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宝钗,此时就是吃的很淑女。小口喝着汤,咬着米饭,贝齿微露,仪态万方。

    贾环在一旁看着,就觉得是一种视觉享受,愉快的扒着米饭。吃过饭,贾环和宝钗两并排的坐在椅子中喝茶,漱口、消食。夜色寂静,美人暗香漂浮。

    四个丫鬟们在屋子里收拾着东西、用具,准备明天上午出发回贾府。

    贾环轻握着娇妻的小手,笑着问道:“姐姐,在东庄镇上感觉到什么不同没有?”

    宝钗有些不好意思,丫鬟们在呢。不过夫妻间闺房之内的小情趣,她并不拒绝,点点头,道:“嗯。和京城之中差别很大。街道整洁,人靠右行。有专人收垃圾,等等等等。太多的我也说不上来。”

    贾环莞尔一笑,略有些得意的道:“东庄镇被称为京西明珠,并非狼的虚名。”

    看贾环得意的样子,宝钗禁不住娴雅的一笑,扭开头,正好看到如意正在装一个小荷包,吩咐道:“那是带给颦儿的礼物,单独放着,不要混在一起。”

    如意应道:“哦,好的,奶奶。”

    提及黛玉,贾环心中一声叹息。可以想到,她最近心情肯定不好。但,他不可能丢下新婚的妻子去陪她。对宝钗,对她都不好。这并非正确的做法。

    他心中,对宝钗、颦儿都是一样的爱惜。情之一字,没有办法去区分等级、是否重要,心中都记挂,还有薇薇她们。新婚的蜜月之后,他会去陪陪黛玉,消遣情绪。

    见宝钗要给黛玉带礼物,贾环想起一件事来,问宝钗,“姐姐,你们五月一日,共乘一辆车中,都聊了些什么?”

    他带着黛玉从金陵回来后,因为和宝钗订婚,三个人很少有私下里相处的时候。但,他感觉到宝钗和黛玉的关系,似乎并不算差。

    宝钗抿嘴一笑,娴雅多姿,轻声道:“我们姐妹之间的事情,夫君你就不要管了。”

    说着,又幽幽一叹,道:“颦儿的容貌、性情、才华,谁会不喜欢呢?你又带着她在金陵住了一年多。”贾环和黛玉的事情,她自是早知道。

    贾环苦笑一声,轻轻的将宝钗搂在怀里。这就是宝姐姐的可人之处。其实,黛玉的性情。尊敬她、喜欢她的人很多。比如:香菱、妙玉、宝琴。

    红楼原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云和宝玉烤了一块鹿肉。史湘云对宝琴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

    由此可见,宝琴行事,基本都是要以黛玉为标杆。

    但是,贾府里的人,多半都说黛玉尖酸刻薄,嘴巴不饶人。可见,褒贬不一。

    宝钗在他面前夸黛玉,其实是顺着他心中的意思去说了。娇妻之可人,温柔就在此处,解语花一般。

    贾环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黛玉绝非是人见人爱。她性子高傲,和她谈的来的,自然会很欣赏她,如菊,如芙蓉。和她没共同语言的,多半会要在背后说她的坏话。

    宝钗本来还要问问贾环林芝韵、苏诗诗的事。前者,她到东庄镇后,一起去拜访过。据闻这位林老板和她的夫君很谈的来,很受他的照顾。他的婚礼,专门没有送请柬给这位林姑娘。

    而后者,在六月二十八日婚后专程派贴身的丫鬟送了一封信来,抬头就是:贾先生。恭喜他新婚。一剪梅里的苏诗诗。天下名妓第一。据闻故事极多。

    只是,这时见贾环有些感叹,便是依偎在贾环怀中,没说话。感受着时间流逝。

    贾环轻叹道:“姐姐,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只怕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如今再忆江南事,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曾因酒醉鞭名马,犹恐情多累美人。只是,已经受他拖累的美人,又如何能辜负?

    宝钗轻声“嗯”了一声。以她的诗词水平,自然能体会到自己的夫君此时的心情。

    …

    七月中,中元节祭祖。这是华夏的习俗。贾府祭祖之后,贾环便受到最新的朝政消息。

    在三位大学士都拒绝起草诏书的情况下,谢大学士为天子起草了册封诏书,天子盖章,再下发军机处。军机大臣谢旋副署,但是旨意到六科。六科封驳。

    拒绝册封杨妃为贵妃,这一次,理由就给的非常明了:臣等未闻册封先兄嫂为贵妃之事。以唐太宗之明,亦无此事。臣等万死不敢奉诏。

    这又是一巴掌打在雍治天子脸上。直接把他做的“丑事”给揭露出来。六科封驳圣旨,这样的大事,国朝定鼎一来第一回,势必要写到史书里面去的。

    国朝养士一百五十年,即便雍治天子名声在外:谁敢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即便都知道如今天子好名,但是,在何大学士带头的情况下,还是有几个不怕死、硬骨头的言官。

    六科、都察院合称科道。清流言官。执掌朝廷舆论,监察天下官员。

    在朝臣和皇帝僵持的时候,皇帝出了一个新招,“点通政司右参议贾政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道。”

    贾政,贾贵妃之父也。

    然而,一个连科场都没有下过的人,怎么担任一省的提学大宗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百九十二章 政老爹的心事

    七月底,秋意渐渐的侵袭着京城。秋老虎还在,但早上和傍晚时已经是凉意阵阵。

    贾府,外书房,四排明烛照亮整个房间。贾政神情踌躇,心中苦闷,时而长叹一声。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几名清客纷纷劝慰着贾政。

    “世翁不必担忧。圣天子临朝,纵然有些言官发声攻讦又如何?这个福……建提学大宗师(正五品),世翁是做定了。”

    “老世翁家世清白,诗书簪缨之族。风声清肃。礼贤下士。点童生为生员,如何不够格?世兄为今科探花,不也是老爷教导出来的?在下愚见,世翁何须为小事烦心,当谋划上任事宜。”

    “正是。圣天子钦点,些许杂声,世翁何必介怀?那些官儿,自诩清流,照在下看来,只不过是他们嫉妒心理发作罢。”

    贾政见一众清客越说越离谱,连朝中清流文官弹劾他都说成是嫉妒,他自己都老脸微红,摆摆手,制止道:“话是如此说,我心中委实难安,唯恐有负皇命。”

    七月下旬,雍治皇帝突然推出贾政,任命其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道。将之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反对,试图让天子收回成命。

    奏章之上,劝谏的手段自是花样繁多。有骂人的,有劝说的。但,大部分都是攻击贾政的。能力、人品、道德、学问,都给文官集团拎出来“攻击”。

    毕竟,直接让天子收回成命,难度比较高。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宪。但若是确定贾政不合适担任提学大宗师,改派他人就顺理成章了。

    贾政连日来,为此事感到极度的苦恼,不得安宁。

    通政司右参议是正五品的京官,而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同样是正五品。京官由来比地方官贵重。但是,诸寺监的官员如何能与一省大宗师相比?

    要知道,国朝承平日久,文教昌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提学大宗师就是掌管着一省童生的前途。类似于福……建这样的科举强省,收几个好苗子,日后受用无穷。

    所以,这个任命,实际上是提拔、擢升。

    国朝开科取士一百多年,虽说是文武并重。但每三年开科取士300人,甚至更多。武勋集团祖荫入仕的,能有多少人?现在又不是隋唐时期,世家天下。

    官场之中,到此时,已经将科举视为正途出身。文官势力逐渐的膨胀。而雍治天子的任命,就是在公然的践踏文官势力的尊严。因为,政老爹连童生都不是。

    科举出身的文官在这四五天之内,纷纷上书,弹劾贾政的奏章,堆起来,估计都能把他淹没。

    而之前,因六科封驳天子册封杨妃为贵妃之事的舆论就此转移。贾政给天子架在火堆上烤。

    贾政和一干清客说话,推敲着这事是福是祸时,外头的小厮忽而道:“三爷来了。”

    贾环到贾政这里来,不存在“快请”之类的废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