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野人到帝王-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结实的码头,必须用石头建造,当然,海边很难找到大块石头,那就用水泥,水泥前些日子已经制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熟石膏(由炼硫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尾气结合生成,)熟石灰与焙烧过的粘土合成,这个质量不错,但是产量较低;一种是石灰石粉加少量粘土、生石膏烧结磨制而成,这种水泥质量最高,产量也很大;第三种是用高炉废渣加石灰石粉烧制而成的硅酸盐水泥,虽然质量不如第二种,但是一般常规使用足够了,而且是废物利用,产量很高,应该优先考虑。!~!

    ..

十四,河姆渡

    十四,河姆渡

    十四,河姆渡

    事实上。现在龙族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已经不少,不过因为天寒地冻,混凝土浆受冻会影响质量,所以还没有投入使用,我原先的意思,是首先用水泥来重新建造沼气池的,因为三合土建造的沼气池容易渗漏,而且承受压力不能过大,无法对沼气池产气量进行适当的调峰,所以,有了大量的水泥,这种老式沼气池也应该淘汰了,一座巨型沼气池,至少需要几十吨水泥,龙族各驻地,至少要修建几十座沼气池,所以所需水泥量也是很大的,不过,目前有了更加重要的地方,自然是优先保证这边。

    大海中有无穷的资源等待我们去获取,而且没有竞争者。我自然要优先发展海洋渔业了,一个是建造合格牢固的码头,另一个是建造船只,铁船耗铁量太大,不可能多造,但是,水泥船可以啊,目前还无法生产钢筋,至少大批量生产做不到,但是,可以用少量钢筋加上一些弯曲的竹片做骨架来制造水泥船,这种水泥船,比起现代的水泥船来差不了多少,只要不触礁,问题不大,至少捕鱼是可以胜任了,有了大量的水泥船与木船,辅以一部分铁船,龙族的海洋船队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来。

    不过现在气温太低,还不是施工的好时机,所以我将建立码头的条件告诉了牛伯,让他派人去选址,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必须避风,所以,最好是在港湾里,我自己。则在海族卸下大部分鱼类,另外补给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与大量淡水,继续南下,一方面是寻找可能存在的远方部落,另一方面,则是看看有没有可能越过钱塘江,去宁绍平原看看。

    我之所以这么重视钱塘江南岸,是因为那里,是我国古代与半坡村同一时期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历史,河姆渡人大量种植水稻,仅现代出土的水稻就达一百五十吨之多,超过中国其他地区遗址乃至世界上所有古代文明留下来的植物种子之和,另外,河姆渡人已经驯服猪,狗与水牛,还发明了大量工具,仅仅骨器就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当然,现在河姆渡人可能还没有到如此高的先进文明程度,但是。古代文明发展缓慢,不可能一天到达高峰,所以,现在的河姆渡人肯定已经存在,而且文明程度要高于我穿越前各族的水平,如果能与他们展开交流,肯定是对龙族文明发展大有好处的。

    ……

    因为是顺风,船行很快,沿岸可以看到少量原始部落,人并不多,当然,天寒地冻,大多数肯定呆在简陋的窝棚里苦捱日子,等待春天的到来,出来的都是成年人,不过一个个穿着难以蔽体的草衣,露出岣嵝的身体,在海边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食物,看到我们这艘大船,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纷纷下跪,叩首不已,我看着这情景,可笑之余,倒想起以后要收服这些原始人,干脆还是这样,坐船从海上来,估计这些人一看到海船,便认为是天神下凡。无有不服了,这样,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不过,现在我们另有任务,而且这船也载不了太多的人,所以只好作罢,一天后,船只已经抵达钱塘江流域。

    这钱塘江出海口比较特别,是一个巨大的喇叭口,所以海潮因为上游急剧收窄的江面,形成了举世罕见的巨型海潮,也就是钱塘江潮,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仔细介绍了。

    不过,正是因为海潮顶托,钱塘江带来的巨量泥沙沉淀,所以钱塘江口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拦门沙,因为江底急剧抬高,使得潮水更加壮观,不过,拦门沙也使得钱塘江航运受到很大影响。其实凡是大河,或多或少都受到拦门沙影响,只是因为钱塘江特殊地形。拦门沙影响更为突出罢了。

    不过这对我们今天的船只来说就没有丝毫影响了,而且越往南气温越高,钱塘江口因为海潮与气温的影响,只有少量浮冰,没有大面积冰层的存在,自然不会挡住我们的去路。

    不晓得大家知道不知道,其实,电影《渡江侦察记》并非在长江,而是在钱塘江里拍的,因为这里的江面更加宽阔,而古代。因为很多地方尚未成陆,围垦更是没有影子,所以钱塘江口比现代还要宽阔一倍以上,真是海天一色,浩浩汤汤,茫无际涯,船行走在钱塘江里,就跟航行在大海中一般,让人震撼极了。

    出海口的钱塘江面到现代尚有一百公里,这年头因为大片陆地还沉浸在海里,围海造田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经过的这段距离至少有两百公里以上,饶是顺风,也足足航行了一天一夜之多,让从来没有出过海的族人一度恐慌,阿乌更是跪在船头不停祈祷,只有小猫,只要在我身边,倒是什么都不在乎,不过,族人看我的目光也愈发狂热。

    这么长时间,我的钱塘江知识也给族人讲完了,因为在江海交界处,所以钱江涌潮并不明显,族人也不是太在乎,要是他们看到真正的排山倒海一般的钱江涌潮,只怕会吓破了胆吧,只是我们这艘船并不太抗冲击,而且控船技术也不熟练,当然不敢驶入钱塘江去冒险了。

    ……

    早上出发,直到次日下午,才在钱江对岸,日后宁绍平原的一部分登了陆,却见荒草凄凄,满目苍凉,哪里有后世的繁华景象。

    宁绍平原上。靠近钱塘江边,出产一种特殊的植物,土名席草,因为民间常用的草席就是用这种草编制而成,后来用以编制工艺草帽等用来出口,每年也能创汇不少。

    现在龙族的族人冬天睡的是兽皮或者麻布毯子,天热以后睡的都是竹席,竹席虽然不错,但是太凉,所以直到龙历四五月也就是阳历五六月份还要烧炕,浪费不少燃料,这次到了这里,少不得要搞点回去。

    众人一起发力,将船抬上滩涂,潮水冲击不到处放下,然后扎营,次日起来,我带领智慧阿根与大个子强以及十几名战士往内陆搜索前进,阿乌与木牛以及其余人在船上留守,顺便去割席草,编织草席,小猫自然不能带,留在了船上。

    木牛也想跟去,但被我无情的否决,开玩笑,我们的船是重中之重,要是丢失了,钱塘江风急浪高,怎么回去?难道要走几百公里从上游回去?古代根本没有路,尤其是原始森林,一天走不了十里路,这么一绕道,明年的北伐大计就泡汤了。

    靠江边因为海潮的影响,都是盐碱地,所以只长草,不长树,按道理红树林应该可以生长,不过没见到,想来红树林应该怕寒冷吧。

    这荒草足足有半人多高,很是难走,一天也很难走出二十里,这样走,哪天可以到余姚啊,想了想,我还是放了一把火,反正现在刮的是西北风,不会影响我们,虽然有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之说,可见这放火与杀人一样,属于十恶不赦,不过这年头,地广人稀,而且这是草原,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烧过的灰烬还能当肥料呢,至于火烧过地方的野兽与原始人,那就只有额米豆腐了,没办法啊,为了龙族的强大,我要尽量加快时间。

    火很快点起来了,先是几个火头,然后蔓延成一条火线,在西北风的推动下,向着东南方而去,虽然荒草下半部有积雪,不过上半部分烧起来还是还是很旺的,下面有的点着了,有的只是冒烟,不久就熄灭了,但是,火燃烧得越久,火势就越大,因为走在火前头的热空气会将积雪融化,并且将草上面的水分烤干。

    ………

    很快,浓烟就形成了一道墙,各种各样的野鸟扑刺刺飞了起来,四散逃难去了,而那些不会飞的动物只得用四条腿逃命了,开始比较幸运的,还能往回跑,后来火势连成火墙了,就没有办法了,只得拼命往前跑,估计就算不被烧死,也得累死,今天宁绍平原有难了,不过我想那些原始人也不是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