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说天下士绅,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等手中的兵马,十有七八都是士绅为之提供!他们不主动与我淮扬为敌,已经算是识相了。怎么可能转而支持主公?!”

    “诸位大人眼里看不上淮扬商号,有谁拒绝过淮扬商号的分红?有谁敢保证,失去了淮扬商号,我淮安军将士,还能衣食无忧?!”

    。。。。。

    其他文武们,也纷纷开口,与刘伯温等人针锋相对。

    刘伯温等人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对方驳倒,很快就组织言辞,重新发起反击。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不知不觉间,外边的天空已经黑了下去。有一片晚来的乌云,翻滚着遮住初露的星光。大团大团的水汽,在半空中来回飘荡!

    苏明哲苦笑着摇摇头,命人点起了油灯。跳跃的光芒,转瞬间将议事堂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有一个从谏如流的主公是好事,但大总管府的每一项决策出台,因为朱重九不愿意早做决断,流程都变得十分冗长。像这样的争论,几乎每个月都发生好几次。往往直到一方彻底哑口无言了,才能分出个最终结果来!

    “主公,自古以来,商人逐小利而忘大义。。。”跳动的灯光下,刘基和章溢等人继续据理力争,但是他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很快就被大伙的驳斥声音彻底吞没。

    “谁说商人无义,古有玄皋犒师,宋末也有义商破家以筹军资。即便是李平章,当年也是贩卖芝麻出身。若无他振臂一呼,岂有我淮安军之现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处!不像某些人,满嘴忠义仁孝,却给蒙古人舔勾子,说什么夷狄入夏则夏!”(注1)。。。。。。。

    早已从工商中尝到甜头,并且每年从淮扬商号中有大笔红利可拿的大多数文武官员们,根本不觉得吴良谋等人所炮制盟约,有什么过分之处。相反,他们还巴不得其余所有诸侯,也能照着“荆州之盟”签订同样一份东西,让淮扬的商品,早日大行于天下。

    “主公,如果照这样下去,今后我淮扬再对外宣战,就不是解民于倒悬,而是有人竟然胆敢不买淮扬商号的账!”刘伯温舌战群雄,最终却寡不敌众。气得将头转向朱重九,愤然说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淮扬兵戈足够锋利,什么理由不是理由?”于常林、黄老歪等人,撇了撇嘴,冷笑着回应。

    “喀嚓!”外边响起一声惊雷,仲夏夜的暴雨匆匆而来。

    一道道闪电划过夜空,好像某头刚刚断奶的猛兽,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露出獠牙!

    注1:夷狄入华夏则华夏,是元代大儒许某的发明,意在为蒙元统治者寻求政权的合理性。后人不学无术,往往将其赖到孔夫子头上。不知道孔夫子泉下得知,会不会气得跳起来找他算账。

    注2:将本章标题,改为獠牙,更为妥当。特此注明。

第八十二章 华夏通宝

    第八十二章华夏通宝(上)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盘桓于江南多日的暑气,彻底给洗了个干净。

    太阳立刻变得温和了许多,从北方出过来风,也带着丝丝缕缕干爽清凉气息。读书人开始摇着扇子,结社酬唱,以文会友,为自己的将来谋划出路。商贩们也趁着老天爷给面子,赶紧将各类新奇货物摆在了店铺最显眼处,以图趁着客人们从门口路过时,能卖上一个好价钱。而十里八乡的农夫们,则趁着夏日还没有完全结束,将时令瓜果从地里摘下来,挑到城内,给“贵人”们尝个新鲜,以换取一家人的口中之食。

    安宁,祥和,有条不紊。若不是年久失修的官道上,经常有背着角旗的信差策马疾驰而过,百姓们真的忘记了,战争其实就近在咫尺。

    徐寿辉、朱重八、刘福通、彭和尚,一个个大伙耳熟能详的名字,让达鲁花赤老爷夜不能寐。而老百姓提起这些人来,则各自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红巾军劫富济贫,好,大伙家里没有隔夜之粮,当然不怕红巾军来劫。红巾军杀官劫狱,好,大伙家里没有当官的,那些衙门里的头终日作威作福的老爷们死不死,关大伙何事?但红巾军占了一个地方之后,收钱收得比色目二老爷还狠,抢完了牲口还拉女人,就让大伙无法忍受了。即便在蒙古老爷的治下,好歹还有个规矩可循。你红巾军要说也是苦哈哈出身,怎么能做得比蒙古老爷还要恶毒?

    唯一一个让大伙觉得恨不起来的,只有朱重九。倒不是这个屠户的形象比起其他红巾首领来,有多高大。而是他的一些做法,给江南各地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影响。让绝大多数人都得到了好处,让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存在对大伙有利无害。

    且不说市面上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的淮扬杂货,如何给大伙带来直接的方便。自打淮安军遮断了长江,南方百姓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比一天好过。蒙元朝廷被隔在了千里之外,对地方上的很多事情都鞭长莫及。衙门该缴纳去大都的钱粮,也因为道路的中断,而都堆放在各自府库里,不再有任何人催逼。一等蒙古老爷们为了防御红巾贼,不得不通过地方豪绅之手,组建“义兵”。而地方豪绅为了避免底下人学着当年张士诚的样子,带着义兵造反,也不得不放宽了对民间的盘剥。一个个变得和善可亲,轻易不敢再抢男霸女。于是乎,在远离战场一些州县,竟然罕见地出现了几分盛世光景,从官府到民间,都处处透着安逸富足。

    “要是朱屠户一直占着扬州就好喽!”难得吃上了几顿饱饭,百姓们心里自然清楚眼前的幸福生活因何而来。蹲在自家门口,一边喝着枣树叶子泡出来的茶汤,一边大声感慨。

    “想得美!自古以来这杀官造反的,有几人能够长久?!”一名卖针头线脑的小贩子停住脚步,不屑地撇嘴。“他牛叔,趁着最近日子好过,赶紧买块淮布,把三丫风光嫁掉算了!要不然,哪天世道又变了,你哭都来不及!”

    “我呸!造孽才买你们家的淮布!”牛姓庄户汉一听,就将嘴里的茶汤远远地喷了过去。“小门小户,谁敢穿那么细的面料?摸上去的确不错,被庄稼叶子一挂,就得出个大窟窿!实惠的,我还是买点儿棉花,让三丫头自己纺了自己织的好。虽然没有淮布看着光鲜,好歹能穿个结实!”

    “买棉花啊,我这有,我这有!”小贩子立刻接过牛大哥的话头,弯腰从鸡公车上搬下一大包棉花来,“上好的大食草棉,刚从雷州运过来的,用来纺纱织布,最好不过!”

    “我呸!”牛大哥又狠狠呸了一口,转身朝自家院子里走去。“怪不得你天天给朱屠户下咒,原来就是为了多卖几斤棉花。作死吧你!小心哪天见了阎王爷,小鬼拔你的舌头!”

    “哪是为了卖棉花,我是跟你实话实说。看你这人,怎么不知道好赖呢!这么好的草棉,你不要,别人抢着要呢。棉花啦,上好的大食草棉了——。又白又软的棉花了——!”行脚小贩生意没做成,也不生气。先追着牛大哥的背影絮絮叨叨地辩解了几句,然后扯开了嗓子继续兜售。

    劳碌了一整天归来的乡邻们听到喊声,难免会停下来,看看他手中的货色。但大多数人都是只看不买。偶尔一两位手头宽裕的,也仅仅是买一根钢针,几轴彩线之类。临结账时,还要讨点儿添头,否则绝不肯将手中的铜钱放下。

    “哎呀,我说刘爷,您就别再多拿了。统共才五文钱的生意,看看您,光麻绳就饶了一大卷子走!”

    “李爷,李爷,您是我亲爷爷行吧!不能再拿了,您再拿,我就上吊了!”

    “王爷,王爷,您高抬贵手,高抬贵手。您好歹地里能刨出粮食来,我可全指望这点针头线脑活着呢!”

    “他叔,他二叔。。。。。”

    小贩自然不肯折本,张开嘴巴,不停的抱怨。

    乡邻们听了,便纷纷哄笑道,“邵老二,谁不知道你做大买卖的,还在乎这点儿蝇头小利?麻绳再给扯上几尺,扯上几尺,我们白送你个西瓜吃!”

    “真的?”那行脚小贩邵二喊了一整天,正口干舌燥。听到西瓜两个字,嘴里立刻变得湿漉漉的,说话声音也跟着变了调子。

    “看你那个馋样!就像几辈子没吃过瓜一般!”乡邻们见了,少不得又要笑着奚落几番。但笑过之后,就真的跑到井口旁,用辘轳吊起一个不知谁家放进去的西瓜,双手搬了过来。

    大伙也不需要刀子,直接将西瓜用拳头锤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