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非但是宋克,在一旁冷眼旁观的章溢也吓了一跳,大声追问。

    “说来有趣,此人比朱重九少了一个数,姓朱名重八。眼下奉了郭子敬和朱总管两人的命令,常驻在和州。但刘某观其左右,隐隐有将相之气!”

    “你去过和州?”

    “那朱重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如此佩服?”

    章溢和宋克两人闻听此言,愈发觉得惊诧,忍不住相继开口追问。

    所谓将相之气,纯属虚无缥缈的糊弄人之说。但他们这些自负可为帝王臂膀的人,却可以通过观察某位诸侯及其身边爪牙的行为举止,推断出此人符合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明主形象,然后选择是否前去辅佐。刘伯温先前目无余子,而此刻,却又信誓旦旦地说朱重八头上有帝王之气,很明显,对此人观察已经很久了,并且已经略有倾心。

    果然,听了章溢和宋克两个追问,刘伯温笑了笑,不疾不徐地回应,“半年前,此人只是郭子敬帐下一个亲兵。结果到淮安走了一趟,就顺势促成了五家联手南下。他自己,也一跃成为郭子兴麾下的亲军指挥使,掌握了最为精锐的两千甲士!”

    “那又如何,不过是个纵横家而已?”宋克撇撇嘴,不屑地点评。

    刘伯温笑了笑,也不反驳,只是继续低声介绍,“那朱重八南下途中,于郭子兴帐下东挡西杀,战功赫赫。曾经凭着一杆长矛单挑朱亮祖、廖大亨等数将,丝毫不落下风!”

    “朱总管也曾亲自提刀上阵,在黄河北岸生擒敌将无数!”宋克不服气,拿出朱重九当年在黄河北岸与阿速军硬撼的战绩对比。

    “扬州之战结束后,朱重八从朱总管手中讨了一支将令,前去攻打和州。凭着区区数千兵马,一个月内四战四捷,将帖木儿不花和孛罗不花叔侄打得龟缩于肥水西岸不敢露头。然后将和州、巢县等人,尽数收归掌握!”

    “比淮扬小得多!”

    “拿下和州之后,朱重八立刻与地方父老约法三章,整肃军纪,严禁将士骚扰百姓!”

    “朱总管也做到了!并且还想方设法造福于民!”

    “和州有不服教化者数十家,朱总管一夜尽杀之!分其田与治下百姓。并且张榜于四门,公开宣布这些人的罪状。”

    这,可就比朱重九爽利多了,丝毫不拖泥带水。不像扬州这边,总是给地方豪强留有余地。只是手段太暴烈了些,简直如雷霆万钧。

    然而,没等宋克指摘朱重八残暴好杀,刘伯温却又大声补充,“除尽滁州、梁县等地豪强之后。朱重八立刻出榜招贤,并且先后数次前往枫林先生家中探问。恰巧枫林先生访友归来,感其赤诚,受其礼聘为行军长史。朱重八的左右臂膀,李善长,宋思颜,皆居其下!”

    “嘶——!”章溢和宋克二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枫林先他们两个都熟悉,这个人名字叫朱升,至正元年,登乡贡进士。做过池州路学正,在士林中素有声望。教导出来有本事的门生弟子高达数十人至多。朱重八得了他的帮助,必将如虎添翼。

    更令人赞叹的是,朱重八也真的敢下手笔。居然待朱升一到,就立刻将此人提拔到最重要的文臣位置上,连麾下原本的老人都得让路。而相比之下,朱重九这边对人才的态度就差得多了。非但未曾去任何一人那里三顾茅庐,甚至连逯鲁曾这样的名满天下的榜眼,如今还屈居于那个姓苏的小吏之下。真是太过于重小义,而轻慢士大夫了。

    “我来扬州之前,曾经去朱重八那边拜会过枫林先生!”刘伯温想了想,继续说道。虽然那边也是事业草创,但一切都井然有序。上下尊卑,高低贵贱,无不分明,并且甚合程朱之道。显然朱重八本人,准备以我儒家之学来安天下。而这边。。。。。。”

    叹了口气,刘伯温继续惨笑着反问,“扬州城里这些,刘某想请教,二位能看得懂几分?”

    “这。。。。。”章溢和宋克两个无言以对。来扬州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他们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这座城市与其他地方的不同。

    非常有生气,几乎见到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脸上都写满了笑容,眼睛里也燃烧着对未来的希望。然而,与生气相伴而行的,却是无序和混乱。到处都在破土动工,根本不分什么风水卦位,也不管什么黄道白道。大街上男男女女都是小跑着,见了官府差役,也不闪避。甚至有人动不动就拉着自己的东家,到衙门里头去告状。而衙门里头,对市井百姓,显然相当偏袒。导致那些做东家的没等走到地方,就先服了软。宁可花钱来息事宁人,也不愿意跟手下的佃户、伙计们对薄公堂。

    “重草民而轻豪绅,重商工而轻士农。诱民以利,却不使其知仁义礼仪。两位请恕刘某孤陋,翻遍史册,刘某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工商安天下者!”刘伯温长长的叹了口气,满脸萧瑟。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算

    第二百八十三章天算(上)

    “这。。。。。。。”章溢和宋克二人竟无言以对。

    二人都是饱学名士,肚子里装的都是儒家经典,都深信蒙古人之所以坐不稳天下,是没有广施仁政,从上到下完全地依照儒家理念来治国的缘故。而朱重九这边眼下虽然欣欣向荣,除了爱惜百姓之外,却找不到第二样是符合儒家精义的,细想之下,怎能不让人唏嘘。

    宋克还好,年纪青,性子也豪侠。虽然觉得对眼前种种古怪情况有许多不适应。但想到这些可能都是为了驱逐鞑虏,也就觉得无所谓了。而那章溢,却是正宗的理学大家,治的是伊洛之学,怎么可能接受得了?被刘伯温几句话就戳到了痛处,叹息了许久,脸色煞白,双目了无生机。

    已经答应要出山辅佐朱重九,并且把自己的侄儿也带上了,以他的做人原则,就不能轻易反悔。而假如朱重九将来真的身败名裂,他章溢岂不是一样要跟着遗臭万年?非但害了自己,还搭上了自家的亲侄儿,哥哥的唯一骨肉,将来九泉之下,他又拿什么跟自家早亡的兄嫂去交代?

    正愣愣的想着,却听宋克用力拍了下桌案,大声断喝,“呔!好你刘伯温,老子差点就上了你的当!你这厮,亏我跟章兄还拿你当朋友!居然奉了朱重八的命令前来行离间之计?”

    “行离间之计?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眼下朱重八势弱,朱重九势强。这么早施行离间之计,万一被朱重九知道了。亲提大兵上门问罪,朱重八拿什么抵挡?”

    “这。。。。。”宋克又被问住了,急得咬牙切齿。朱重八不过是郭子兴麾下的一名武将,最近刚刚得了一块自己能说得算的地盘,打了几场胜仗。可兵不过万,名声也远在朱重九之下。如果现在他就敢胡乱想什么鬼主意的话,恐怕根本用不到朱重九亲自动手,麾下五个指挥使随便一个出马,就能轻松撕碎了他。

    不是离间计?那刘伯温到底奉了谁的命?安得什么居心?瞪圆了两只眼睛死盯着此人,宋克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却始终看不出任何破绽来。恨得跺了跺脚,用力朝地上吐了口吐沫,大声说道:“呸!反正我不会听你的。老子不管什么这学,那学。老子是不甘心给蒙古人欺负,所以才要起来造他娘的反。至于用谁家之术来治国,那是小事儿!只要能打跑蒙古人,能涤荡这万里腥膻,任何有用的办法,都可以拿来一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刘伯温笑了笑,非常平和地回应,“兼容并蓄,原本就是我儒学圭臬之一。但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君臣纲常却不能坏。否则,天下必将大乱,永无宁日!”

    “我就没看乱到哪里来!大宋当年倒是半本论语治天下呢,结果先是被辽国欺负得没脾气,然后又亡于女真,偏安南渡。最后又亡于蒙古,生灵涂炭。几百年里,儒学没起到任何狗屁作用。倒是那个朱熹,没对外的本事,关起门来去欺负女人却是一等一,也不嫌丢人!”

    因为不同意刘伯温的观点,他干脆连理学也一股脑地给否定了,连带着理学大家朱熹的一些**,亦毫不犹豫地给翻了出来。

    “但大宋毕竟有三百年文教之盛!”刘伯温不想跟他争执,摇摇头,笑着强调。“大唐虽强,却前有武后窃国,后有藩镇割据。真正太平日子,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年。而我大宋,虽然外战弱了些,四百年来却没外戚窃国,没武将拥兵自重。老百姓日子过得悠哉游哉,没受什么刀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