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书生-第6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接连两日的早朝,在近几个月,还是头一次。

    上朝之前,许多朝臣都在怀疑,陛下的身体是不是无恙了,难道又要恢复到之前日日早朝的情形。

    只有极少数人心中清楚,今日早朝之后,怕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他们都不用来这里了。

    陛下宣布的首件事情,是与治水有关。

    奇怪的是,昨日还被朝臣讨论,并没有定论的事情,在今日,却已经有了结果。

    朝廷从都水监又重新加派了一名治水官员,同时,太医署亦有四名太医随行,从户部紧急调银三十万两,速速赶往灾区。

    近几个月,陛下出手十分大方,往日里从国库拨银,无一不要经过道道程序,艰难异常,然而这些天,国库似乎充盈起来了,拨款干脆果断,让不少人瞠目。

    治水一事,并没有给百官议论的时间,很快过去。

    接下来,便有宦官正式的宣布,长安县侯李易,于国家有千秋之功,有治国之才,经邦之道,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关于此事,陛下昨日说过留后再议,然而今日,便是不议便做了决定。

    朝堂当然和昨天一样,再次炸开了锅。

    千秋之功就不说了,长安县侯李易,对于国家,的确有着不可抹去的功劳,但要说他有什么治国之才,安邦之道,那可就是是纯粹的胡说八道了。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连朝堂都没有真正的进入过,也从来没有提出过什么有意义的政见,怎么就有资格得到大多数文官们一辈子都追求不到的殊荣?

    “陛下,此事万万不妥!”

    “事关重大,陛下三思啊!”

    “李易何德何能,陛下切不可对他过分专宠……”

    ……

    景帝看着不少朝臣站出来,身手往下压了压,待朝堂安静下来之后,看着某个方向,问道:“徐卿,以为如何?”

    他声音落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从人群中走出来,百官纷纷让开道路。

    这位徐大人可是三朝元老,从政数十年,一心为国,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昨日便是坚定反对陛下此项决定的人。

    不少人顿时放下心,看来,陛下还是考虑到了这些老臣的看法。

    他们人微言轻,徐大人的话,陛下应该不会无视吧?

    站出来反对的众人瞬间便像是有了主心骨的感觉。

    老者走出人群,躬身道:“李县侯年轻虽轻,却是一代人杰,陛下慧眼识珠,得此国之栋梁,臣为陛下贺,为景国贺!”

    老者站在人前,身后那些刚才坚决反对此事的官员脸上的表情凝住,看向他的目光满是疑惑和不解。

    徐大人这,莫非是老糊涂了?

    他昨天不还是坚决反对此事吗,这才过了一天,怎么就改了口,还改的这么彻底?

    你的作为三朝老臣的操守呢?

    这……这不对啊!

    【ps:感谢书友“npng666的万赏!”】

第七百九十三章 陛下英明

    徐大人开口之后,景帝点了点头,看向另一边:“魏卿?”

    一个中年人走出来,躬身说道:“臣为陛下贺!”

    这是门下省一位给事中,门下省负责对天子诏令的审议与封驳,拥有封还皇帝诏书和驳回臣下章奏的权力,门下省四位给事中里面,这位魏大人是目前陛下最看重的。

    景帝目光再转:“杨卿?”

    某位近来备受器重的中书舍人站出来,朗声道:“臣为陛下贺!”

    景帝的目光看向最前方。

    沈相抬起头,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陛下英明!”

    原本喧闹的朝堂,随着几位朝中大员的陆续开口,逐渐变的安静下来。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陛下刚才点名的几位,都是在朝中有着极大话语权的重臣,他们和那位李县侯并没有私交,昨日朝堂之上,亦是没有赞同陛下对李县侯的封赏,然而今日……他们都是怎么了?

    本来还对此事持反对态度,打算观望观望的朝臣,立刻便掐灭了某个想法。

    能让这几位朝中大员改变想法,此事,必有内情!

    而刚才还言辞犀利,极力反对此事的十余人,怔怔的站在原地,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某种叫做孤独和寂寞的情绪。

    便在这时,景帝看着下方,再次开口:“秦卿呢?”

    那十余人闻言,身体皆是一震,目光同时的望向了某个方向。

    对,秦相,他们还有秦相,无论如何,秦相都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此时此刻,他们已经不求陛下能够改变决定了,只求能有一位领头之人,作为他们的靠山,帮他们承受住来自另外那些大臣的压力……

    秦相脸上的表情有些恍惚,昨日出宫之后,他便直接回到了府中,脑海中反复的琢磨李易说的那些话,一客未见,一夜未眠……

    直到今日一早,之前在他脑海中十分模糊的某些关于国事的想法,已经清晰到足以浮现出纸面了。

    他抬起头,声音略有沙哑。

    “陛下……英明!”

    后方十余人怔怔的望着他,脑海中似有雷霆乱舞。

    秦相,秦相……,在说什么啊?

    长安县侯李易,与蜀王殿下势同水火,朝堂上但凡对他有利之事,他们必将阻拦,秦相此言,岂不是当了叛徒?

    他们开始有些看不清楚了。

    ……

    两位宰相,包括朝中几位扛鼎大臣的一致发言,终于将此事的基调定了下来,满朝再无一道反对之声。

    这些大臣包括秦相的态度,自然使得众人心中疑窦频生,然而此刻,却是不好问出来了。

    至于另一些人,心中就不仅仅是疑窦。

    数位大臣态度的改变,秦相的立场,让他们成为了今日朝堂上的小丑,人生观和世界观双重坍塌之余,也开始逐渐的反思,他们所站立的位置……

    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金紫光禄大夫,陛下最为宠信的臣子,至少,在这个国家还是陛下掌管的时候,与他为敌,无异于自取其辱。

    等到了那个时候,在朝堂上几乎处处树敌的他,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被天子专宠的臣子,向来都没有好下场。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不用几年,几个月,几天,甚至连几个时辰都不到,他们就等到了这一天。

    在加封李易为金紫光禄大夫之后,陛下就宣布了一件事情。

    陛下因为龙体有恙,需要静养,将无限期休止早朝,并移驾芙蓉园行宫,朝政之事,依旧由两位宰相总领,在这种时候,陛下没有将蜀王召回京都,在两位宰相之上,决定朝政大事的,不是某位皇子,而是长公主。

    这实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长公主平日里也经常参与朝政,比如推动新的婚律,建立女子学院,以及前几日的书院一事,其实这些事情,放在一年之前,在他们看来,依然是不可思议的。

    后宫不可干政,哪怕是长公主也不行,这是祖制。

    然而这一年间,京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们的想法和观念,也在随之改变,现在回想起来,也不太明白,长公主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这看似不可能,却已经是事实了。

    而现在,她又向前方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监国,公主监国,前所未有,荒谬至极!

    朝堂之上暂时还没有人开口,因为他们在等着别人开口。

    秦相,沈相,三省六部的诸多大员们,他们不会同意的,他们不会看着这么荒谬的事情发生的,这根本不成体统!

    然而事实让他们再次意外了。

    想象中大臣们集体死谏的场面没有发生,就连御史们都集体禁声,似乎是在早朝之前,就达成了某种默契。

    对于此事,只有零零散散的官员发了言,似乎也没有预料到朝堂上居然会是这样的局势,十分委婉的发了言,然后就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又一项自开国以来都没有过的重大创举,在陛下手中诞生。

    某些自以为等到了春天的官员,绝望的发现,今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更冷了。

    陛下对于李县侯,顶多算是有所恩宠而已,作为一位君主,一位英明的君主,他有最基础的底线。

    然而,长公主……整个朝堂,谁不知道李县侯和长公主的关系?

    两人在庆安府的时候就相识了,那天罚是李县侯所创,却是公主殿下呈给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