值士兵被说得脸色发红,赶紧又给高行周施了个礼,讪讪退开。

    他们都知道高行周是高怀亮的父亲,所以不敢公开违背老爷子的吩咐。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悄悄在二十几步外,围出半个弧形,以免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

    这种明显带着防范意识的行为,当然瞒不过老行伍高行周的眼睛。但后者身为齐王,也拉不下脸来跟几个小兵较真儿。只是笑了笑,便继续沿着河堤缓缓走动,一边走,一边继续检视太子殿下的“本钱”。

    河堤附近的兵不多,还是只有太子自己的一个营亲卫和郑子明所带的三千精锐。但大大小小的河工队伍,却不下二十支。每一支都单独拥有一块营盘,散落于堤坝附近。从高处看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每座营盘都收拾得极为整齐,大小帐篷横成排,纵成列,宛若一队队将士,正在挺胸拔背,接受主帅的校阅。

    “便是老夫麾下的亲军,营盘也不会扎得如此严整!”看着,看着,高行周就忍不住手捋胡须,低声赞叹。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他高行周带兵数十年,目光早就被锻炼得像闪电般明亮。稍微扫了几扫,便看出了太子麾下的河工们与以往各路服徭役民壮的不同。

    从来没有人,给过民壮这么好的待遇。也从来没有人,将民壮组织得如此整齐。更没有人,会终日跟民壮们滚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抬一个沙包,同钉一根柱子!

    这哪里是带民壮治河,这,这简直就是借机练兵啊!

    昔日吴起与士卒食同甑,寝同埂,出入同列。三年后,以新兵五万、兵车五百,轻骑三千,大破秦军五十万。昔日卫青行不骑马,坐不铺席,临战亲负矢石,三年后,大军直捣虏庭,破敌十万,尽俘匈奴王妻妾儿女。如今,太子柴荣在冠军侯郑子明的辅佐下,已经与数万河工,同吃同住了两年有余……

    “王爷,世子在那边!”高明悄悄地凑过来,拉了一下高行周的衣袖,努着嘴提醒。

    高行周迅速扭头过去,只见自家长子高怀德一手拎着一只硕大的木桶,稳稳地走向了柴荣等人,根本没注意到自家老父就在附近。一边走,还一边兴高采烈地叫喊,“来,来,殿下,子明,赶紧叫大伙都过来尝尝。尝尝我们高家秘藏的老酒!存了十几年了,我父王平素根本舍不得喝。今天全被我连锅端了,来,尝尝,舒筋养骨,活血化瘀!”

    “呸!老子什么时候藏过酒,还舍不得喝?”高行周眉头皱了皱,压低了声音自辩。然而,他却没勇气冲出去,戳破自家儿子的谎言。只是一步步,倒退着走下了河堤,唯恐躲得不够及时,破坏了河堤上那群年青人的酒兴。

    “王爷,要不然小的过去知会世子一声?”高朋不确定自家东主的想法,扶着高行周的腰,小心翼翼地失态。

    “算了,儿大不由爷,随他去吧!”高行周咧下嘴,轻轻摇头。

    一阵微风吹过,送来浓烈的酒香。虽然没有亲口喝到,却也令人神清气爽。

    “走吧!”看了一眼默默无语的亲兵,高行周笑着转身。“该回家去睡觉了,人老了,精神头不济,就不凑热闹了!”

    “唉,唉!”高远和高朋两个心头顿时一轻,赶紧跟上前,再度托住高行周的胳膊。

    “不用,老夫身体结实着呢,用不到你们来搀!姓郑的小子说过,老夫再活个十五年都没问题!”高行周的脸上,写满了放心的笑容。甩开两名亲兵,大步流星走向先前隐藏战马的地方。

    年青时的热血,仿佛在不知不觉间,又回到了他的躯体里,令此时此刻的他,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年青,真好。

第八章 人心 (六)

    第八章人心(六)

    滚滚黄河向东流去,日夜不息。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棣州北侧白马坡,河水因为河道骤然收窄,而变得湍急异常,就像一条被激怒的黄色巨龙,不停地拍打在刚刚加固过的堤坝上,溅起一团团金色的水雾,被阳光一照,如梦似幻。

    比河水拍打堤坝声的,是河工们整齐的号子声,“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

    “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

    “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一二,起……”

    红旗招展,绳索随着号子声缓缓扯动,将一块两丈高矮,五尺见方的石碑,缓缓立了起来,就像一根定水神针般,威严地耸立在了河道最窄处,与一座刚刚加起来的索桥遥遥相对。

    石碑的正面,龙飞凤舞雕着七个汉字,“棣州治河功德碑“,每个字都有芭斗大小,表面还专门涂了一层铜粉,被阳光和水雾一衬托,立刻瑞气缭绕。

    石碑北面,则是治河有功的当地士绅名姓及事迹。每个名姓连同下面的文字,虽然都只占了窄窄的两行,总计加起来也没有三指宽,却格外吸引人的目光。

    “张宝财,棣州白马人,正直良善,富而不骄。忧水患危害乡邻,于广顺二年舍家为国,购进无主荒地两千四百亩,捐赠粟米五千石……”石碑没等立稳,已经有好事者,迫不及待,将背面第一行字大声念了出来。

    “多谢皇上,多谢太子,多谢诸位乡邻,草民,草民何德何能,敢,敢居此碑之上,惭愧,惭愧啊!”一名花白胡子,肥头大耳的乡绅跳起来,抱着肥硕的拳头,向四周团团行礼。一张圆脸,早已因为激动走了形。双目当中,也涌满了骄傲的泪水。

    勒石记功,勒石记功啊!当初他闻听太子殿下派人下乡购买粮食,抱着破财免灾的想头,捐出的五仓陈年粟米,没想到居然换回了如此殊荣!当年,族里那群短视的家伙,还笑他笨!如今,看谁后悔得捶胸顿足?!

    的确,这功德碑不御寒,不顶饥,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名望。从从此之后,他白马张家,就是天下闻名的良善门第,忠厚缙绅。无论哪朝哪代,无论今后换了谁做皇帝,在黄河两岸,也没人再敢把手朝张家头上乱伸。否则,必将沦为千夫所指,在地方上寸步难行!

    “刘二山,棣州大刘庄人,约己厚人,乐善好施。哀流民衣食无着,特购进无主荒地两千亩,捐赠粟米三千石,麻布两百匹,活羊……”好事者们没功夫接受张宝财的感激,继续扯开嗓子,大声念诵功德碑背后的文字。

    一个四十多岁,满面红光的汉子立刻冲了过来,带着七八个家丁,将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朝石碑附近的河工嘴里塞,“辛苦,辛苦,真正辛苦的是你们。草民,草民,草民不过是沾了太子殿下的光,殿下如此厚待,草民,草民真是愧不敢受,愧不敢受啊!”

    嘴里喊着愧不敢受,他的脊背却挺的笔直,面孔左转右转,唯恐周围看热闹的官员、士绅和百姓们,记不住自己刘二山长啥模样!

    “李达,棣州临河村人,朴实无伪,心怀乡里……”诵读声继续,又一个地方士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带着自家佃户,将熟肉,酒水,不要钱般朝维护秩序的沧州兵脚边摆。“愧煞了,愧煞了,都是军爷与河工们每日拼死拼活,我等,我等不过是受陛下和太子的感召,才捐出了些粮食物资而已,真的愧煞了!”

    “钱小六,棣州……”

    “许浩达……”

    “李方锋……”

    更多的地方士绅名字被念出,人群中,挤出更多的身影,每一个都努力将胸脯挺起,将腰杆竖得笔直。

    在当初购买荒地和平价出让存粮的时候,无论他们当中有人是打算破财消灾,还是真的对乡邻和灾民们动了恻隐之心,至少,在此时此刻,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当年的行为,是如假包换的积德行善!

    这年头,皇上换的快,朝廷换得也快,但一个家族的好名声积攒起来,却分外耗时。而随着治河工程开始收尾,各渡口和桥梁附近的功德碑开始竖立,他们和他们身后的家族,就迅速变成了真正的地方望族。

    今后,无论是换了皇帝,还是换了刺史,县令,轻易不会再有人敢窥探他们的家产和土地。否则,就是欺压良善,就是荼毒百姓,就会被全天下人所嘲笑,就会失去民心,自毁根基!

    “梁小大……”

    “黄四……”

    “周方正……”

    更多的名字被念出来,随着咆哮的黄色水,传向远方,传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