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崛起-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和七八户老农聊天。

    聊了一会,知道来了六家租户,有两家租户男人去城里买菜,还没回来。每家租了三十亩到五十亩地不等,租子每年交三成,加上交给官府的两成皇粮税,住户能落下五成粮食,一个劲的感恩。

    韩望觉得后世每家每户多的就一亩多地,少的地区,每人只能摊到三四分地,一般亩产千斤左右,可是现在这个时代,黍米的亩产最多两百斤,五十亩地,顶天了,也就是一万斤黍米。

    心算了一下,去除交给地主和官府的租税,还能剩余五千斤,这算是好的了,要知道很多地主租子能高到五成,这就比较狠的,好在金娘是按照最低标准收的租子,没有加重租户的负担。

    几个年长者的租户看看韩大人,平易近人,和自己一般坐在长条凳上唠嗑。刘老汉整一整衣裳,大着胆子求情。

    “韩老爷,您定的租子是真定最低的,听说府上还有空地,老汉在保州有个亲戚,种田是把好手。家里有五个小子,打的粮食不够吃,要是老爷开恩,秋收过后让他来租府上的田。”

    韩望笑笑说“行啊!只要会种地,我都欢迎!”其实韩望都不知道金娘买了多少地。

    好在老夏在一旁补充,笑着说“老刘,你租了五十亩,尝到甜头,让亲戚过来?原先是四成租,现在老爷定下三成租,刨去一千斤口粮,年底能落下足足四千斤粮食,别说五个小子,十个也不成问题啊!”

    刘老汉忙站起身,紧张的说“老爷,俺就是觉得地空在哪里可惜了,要是好好照料,一亩地一年少说能打下两百斤粮食,这两百斤放在荒年,就能救两条人命啊”

    韩望将他按到凳子上,说“老刘,别紧张,您说得在理啊,地空在哪里就是浪费!放心吧,你亲戚随时过来都行呢,老夏,这事你亲自办。”

    韩望有打听了他们的家境,这八户人家,成年男丁有二十多个,还有妇孺三十多个,都住在田间地头的窝棚里。

    不行,窝棚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干脆给他们搭建一个筒子楼好了。省地省料,大家住在一起还能彼此有个照应。房子在周氏家居工厂是现成的,不过韩望想建成一上一下的那种。

    楼上两间卧室,楼下是客厅和厨房,在下风处建一个厕所,就是后世乡镇上常见的区分男女那种,卫生防疫一定要做好,否则在这个时代一旦爆发传染病,就只能听天由命。

    既然想起来,那就事不宜迟,当即把自己想法说出来,请大家考虑。租户还没见过主家给住户盖房子的,还上下两层的阁楼房,这是做梦吗?咬了咬手指,知道这是真的,哪还有不乐意的。

    韩望拍胸脯说“两天后大家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两天?这就不靠谱了吧,光是打地基,就要十天半个月,要是碰上水地,还得垫石灰,更费时间。

    不过主家怎么说怎么好,总不能主家老爷第一天回来,就听俺们一些丧气话吧。有的住是恩典,没得住也是命中注定的,谁叫俺们是土里刨食吃的泥腿子呢!

    夏云知道自家在周氏家居工厂里面有股份,自己这段时间已经把韩望参股的生意都跑了一遍,账目也核对得清清楚楚,所以对于两天建好八套房子自然不会怀疑。

    反而打趣地说道“老刘,别不信,老爷说出来的话,一口吐沐一个坑!后个你就能住上新房子了。你要是还不相信,那就不要住就是?”

    见大家冲着他笑,刘老汉赶忙分辨道“夏管家,您见多识广,可不能和老汉一般见识,俺信得过老爷!”(未完待续。)

二一六章 庆功晚宴

    大家哄笑起来,韩望看着老实巴交的租户们,心情特别自在,东问西问,比杨再兴还自来熟。大家的心情越发放松了。眼看着就到日头偏西,租户们打算告辞回家。

    小红悄悄过来问“老爷,夫人问要不要趁着人多,开几桌庆功宴增加喜气!”

    韩望心说还真是,这一顿酒可以拉近彼此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诸位,正好厨子做了几个菜,大家一起吃完饭再走,”

    刘老汉也算出过几次远门,一拍脑袋“老爷,您这可是庆功酒啊!俺回去给你抓只鸡过来添一道菜”

    韩望怎么好意思,但是刘老汉说老爷不收礼就是看不起人,最后老夏劝韩望“老爷,我看老刘是一份心意,硬是驳回去不好,不如大方一点收了,等回去的时候捎一两件回礼也就齐了”

    这话说得也是在理,农民也是要面子的,便点头说,“就这么办!叫厨子多烧几个菜”

    租客们一见韩望不再推辞,马上精神头十足,纷纷回家准备礼物。

    老夏还说,老爷和夫人都喜欢孩子,把家里的小子闺女都带来,不带来礼物也不收。

    自从新婚蜜月期韩望出征后,金娘心里就空得慌,不由自主的想给韩家传宗接代。不然万一韩望在战场上有个闪失,哭都来不及,所以特别喜欢小孩子。

    这次韩望回来,正好趁着晚宴,多请一些小娃娃在家里闹腾,说不定就能招来送子观音的青睐。

    夏允是过来人,夫人的心思一点就透,把夫人心里的意思说给租户听,避免主家尴尬。

    自家的婆娘吴雨,因为老夏一直没有子嗣,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一直耿耿于怀。之前家里窘迫,不能纳妾,也就无可奈何。

    但是现如今,韩府一天比一天好,给老夏的赏赐又丰厚。估摸着年底存下百十贯是有的,就开始琢磨着要给老夏纳一房妾室。

    吴雨托夏老爹都打听过了,去牙行买个身家清白、模样周正的丫鬟也就十贯,顶天了二十贯。这钱现在能出得起,关键要选一个好生养的。

    听说儿媳妇这个想法,夏老爹比喝了蜜糖还开心,要不是这段时间老夏整日里四下盘点,夏老爹早就拖着他去牙行,挑个通房丫鬟回来了。

    老夏不是不想娶小妾,但主家新婚,还没有动静,自己这就闹上个小妾,和主家别苗头么?再说了自己都是老爷买回来的下人,再去买个下人伺候自己?那像话吗?老夏打定主意,这是暂时不急。

    过了一会,租户们果真带着礼物和娃娃们过来,每家都至少有一两个三五七八岁的孩子们。

    金娘开心的不得了,带着孩子们到厢房,不仅有精美的饭菜,还有好多糕点果品。孩子们哪里吃过如此丰盛的膳食,在金娘鼓励下,才大吃特吃起来。又让厨房送一些果子露和消食水,防止积食。

    至于每户人家的当家人在大堂,自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关键韩府的白酒真是厉害,酒席吃到一半,都已经倒下去四五个了。

    刘老汉酒量还行,但是说话却颠三倒四了,两个去城里卖菜的租户也来了,毕竟是做生意的,比老刘还要能说会道。韩望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两户不种庄稼,偏要种菜?随口就问了起来。

    两位菜农张淼张垚穿得周正些,说老张家祖上三代都以种菜为生,打小就在菜地干活,各种蔬菜瓜果,没有不会的。自己兄弟二人是旁支,所以家产没自己的份,只能租地种菜赚钱养家。

    听人说韩府的租子只有三成,便赶着过来各自租了二十亩地种菜。借着酒劲打包票,只要把地交给他们,保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说起收入就有些不好意思,虽说种菜收益比庄稼要高,挑水挑得多,伺候蔬菜更费心。还要赶早送到城里去,挣的都是辛苦钱。这第一年不指着挣钱,必须借着冬天把地养养肥力,来年就能种的一地好菜。

    韩望心中一动,问道“这冬季,地里就不能种菜?”

    大哥张淼点头说“老爷有所不知。寒冬腊月,休养生息是正经”

    韩望故意反问“若是冬季也能种出夏季菜蔬,是否三倍收益?”

    张淼摇头表示不信,张垚却留了个心眼,“老爷,冬日里不是没有蔬菜,比如橘子、葡萄、黄瓜、白菜、萝卜都可以秘法窖藏,待冬日取出,外观与新鲜无异,价格比夏季贵了十倍二十倍的都有”

    韩望摇摇头“窖藏的菜蔬,口感怕是天差地别,我听说过一种冬日栽种反季节菜蔬的法子,诸如黄瓜、韭菜、大蒜、紫瓜、菠菜、油菜、大葱均可种植收获”

    张垚噗通一声给韩望跪下,倒把韩望吓了一跳,连忙问何事如此?

    张垚自小在菜地打理,哪里不知道反季节蔬菜的价值。若是韩老爷真有这么大的神通,学得一点半点,就能重振家门,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