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书生-第10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易笑看着两人又开始日常互怼,又回过头望了一眼。

    他所处的位置,是朝堂的最前面,李轩刚才差人搬了一张椅子过来,被他拒绝了。

    从他的位置望过去,大殿之上,文武官员何止百人。

    他们整整齐齐的站着,脸上满是笑意,夹杂有一丝自豪和自傲。

    在他们身后的殿外,依然有数不尽的人影。

    立政殿再大,也容纳不下赴京参与大朝会的官员。

    这便是景国啊……

    那个他一开始没有任何归属感,到现在,一步步走来,已经彻底融入的景国。

    某一刻,百官忽然同时俯身,高声道:“恭迎陛下,恭迎长公主!”

    李轩坐下之后,抬起双手,平静道:“众卿免礼……”

    随后便是大朝会应有的一些礼仪流程。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嫡子李泽,日表英奇,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这是大朝会之上,宦官宣布的第一道圣旨。

    李轩的甩锅之心,已经持续了数年,这位名叫李泽的小家伙,出生之后的第一天,就成为了太子,成为了景国未来的主人。

    他才刚刚降临这个世界不过十二个时辰,就已经被李轩夸到了天上去,什么英才、俊杰,此类的词语,层出不穷……

    百官对此无可奈何,面露苦色者数不胜数。

    陛下的心思,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会猜不到?

    然而,皇后好不容易诞下嫡子,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

    第二道圣旨,是扩充国事院委员的名额,国事院成员,由原先的十五人,增加至二十人。

    国事院是在数年之前,由长公主提议,成立的一个机构。

    此机构成员,由两位宰相,六部尚书,御史大夫,京兆尹,以及数位朝中重臣组成。

    这其中,亦是有晋王李翰的名字。

    但凡遇到难以决定之事,任何人不得专权,需由国事院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决定,而后再上奏陛下或长公主。

    陛下对于这项提议,没有任何反对。

    近几年来,但凡国事院的决定,陛下和长公主罕有不通过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事院的存在,使得陛下能够心安理得的懒政,这让百官不止一次的怀疑陛下的居心,但此举与国的确有益,众人对此,也的确提不出什么异议。

    国事院之成员,每个人都可以为宰相,从此之后,朝中官员,乃至于景国文人,无不以入国事院为目标……

    册立太子以及增加国事院成员的诏令,算得上两件最重要的事情。

    接下来,便是冗长,但偏偏是所有人都喜欢听的官员述职。

    在这两个时辰之内,他们会知道景国在过去的一年里,军事,经济,政治,人口,制度等各方面的变化。

    景国每年都在进步,他们有了天罚,有了大炮,得以震慑诸国,国库日益充盈,各种有益于百姓的新政不断推出……

    这都是他们在座的所有人努力一年的结果。

    这些成绩,会被写在皇榜上,逐一张贴在宫墙,对景国百姓透明开放。

    李易对于这些其实没有多大的兴趣。

    他看着坐在上方的明珠,心里想着,过些天走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她把这身衣服带上……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还是那个景王

    十年前,甚至五年之前,大殿上的每一位官员,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们能见识到如此的大朝会。

    政治,经济,人口,农事,商业……,几乎是他们能想到的每一个方面,都在以一种喜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以前他们看不到景国的未来,是因为迷茫。

    现在他们依然看不到景国的未来,是因为景国的发展之快,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范围。

    当然,大朝会给百官带来的不仅有喜,还有忧。

    尤其是在蜀州刺史陈冲上奏之后,朝堂之上,几乎有一小半的人都变了脸色。

    怀疑,震惊,难以置信,以及浓浓的懊悔。

    这是蜀州刺史陈冲第一次参加大朝会。

    无论是立于朝堂十数年数十年的老臣,还是近些年朝堂上的新晋官员,对于陈冲这一个名字,都不陌生。

    曾经的陈国公府,是何等的显赫,不说一手遮天,但在大街上扔块砖都能砸着一位侯爵的京都,陈家,已然是位于最顶层的那几个家族之一。

    陈家曾经辉煌过,而后因为牵扯到崔家谋逆一事,一夕之间没落,到后来,更是彻底的消失在京都。

    有人知道他在景王的封地做了蜀州刺史,有人则是彻底的将他遗忘。

    今日,这位京都曾经的风云人物,再次走到了众人的视线之前。

    他带来了几个消息。

    在这五年间,蜀州的人口,已经正式的超越了京都,成为了景国第一人口大城。

    蜀州去年的税收,是整个景国税收的两成。

    这倒是没有超过,给他们留了一些颜面。

    但那只是一个蜀州,蜀州的税收是景国税收的两成,便说明蜀州一个州,已经抵得上景国十余州。

    但这,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早在五年之前,朝臣们一致商议,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将蜀州五十年的税收权全都送给了景王,他们甚至将整个蜀州都送给了景王,当时还想着要不要再多送两个……

    当时他们想着,只要他能离开京都,怎么都好。

    五年之前,景国一个州,抵得上十余个蜀州,五年之后,一个蜀州,抵得上景国寻常十余州,翻了何止百倍。

    这只是五年而已,五十年后的蜀州又如何,无人知道。

    满殿朝臣,肠子已悔青。

    他们不由的转头看向伫立在最前方的那道身影,心中不知是惧,还是敬……

    李易一直在看着大朝会的推进。

    景国各州府的官员述职完毕之后,接下来便是各国使臣的觐见。

    数年之前,景国积弱,齐赵两国的使臣在景国金殿之上,如同在自家花园,言行举止,颇多不当。

    而如今,情形则全然不同。

    诸多小国使臣,奉上厚重的礼物之后,隐隐的表示出臣服之意。

    武国使臣没有送礼物,女皇陛下只是遣人送了一封国书。

    武国与景国于景和五年正月,正式建交,此后当为友好邻邦,互不侵犯,取消贸易壁垒,互相通商……

    赵国使臣送来的礼物很厚重,因为他们是来求助的,齐国的军队,已经快要逼近他们赵国皇城,若是景国不施以援手,用不了多久,赵国就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齐国使臣表现的,虽然没有武国那么热络,但也表达出了建交的意思,他们觐言的时候,赵国使臣从头到尾都板着一张死人脸……

    大朝会从早上开始,历经数个时辰,直到快要下午才结束。

    几位老将以及朝中的一些老臣,早在大朝会开始之前,就被李轩赐坐了,那些年轻官员,则是全程站立,在大朝会结束之后走出来的时候,几乎都是一瘸一拐的。

    区区几个时辰,李易自是没有什么感觉,大朝会散了之后,他最先离开。

    没走多远,身后就传来急促的声音。

    “景王殿下,景王殿下!”

    这声音很熟悉,李易转过身,看到卫良正向这边小跑而来。

    卫良此次是跟随武国使臣一同过来的,李易刚才看到他了,只是当时的环境下,不好说话。

    李易与卫良已经许久未见,笑了笑,看着他问道:“你们的女皇陛下还好吗?”

    卫良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陛下刚刚登基,一切都好,就是每日国事繁忙了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明珠如此,杨柳青也是如此。

    武国才刚刚安定,百废待兴,她自然要格外忙一些,也有很多以前不曾接触过的事情要去学习。

    不过,他身边有王老头他们看着,也不会出什么大错。

    “李兄,许久不见。”

    另一道声音从身旁传来,李易偏过头,看到的是刚刚从殿内走出来的杨彦州。

    他这次是代表赵颐出使的,目的自然是阻拦景国对赵国的援助。

    不过,景国朝中,对此早已有定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