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傀儡皇帝-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王殿下仁义。”群臣纷纷附和,有些老臣也点了点头,虽然代王殿下造成了大量流民聚集大兴,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呀!

    “苏县令,现在流民的情形如何。”杨侑问道。

    “启禀代王殿下,关中地区历来民风淳朴,大兴各县的百姓对流民很是同情,遇到流民都会接济一些,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流民增多,百姓能力有限,到时候出现流民得到不到接济,恐怕会出现人间悲剧呀!”

    “卑职请求代王殿下下令赈灾。”苏升悲声道。

    “请代王殿下下令赈灾。”卫文升走到前方,向杨侑行礼道。

    “请代王殿下下令赈灾。”

    霎时间一大半的大臣,出列躬身道。

    骨仪从一开始就觉得诡异,但是他知道苏升是有名的固执,在朝堂上并不投靠哪一方,这个时候卫文升出列他才知道原来幕后的黑手是他!

    但是卫文升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时候由不得骨仪多想。

    “请代王殿下下令赈灾。”骨仪一站出来,整个朝堂都出列了。

    大势如此,由不得杨侑多想,只好下令

    “赈灾。”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章 户部没钱了

    “骨郡丞。”

    “微臣在,”骨仪起身朗声道。

    “立即派遣各衙门的衙役,时刻关注流民的动向,以防有变。”

    杨侑想起了后世的名言:稳定压倒一切。这个时候他当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让流民有闹事的机会,才能更好的救济这些流民。

    “屈将军、阴将军。”

    “末将在”屈突通和阴世师起身道。

    “即日起,军方加强戒备,严防大荔孙华的渗透。”杨侑下令道。

    “代王殿下放心,大兴十数万精兵,孙华等人一定不敢打大兴的主意。”屈突通高声道。

    杨侑又接连下了几个稳定流民的政令,这才将目光投向卫文升。

    “代王殿下请放心,老臣一定会催促各县尽快救灾,不会让一个流民挨饿。”卫文升一脸肃穆的保证道,他是京兆内史,大兴各县归他管辖。

    “有劳卫师了。”

    杨侑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时候没有哪个朝臣推诿,毕竟安定大兴地区对他们来说没有坏处。

    杨广走了之后,将大兴留给了众位大臣打理,走之前富足安康,才走不久就饿殍满地,就算你有天大的理由也交代不过去。

    “代王殿下英明,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一定会记得代王殿下的大恩大德。”苏升哽咽道,“微臣最近统计得知大兴地区流民大约两万三千名,但是大兴城附近的就有近万名,就大兴城附近赈灾所需要的花费就要近千贯钱。

    近千贯,也就是说,整个大兴地区一个月光赈灾就要两三千贯。

    “而且流民的数字也在不断的在增加,估计这个月底,流民的数目将超过五万。”苏升又加上一句。

    那也就是说这个月光赈灾就要花费五千贯。而且不光是这个月,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流民才能慢慢的散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兴赈灾的消息向外传播,到时候会越来越多的人像大兴聚集。

    “到时候十万贯估计也不止。”一个官员嘀咕了一句。

    十万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少人不由自主的看向颜君成,他是户部侍郎,大兴的潘库由他负责。

    “这……”感受到众人的注视,颜君成不由的暗骂一声倒霉。十万贯要让自己从哪里变出来。

    “这个潘库没钱了……”颜君成硬着头皮说道。

    没钱了,大兴的潘库怎么会没钱呢?朝堂一片哗然。要知道大兴可是出了名的富裕,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每年富商云集,商税超过农税,每年的赋税也就仅次于洛阳,位居第二。

    “户部原来确实有不少的积蓄,但是近年来大兴地区每年向洛阳缴纳大批的赋税,上个月陛下刚刚下令在永丰仓筑城,更是耗费了大量的潘库。”

    颜君成将大兴目前的窘困直接挑明,引来了不少官员的附和,的确最近花费却是大了些,光是永丰仓这一项都让大兴吃不消了。

    “目前大兴潘库仅剩七万贯钱,而大兴的赋税还要两个月之后才能交上来。”

    颜君成悲愤的说道,其中的五万贯还是这次自己吐出来的。

    七万贯,看似一个很不少了,但是光是下个月大兴各官员的俸禄估计就占了大半,如果现在把这七万贯用了,下个月大兴的官员都要喝西北风了。

    颜君成一脸幽怨的看着苏升,要不是这个家伙多事,自己怎么会如此的倒霉,刚刚从代王殿下手中逃脱,才轻松一刻钟又落入了这个泥潭。

    所有大臣都沉默的起来,有句话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这十万贯难倒了整个朝堂。

    “微臣有事要奏禀代王殿下。”

    骨仪突然起身走上前来,伸手递上一个折子。

    卫文升不解的看着骨仪,不知道这个老狐狸在耍什么诡计,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再上奏折呢?

    王喜小跑下去接过骨仪手中的折子,递给杨侑。

    打开一看,杨侑不由的眉头一皱,这是一个奏请今年徭役的折子,原本这样的事情往年是有惯例的,通常不需要讨论就通过的。

    难道骨仪还嫌自己的烦心事不够多,这个时候还让自己操心这个事情。

    杨侑心中想着,脸上却没有露出神色,抬头看了骨仪一眼,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些信息来。

    后世的官场小说经常会出现官员说话留一半现象。杨侑估计骨仪这个时候递上这个奏折另有深意。

    然而骨仪却仍旧板着脸,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杨侑没有得到暗号,只得再次看向奏折,希望能够得到有用的信息。

    奏折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说每户人家要出几个劳力,以及要修那几条沟渠。

    杨侑又看了一遍还没有发现什么,只得将奏折合住,忽然灵光一现,猛地打开仔细的看向奏折的最下方。

    最下方的信息很简单,就是说要是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可以纳钱代役。

    这样短短的几句话,杨侑看了几遍。这才心情愉快的轻轻合上奏折。

    代王殿下殿下这么大的动静早已经被底下的大臣关注着,只是不知道骨仪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现在见代王殿下神色轻松,都不由的惊奇出来,难不成那个奏折还能变出钱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一章 以工代赈

    轻轻的将奏折放下,杨侑缓缓起身,原本愉快的神情开始消失,取之而代的是一种忧愁的神情。

    “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百姓流离失所,所求的不过是一口活命的饭,大兴地区的百姓在心仁厚,遇到受灾的百姓,也是尽力救助。本王既怜悯流民的苦难,又庆幸拥有这样善良的大兴百姓,并以拥有这样的百姓为荣。”

    “代王殿下怜惜百姓,实在是大兴之福。”卫文升恭贺道。

    他不知道折子里的内容,只是习惯性的抢先出手,以免落了先机。

    杨侑点了点头,继续道:“本王既要赈济灾民,又不能寒了这些善良百姓的心,经过昼夜忧虑,终于相处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哦!官员们的好奇心提了起来,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别看平时官员们对杨侑恭敬有加,但心中对他并没有多少敬畏,毕竟他的年纪在那放着。

    “以工代赈。”杨侑斩钉截铁的说道。

    以工代赈这个词大臣们并不陌生,以工代赈起源于周代,文字最早记载见于《礼记》一书,《礼记·月令》篇中有“季春之月,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的记载。《汉书·食货志》载有“虚郡国仓廪以振贫”。《后汉书·质帝纪》有“方春戒节,赈济乏厄”的记载。从此可以看出,从东汉开始,改“振”为“赈”。

    纵观以前的扶贫赈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减赋、免征、平粜、赈济、借贷、安辑、抚恤等。减赋、免征,即减免税收;平祟,即在灾年平价调拨卖出粮食;赈济包括粮赈、钱赈、物赈、粥赈和工赈。

    但是这些赈灾一般都是在受灾地区进行,大兴地区是大量灾民进入,怎么进行以工代赈?

    望着大臣们迷茫的眼神,杨侑不由得得意起来,说道:“再过不久,就是大兴百姓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