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当初续继祖等人所说,芝麻李同样对屠杀俘虏不感兴趣。随便训了几句后,就吩咐将被俘的盐丁们全部释放。愿意留在徐州这边的,可以选择从军当辅兵或者领一把锄头自行去开荒。不愿意留在徐州的,则每人发了两百个铜钱做路费,让他们自行回家。

    俘虏们听了,立刻欢声雷动。五千余人里边,居然有四千多人选择了留下。只有不到一千人家里还有牵挂,才从司仓参军李慕白手里拿了铜钱,然后千恩万谢的走了。

    逯鲁曾见此,心神愈发安宁。每日在软禁自己的宅院里吟诗作画,日子过得竟是当官以来最为悠闲的一段。这天正在窗下继续揣摩草圣张旭的神韵,伺候他的四个家仆之一突然急匆匆地跑了进来,俯身下去,双手捧起一个名帖,“老爷,红,红巾军二当家,赵,赵君用来访。此刻就在门房里喝茶,请问老爷您,您有没有空见他一见?”

    注1:张长史,草圣张旭,做过金吾长史,所以后世尊称其为张长史。

    注2:因为权臣和外戚把持朝堂,元代后期的皇帝都非常短命。逯鲁曾1329年中的进士,到了文中所述的1352年,已经换了四个皇帝。

    注3:今天就一更了。明天继续,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第一百零二章 杀人放火受招安

    第一百零二章杀人放火受招安

    “赵君用?他来干什么?”逯鲁曾愣了愣,诧异的追问。

    红巾军虽然把他软禁在了这所宅院当中,对他麾下的四个抬滑竿的家仆,却没有做任何行动范围上的限制。所以通过仆人的代劳,他已经将徐州红巾军的内部结构和造反以来的所作所为都打听了个清清楚楚。早就知道赵君用乃为徐州红巾的行军长史,是徐州红巾军内除了芝麻李之外的第一号实权人物。

    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二当家,不去操演兵马继续攻城掠地,跑到老夫这里来做什么?!演一出礼贤下士,骗老夫投降么?好,老夫就叫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当面斥贼,以卫臣节?!

    想到这儿,逯鲁曾也没心思继续练他的狂草了。把毛笔朝砚台上一撂,大声吩咐,“你去跟他说,且到正堂看茶。老夫腿脚不便,无法亲自出门迎接,请他见谅!”

    “老爷。。。。。。;他,他可是。。。。是!”家仆的嘴角动了动,却不敢再劝。只好小心翼翼地去门房传话。谁料那赵君用对禄老夫子的无礼举动,一点都不生气。听了家仆故意婉转了无数倍的传话之后,笑着站起来,低声吩咐,“那就有劳小兄弟你头前领个路。禄夫子是儒林长者,赵某可不敢让他久等。”

    “是,是!唉——唉!”原本已经替自家主人准备承接怒火的家仆再一次惊得两眼溜圆,答应了一声,赶紧小跑着头前带路。赵君用则仔细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儒衫,迈开四方步跟在了他身后。

    不多时,来到了正堂门外,没等家仆进去汇报,赵君用就清清嗓子,朗声说道:“末学后辈萧县赵生,拜见善公。久闻善公大名,今日得以当面聆听教诲,实乃晚辈的三生之幸!”

    “你,你是读书人?”逯鲁曾闻听,当即又是一愣。快步拉开了屋门,大声问道。

    “曾经在县学里读过三个月书,后来县学裁撤,就自谋生路了!”赵君用叹了口气,带着几分遗憾回应。

    当隔着窗子看到赵君用一身儒衫的刹那,逯鲁曾心里其实已经猜测他曾经是一个读书人。此刻再听赵君用亲口证实,便叹了口气,苦笑着回应,“禄某现在是阶下之囚,教诲一词,就不要再提了。当年朝廷下令裁撤各地县学,禄某也曾据理力争过。但国库空虚,四处需要用钱的事情又耽搁不得。所以,所以。。。。。”

    说后半段,他自己都觉得脸上发烫。于是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低,到最后,已经微不可闻。

    为了让治下百姓更好地明白“君臣之义”,大元朝廷,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把学校开到了县一级。甚至在个别地区,还开办了社学这一基层“教化”机构。然而像大元朝其他政令一样,很快,这项善政就无疾而终了。大多数县学都关了门,甚至府、路两级的学校规模,也因为财政和出路等问题,一撤再撤。

    作为儒林的头面人物之一,逯鲁曾当然对朝廷裁撤学校的举动,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不过蒙元朝廷要他们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做样子给天下读书人看,免得后者因为绝望而造反。所以反对意见每次都无任何效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元朝治下的学校越来越少,官办的寺庙却越来越多。

    科举时开时废,学校也越办越少。这全天下的读书人,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自然对朝廷的怨气越来越深。想到此节,逯鲁曾原本准备在肚子里的斥骂话,便有些说不出口了。又长长地叹了口气,低声补充道:“前些年朝庭待读书人的确轻慢了些,一些举措也有失长远。然而自打脱脱右相复位以来,这种情况已经渐有改观。只是,有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夫亦不可能逼得太急!”

    “晚辈在民间,也曾听闻善公多次为我儒家子弟仗义执言的壮举。心中钦佩有加,因此一抽出空闲,立刻赶过来登门拜访。不知道善公可愿准许晚辈入内一叙,以成全了晚辈多年倾慕之心?!”赵君用立刻又笑了笑,一边恭维着对方,一边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逯鲁曾这才意识到自己还堵在门口,尴尬地笑了笑,做了个请的手势,“快进,快进。这原本就是你们徐州红巾的地方,禄某鹊巢鸠占,怎有将原主人挡在门外的道理?!”

    “如此,晚辈就多谢了!”赵君用又做了个揖,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拎起长袍,抬腿迈过了门坎。

    逯鲁曾见他言谈举止虽然生硬了些,却处处透着一股子浓浓的儒林味道。一些伤和气的话就愈发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了。先分宾主跟对方落座上茶,又随便客套了几句,接着就主动问道:“赵生既然入过县学,想必也有表字吧?!禄某是朝廷的淮南宣慰使,而你是徐州红巾的长史,彼此招呼起来都别扭。不如以表字相称如何?!”

    “不敢,不敢,善公乃儒林前辈,后学无论如何不敢僭越!”赵君用闻听,立刻又站了起来。一边重新向对方施礼,一边大声补充,“晚辈的表字就是君用。原本有个名字叫士良。但已经很久没人叫了,晚辈自己差一点儿都忘了。”

    “士良?君用?”逯鲁曾嘴里重复了一遍对方的名和字,眼睛顿时就开始发亮。这一名一字,可是从里到外透着对大元朝的忠心啊!非是被逼不得已,怎么会走到邪路上去?!

    正满怀激动地想着,却又听见赵君用笑着说道:“当年晚辈也曾经想过,学得一身本事,有朝一日像善公那样唱名崇天门下。。怎奈造化弄人,稀里糊涂间,便成了这徐州军的二当家!”

    闻听此言,逯鲁曾的眼神愈发显得明亮,赶紧站起来,双手将赵君用的胳膊托住,客客气气地扶回座位。然后以儒林长者的姿态教训道:“崇天门下唱名,不过是我辈儒者展示心中所学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没什么好羡慕的。倒是君用在这徐州红巾当中,能约束得了麾下众人,让他们少做杀孽,多行善举,暗合我儒林所奉行的仁恕之道。令老夫闻听之后,都甚感佩服!”

    “不敢当善公盛赞!”赵君用连忙又站了起来,讪讪地摆手。“不杀无辜,善待百姓,乃是我徐州红巾上下起兵之初就奉行的圭臬。晚辈以为只有如此,我徐州义军才当得起一个“义”字。日后史家提起我等所为,才不会将我等归入盗拓,黄巢之流。”

    “君用亦畏史家之言乎?!”逯鲁曾眉头微微上跳,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两道炙烈的光芒。

    “史笔如刀,岂能不畏?!晚辈此生已成蹉跎,怎敢身后再留下千秋骂名?!”赵君用慢慢退后半步,叹息着回应。

    这两军话说得虽然都极为短暂,却将彼此的心态,透露了个清清楚楚。逯鲁曾立刻觉得心脏一阵狂跳,努力压制了几次,才哆嗦着退回自己的座位,缓缓说道:“如此,君用今天,肯定不是为了侮辱老夫而来!”

    “善公身负盛名,君用岂敢做那无聊之事,与天下儒者为敌?!”赵君用笑了笑,轻轻摇头。“况且善公又岂是那肯为威逼利诱所动之人?!晚辈之所以拖到现在才来见善公,就是因为心中一直没权衡清楚,不想早早地过来自讨欺辱而已。”

    “如今,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