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司徒想要用舆论的力量倒逼粮价和陈家?”

    “不错。陈家不要脸的话,物议沸腾之际,老夫会上书朝廷。”

    卫弘今年五十八岁,身形微胖,容貌略显老态,在家中穿着浅灰色的便服。他来南京前,担任过山……西布政使。看似和蔼,偶尔间有封疆大吏的威严流露出来。

    此时是在书房中私下里说话,卫弘情绪外放,脸色有些愤然,直白的道:“子玉心中不必揣测,老夫亦有私心。陈高郎枉为读书人。淮南一片泽国之时,竟然允许家人发国难财。他娘的,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

    千里做官之财。老夫宦海几十年,绝不敢自称清官。权谋手段也用过。但做人、做官,要有底线。小节可以有亏,大节不能有损。若是没有半点原则,与禽兽何异?要知道青史昭昭,史笔如刀!”

    贾环顿时微微动容。

    卫弘这样的老官僚,说出来的话,是真心话还是表演的,他是判断不出来的。曾经有人评价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刘备演仁义演一辈子,假的和真的有什么区别?

    此时,贾环也有点这样的感觉。如果卫弘保持他说的观点的话,必定能走到阁臣的位置。

    不管是在商场上,还是在官场上,一个只知道举手,或者毫无原则站队、举手的人,都走不远。一个人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其人格魅力,才会有追随者。

    贾环深谙其中的道理。他在前世里,一介贫寒学子,能够爬到大公司的中层职位,靠的就是这个。要有一批追随者。而别人凭什么追随你?利益的纽带,是必须的,但同样很微弱。只有依靠个人魅力聚合起来的团队,才是精兵强将。这一点,在成功的大型公司中凸显的非常明显。比如,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和马云。

    贾环心中对卫弘升起些好感。

    或许,能让贾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生好感,也是卫弘、一个曾经担任过布政使的能力的吧!

    卫弘喝了口茶,喘口气,接着道:“子玉,你要知道贪赃枉法,和史书的评价没有任何关联。清官不等于好官。权臣不等于奸臣。前明首辅杨廷和,一代权臣,而史书之上,评价是贤臣。徐阶,家里是松江府最大的地主,岂能没有枉法之处?他也是贤臣。张居正,权倾天下,威福自用。他的评价又如何?大明贤相!

    为什么?在其位,要谋其政。身为首辅,一定要做到国库充盈,吏治清明,社会稳定,小民安居乐业。于国家有利,个人私节就算有亏,也可以坦然的面对后人的评说。”

    这番话就有些教导的意味。说的很诚恳。这是为官做人的道理。

    贾环见识自然不是十二岁的少年,他对这些事情有深刻的理解。

    卫弘看看坐直身体的少年,忽而笑起来,“子玉的年纪…与杨文忠公相若啊!”

    贾环嘴角泛起苦笑,谦逊的道:“学生名登桂榜,要谢方先生力排众议。”

    他现在的年纪,在科举路上的成绩,要套一个模板的话,那就是明朝的首辅杨廷和。明成化七年,杨廷和中举,时年十二岁。他中举的年纪比杨廷和小一些。

    杨首辅经四朝,正德七年执掌明帝国中枢,权倾天下。嘉靖皇帝继位都是他定下来的。史书评价极高:天生斯人,大匠之任。还有一个明朝三大才子的儿子杨慎。堪称文臣典范。

    他十二岁的年纪,类比杨廷和,这有点捧杀啊!压力很大。

    卫弘笑呵呵的摆摆手,“望溪先生慧眼识才。”说着,看贾环一眼。贾环还没回答他的问题。

    卫弘先打情怀牌,再这么捧贾环一句,书房内的气氛极好,很是融洽。

    每一个高官都有过人之处啊。

    贾环没吭声。

    他已经过了被赞誉和情怀打动的年纪。在国子监的金陵简报上刊登攻击陈家的文章。卫尚书会得利。第一,压粮价。完成当前的任务。这必然会给天子留下能臣的印象。第二,升官。有两种可能。其一,陈高郎在随后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下台,卫尚书接任。其二,陈高郎安然脱身,卫尚书以功升到其他位置。

    然而,他出头当先锋,总不能就只为了情怀吧?那完全是被卫尚书忽悠的为其冲锋陷阵。

    这种事,他是不干的!

    卫弘只停顿了极短的时间,眼神从贾环沉默的脸上扫过,微微一笑,道:“老夫不久前收到刘大学士的来信。礼部何尚书即将致仕,天子有意让望溪先生继任。令师张伯玉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主持南京国子监改革,初见成效。想必天子不会吝惜尚书之位。”

    贾环的老师一堆。但是说起他的老师,外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山长张安博。

    贾环点点头,拿起茶杯喝茶。卫家和文华殿大学士刘飞白交好的事情,他听王子腾说起过。

    卫弘再道:“国朝有事的制度。子玉在老夫这里帮忙,等赈灾结束后,有功之臣的名单少不了你。不过以子玉的年纪,恐怕要等到步入官场时再叙功。”

    秀才等读书人帮助朝廷做事,有功劳会记录在案,等进入官场时,按照功劳加官。

    贾环心里衡量了下,起身道:“学生这就回去安排。”

    卫弘点点头。安排下人送贾环回和安街。蜡烛光下,他笑着摇摇头。不见兔子不撒鹰啊!这少年的心性…真是稳。

    说不定他日后还真的能走到前明杨廷和那样的高位啊。

    …

    八月初一,新鲜出炉的金陵简报在朝阳之中派发到金陵城中各处。如今,金陵简报发行量已经达到2万份。成为江南几十家报纸中的霸主。

    酒楼、食铺、茶馆、码头、青楼里,无数正在读报的人,瞩目着金陵简报头版头条上刊登着的贾环的亲笔文章,“吃口饭不容易,粮价为何这样高?黑心商家都有谁?”

    贾环在文中勐烈的抨击粮商趁机涨价的行为。并将米行背后的主家全部列出来。金陵城中的市民们突然的发现,原来在城外施粥的良善人家,五成都是粮行背后的主人。特别是在金陵城中风评不错的陈家。竟然是粮食涨价的罪魁祸首。

    真是一地狗血。

    “混账东西!”上午时分,陈府内,陈高郎将报纸拍在方桌上,“如此重要的消息,怎么现在才送过来?温佑干什么吃的!”态度如同暴风骤雨。

    陈子真和刘管家两人低着头,默默的承受着陈高郎的怒火。(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 拒绝、报复

    被训斥了小半个时辰后,陈子真和刘管家出了花厅,顺着走廊往外走。脑海里还回荡着陈高郎的咆哮:早知道,家里的报纸就不该停办!

    他们俩出来,现在需要去消除这件事对陈家的影响。

    人不要脸则无敌。但陈家还要在金陵生活,还是要脸面的。

    不管金陵简报上是污蔑的,或者是真实的。消息已经传出去。吃高价米的民众都将心中的怨恨对准陈家。

    唯今之计,就是让陈家的米行降价销售米面,为陈家挽回声誉。同时,拿银子去《金陵简报》上发声明,说明陈家并没有操纵粮价的事实。

    陈子真沉着脸,心里琢磨,忽而问道:“刘伯,那个金仲文是谁?”看能不能请他执笔为我们写一章。

    刘伯早就代表陈家去金陵简报打过招唿,当时接待他的高监生一口答应,不会放对陈家不利的文章。结果,今天的报纸出来,他这脸被打的!

    “不大清楚。我去国子监问问。”

    陈子真点点头,眼神凌厉的道:“谈完之后要警告下国子监那边,让他们收敛着点,否则别怪我们。”

    这次报道已经刊登出去了。再说狠话没有意义。但是,如果金陵简报还要继续攻击陈家,那就对不起了。不要以为陈家在金陵是白混的。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

    刘伯愣了下。所谓的警告,是警告礼部侍郎张安博吧?随即,脸上浮起快意的笑容,这才是金陵陈家应有的范儿。当我们家里是阿猫阿狗么?

    “好的。大爷!”

    …

    国子监的改革在金陵简报发行量日渐的变大之后,开始逐步的有一些成效。毕竟,肄业之后可以当办报人,有银子,有体面,这份工作、前途,人人都愿意读书进取。

    国子监中的考试、讲学不比往年。有《书院讲义》在案头日夜学习,又《雍治十年南直隶范文汇编》可以揣摩文章。每月一考。能让人得知自己的进步或者退步。国子监中经数月,终于整体呈现的是蓬勃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