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野人到帝王-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丢下巢穴,往南方败退。

    这个是很正常的,历史上,百越族就是因为不敌中原以及江南压迫过来的势力,渐渐往南方迁移,现在的海南岛原住民就是百越族,我不过是将这个历史提前了。

    百越族丧失作战意志以后,作战就显得简单了,只要我们前进到一个地方,朝天开几枪,百越族就十分配合的收拾起东西撤退了,我们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浙南大片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台州丽水直到温州一带。

    百越是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分布在今浙 、 闽 、 粤 、桂 等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 百越 ,亦指百越居住的地方。也叫“百粤”、“诸越”。广义的来说,包括我们龙族,河姆渡诸多部族以及苏南皖南各部族都属于百越族,他们受到北方的压力,渐渐南行,今天直到非洲马达加斯加一带还有百越族的踪迹。

    这些百越部族被我们赶往南方后,再也没有回来,这个也比较符合原始人的心理,打不过对方,那就走,一直走到广西,走到海南岛,走到越南泰国,然后走的更远。

    比较沮丧的是,这些百越族人很少有愿意留下的,甚至俘虏也很少,都是举族迁移,这也与百越族并非一个部族,各部族之间信息不通,就算是我们控制了一个部族,也对招安别的部族不起作用有关。

    而且,浙南山地还是比较贫瘠,交通不便,如果不是为了打击百越族人,我们才不会涉足此地,所以将百越族赶走后,我们又撤了出来。!~!

    ..

十三,征服越族

    十三,征服越族

    十三,征服越族

    相比我们的山地攻略。大个子强与智慧这一路就比较顺利,成果巨大。

    智慧与大个子强各自率领一千牛骑兵,沿着金衢盆地推进,很快就遇到了一个自称越的超级部落。

    这个超级部落人数超过二十万,方圆大约有两百平方公里,大大小小村落有五六百个,而其中心位于浙江浦江与义乌境内。

    我这才想起,浦江境内,不就是古文明上山文化的发源地吗?这里发现的稻种,比河姆渡还要久远几千年,我们遇到这个部落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农耕民族就是菜,他们武器很少,而且都是石质武器与骨质武器,加上农民伯伯,战斗力极低——我说的是《英雄无敌》,现实中可能不止,***当年就是率领农民伯伯打天下的,虽然里面三教九流什么都有——所以,大个子强与智慧率领的牛骑兵在越人看来,简直是神兵天降。而且越人散居的村落总人数也不过几百最多几千,而我们的牛骑兵就有两千人了,加上能驯服这么多牛的部族号称是天神派下来的龙族,更是所向披靡,一路越人纷纷归降。

    智慧这个忽悠大师能量比我也不遑多让,经过恩威并施,很快就从这些归降的部落中招收了一批对龙族十分崇拜的年轻人,让他们打前锋,更是所向披靡。

    ……

    跟着龙族,有好吃好穿,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怪不得当年农民起义,轻易就能聚集起上百万人,所以当到达越族部族所在地的时候,智慧他们前面,已经有了一万多人!

    当然,这一万多人,武器是没有那么多的,大多是枪担,少量头目有龙族战士匀出来的金属武器,那就得意得不得了了,其他人那个羡慕啊,假如自己好好表现的话,是不是也能拥有神器呢?

    越族高层也傻眼了,虽然越族人口超二十万,理论上也能拉起一支十万人的队伍,可是现在不是还没有么?部族驻地也就五百人马。加上听到风声,临时从附近村子里征调来的人员,加上驻地的老弱病残,才不过六七千人,怎么打?

    当然,智慧此时也发挥出了忽悠的天赋,反正是天花乱坠,加上一件件神器轮番上阵,分头亮相,到了最后,是越族高层哭着喊着要加入龙族,智慧最后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说可以为他们向龙族族长求情。

    所以,当我们到达浦江时,龙族的战士正被越人像神仙一般的供着呢。

    一个超过二十万人口的超级大部落,就像一个熟透了桃子,轻易地落到了我的口中。

    越族,百越族的一支,占据金衢盆地直到浙南的广大地区,总人口二十余万,越族的加入。再加上一些小部族的归顺,让龙族的人口一举暴增到七十余万!

    七十余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知道,按照最古老的人口统计数字,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四千多年前的夏禹的人口统计,中国(狭义)的人口数才一千三百多万!

    而四千多年前到一万年前,两者相距六千年!

    当然,古代战乱频乃,人口数大起大落,四千年前到几百年前的明朝,人口也不过增长了几倍,但是,在一万年前,拥有七十万人口,还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更重要的是,这批人口的加入,彻底改变了龙族缺乏成年男性战士,人口比例失调的情况!

    同时,越族是一个庞大的农耕部落,金衢盆地水肥条件优越,又是古代栽培稻的起源地,加上额外的海洋与淡水渔业,龙族以后将不用再为食物饥荒而发愁。

    而历代皇朝,大多数都是因为水旱灾害造成饥荒,最后社会动乱才灭亡的,可以想见,只要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饥饿将不会再是龙族头上的一道紧箍咒!

    当然。有了充足的粮食,就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去发展科技,再次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办很多很多的事情!

    而我想的,就是,大运河!

    ………

    秦始皇的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贯通南北,现在,龙族的势力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北京,止步于蚌埠,但是南面却不止杭州了,而且刚好是一长条,开挖运河正当其时!

    现在我们虽然有了马车,但是马车的运输量总是有限,造铁路的话,虽然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受限于钢铁产量,也只能一步一步来,而船只的运输能力与低廉的运输成本,就是铁路也是望尘莫及,唯一缺点。就是速度慢了点。

    我的战略目标是往北方发展,而北方,从古代直到几十年前气候变暖为止,都是缺粮的,秦始皇开挖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南粮北运,现在,龙族有了金衢盆地、河姆渡与杭嘉湖平原这三大粮仓,正缺一条线路将其串联起来,为钢铁、工业基地马鞍山直到蚌埠前进军事基地提供源源不断地补给,主要是粮食!

    而且,因为古代的江海湖泊面积更为广大。这条运河的开挖难度也不会太大,因为可以利用现成的水域,而且龙族的船只现在与后世还不能相比,所以工程量也少得多。

    至于运河的具体走向,还是利用古河道与太湖,具体是,从金衢盆地中心开挖运河入钱塘江上游衢江,然后经过中游富春江入钱塘江,在下游汇合从河姆渡地区延伸出来的支运河,进入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在湖州附近进入古太湖,然后一直北上,在马鞍山附近开挖一百多公里运河进入马鞍山,再进入长江,然后往东,由低洼的苏北里下河地区往北,利用这里的水道一直延伸到淮河(这时候尚未发生黄河夺淮,所以淮河是直接入海的),在这里,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沿着淮河西进,到达蚌埠,一个是继续北上,一直到达今天的北京地区,甚至可以通过渤海,到达东北地区!

    金衢盆地这边,本来也可以利用浦江这边发源的浦阳江入钱塘江,这样工程量小很多,而且线路更近,不过浦江上游位于山区,水很浅,而且下面都是石头,以后扩建的话工程量就太大了,另外,也无法到达金衢盆地的中心,不如另外挖运河进钱塘江合算,至于路程远一点。对船舶运输来说,不是太大的事情。

    这条路线,比起后世秦始皇开挖的运河来说,工程量小得多,而且我们目前的生产力也不比秦始皇时代差多少,所以还是可行的。

    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刚好是冬闲,越人是农耕民族,但是却没有种植蚕豆与小麦,所以冬天闲来无事,金衢盆地的气温又比马鞍山高很多,野外作业不是问题,同时,让这些刚刚归顺的越族人去挖河,也是分化控制整合他们的一种手段,里面的各类人才也可以通过此事挑选分类出来。

    …

    二十余万越族人,可以出动的劳动力为十几万人,力量无比巨大,而这里的运河只是很短的一段,土壤松软,工程量不大,加上少量的硬骨头有龙族的火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