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6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理报的版面,亦从八版扩展到十六版。大量的奏章节选,被附录在其后。实在是很多要员的奏章,必须要出现。真理报编辑社不怕得罪人,但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得罪人。

    由于真理报是日报,为增加驿站系统的使用效率、成本,接合国朝的生活节奏,大约是旬日一次,以驿站系统向全国派发。

    真理报的报纸购买费用已经提高到15文。但规模仍然在扩大。权威的政治咨讯,无论在何时都会受到追捧。比如,二十一世纪时,不看新闻联播肯定是不行的。

    在这样纷杂、混乱的朝争之中,正阳门外正东坊的真理报社院落中“风平浪静”。贾环的策略确保了真理报在这次事件,不断的发展,受益最大,

    将近中午时分,去通政司、东华门外(军机处)抄录奏章、节略的书手、编辑们回来。报社的编辑室中,顿时一阵惊叹声。

    “哎呀,你们快看,工部杨侍郎支持复一条鞭法。”

    “又一个高官表态了。估计差不多要准备廷议了。”

    “嘿,廷议未必通得过。怕是还要等等。吏部宋天官可是强烈反对的。”

    贾环的房间中,遥遥的可以听到编辑室内的喧闹声。新科状元费敏政从军机处而来,带着可以登报的奏章。没有以报纸治国的道理。军机处里有些消息,信息是不会登报的,需要筛选。

    费敏政时年二十岁,性情沉稳,一身青袍官服,听着外面生机勃勃的讨论,微笑着道:“贾兄好手段。”费状元说的是贾环“不偏不倚”,借机迅速壮大真理报的事。

    贾环谦虚的推辞道:“费兄过奖了。我负责真理报自是要为报社谋划。”说着,起身,送费敏政离开。

    眼看着到了中午,贾环想了想,叫来长随钱槐,吩咐了几句。

    这时,副主编萧梦祯拿着一叠文稿过来找贾环,看着院外远去的轿子,笑道:“费子充,春风得意啊!我们丙辰科,最有望拜相,恐怕就是他。据说,他在何相面前很得宠。江湖传言,比你还受重视。怕是何相培养的接班人。”

    贾环微微一笑,伸手示意,“进去谈吧!”

    …

    七月十三日的中午,都察院中,江西道御史朱鸿飞与几名好友一起步出都察院大门。

    朱鸿飞在第一期的真理报上与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锐各自发表了弹劾京城权贵不法的文章,在都察院的头号大喷子赵俊博被贬官的情况下,才进入仕途一年的他成为言官群体中新秀。

    “雁阳兄,近日又是哪家富商相邀?”

    “诸位不要说笑。”朱鸿飞皮肤黝黑,身量中等,拱拱手,笑着告辞同僚,拐上宣武门里大街。

    贾环约了他中午在三元酒楼吃酒。

第五百九十三章 论战形势

    宣武门里街的三元酒楼是国朝唯一的“三元”林季同题名,讨一个好口彩。生意红火。

    街边所见,重楼叠院。国朝安享太平一百多年的时间,京中人烟稠密。屋舍空间极小。

    二楼的雅座中,贾环和朱鸿飞一起小酌。燕王宁淅、宁澄在隔壁的雅座中。

    朱鸿飞喝着酒,笑道:“贾兄,可惜燕王非当今的嫡子,或者吴王是宗室近支。否则,你这可算是帝师。”眼中,颇有些热切。

    贾环举着二钱的酒杯,和朱鸿飞碰了碰,一口抿了其中的绍兴黄酒,笑着摇头,“真要是帝师,哪里还轮得到我来做?雁阳,你说是吧?”

    朱鸿飞嘿嘿一笑,道:“有时候,条件太得天独厚也不行。”贾子玉身兼文官、勋贵出身,同时还如此年轻。官场条件太好。

    贾环莞尔一笑,吃了口菜,道:“支持一条鞭法的力度,可以加大些。”

    朱鸿飞筷子点在餐碟的烤鸭上,点点头。

    …

    旁边的雅间中,宁淅和宁澄两人吃着精美、可口的酒菜。只有,四个菜碟,一壶黄酒。

    宁澄比宁淅小一岁,但看起来却反倒想兄长。招呼着宁淅吃吃喝喝,更放的开一些。

    宁澄脸略狭长,穿着蓝色的儒衫,用力的咬着鸡腿,不满的道:“贾先生就是规矩多,吃饭还不许浪费。我和九哥他们出去,那顿饭少了十八个碟?天子一顿饭多少个菜,也没见贾先生上书劝谏嘛!”

    宁淅喝着香辣的羊蝎子汤,小声道:“澄哥儿,先生说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条件,不必苦着自己吃粗茶淡饭,但要杜绝铺张浪费。”

    宁澄摆摆手,“得,得。你是小学究。我不和你说。你真以为贾先生是理学大家啊?他可是个假道学。就说你昨儿输我的银子,几时给我?”

    宁淅无奈的叹口气。清秀、白净的脸上露出苦恼的神情。贾先生说学习之余,要劳逸结合。课余时间教他们下五子棋,结果,他输了宁澄好多铜钱。折抵白银2两。

    两人正说着话,贾环推开门进来,对两个学生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起身。

    宁澄吐了下舌头,讨好的笑了笑。

    贾环脸上带着微笑,拉开椅子,坐下来,道:“宁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就算说了别人的坏话,也不要让别人给听见。你回去把周怡的《勉谕儿辈》抄三十遍。”

    宁澄顿时苦着脸,“贾先生…,这…”

    贾环摆摆手,道:“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宁淅低头笑起来。

    贾环刚和朱鸿飞一起吃过,略坐了坐,等只小他一两岁的两个学生吃完,在窗前说道:“京中人口密集,容易滋生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拐子。你们俩去查一查历史资料,写一篇治理城市中的人贩子的论文给我。”

    “是,先生。”宁淅答道。

    宁澄嘀咕着道:“我就知道,没有光吃饭那么简单。”

    …

    7月中旬,真理报上第一个热闹的争吵阶段过去,不少读(官)者(员)忽而发现,支持一条鞭法的声音逐渐的开始占据着上风。而事情发展到7月底,报纸上几乎全部都是支持实行一条鞭法的意见,文章。

    政治嗅觉再迟钝的人,都会发现真理报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拉偏架嘛!但是,舆论风向已定。

    辩论,从来都不是为了说服反对者。这是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对者只能“消灭”。辩论是要争取沉默的大多数,争取中间派的支持。

    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条鞭法,便是走到了此时。行销天下的真理报,已经将“一条鞭法”的利与弊,得与失,都剖析的清楚。形成大部分人的共识。

    或者说,“洗脑”了大部分人。这个“洗脑”是官场意义上的。因为,很多人想要向何大学士靠拢。这一点不难理解。可以参看,严嵩势大,或者九千岁势大时。

    当然,形势大约相同,出发点却是不同的。何大学士的出发点是要增加国库的税收,缓和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秋雨阵阵。一顶青呢小轿在傍晚时进入晋王府中。片刻后,晋王在府中的后花园摘星楼二楼宴请前来到访的客人。

    客人是一名中年太监,消瘦身材,面白无须。正是在皇宫中大名鼎鼎的刘公公刘国忠。他管着御膳房。

    刘公公笑了下,笑容有点冷,似乎是他不善长发笑所导致的,“晋王殿下,真理报作用不小。”

    晋王二十五岁的年纪,器宇轩昂,笑着点头,给刘公公斟酒,“我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形势。贾子玉名满天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很有水平。何朔会用人啊!这一仗胜的漂亮。韩大学士、宋溥两个输的不冤。嘿,吏部尚书加大学士的组合都败下阵来。刘公以为接下来形势如何?”

    刘公公自信的一笑。

    两人商议的声音在夜色中,渐渐不可闻。

    …

    八月初二晚,明天便是常朝。天子已经下诏,明日常朝后在武英殿廷议一条鞭法之事。

    小时雍坊中韩府,韩府闭门谢客。但,傍晚时分,刑部尚书华墨进了韩府。

    武英殿大学士韩润在他的书房中招待着大司寇华墨,“丙章,你怎么这会儿到我这里来?”语气亲近。

    这是很奇怪的。华墨本是谢大学士的党羽。没想到,他却与性格耿介的韩大学士私交如此之好。

    华墨坐在椅子上,苦笑着叹口气,看着书桌前的老者,道:“韩相,我听说你今日在军机处里和何高远拍了桌子,说硬要通过一条鞭法,你就致仕。韩相,何至于如此?”

    韩润在家中穿着灰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