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6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人人平等,你凭什么要拿走原本属于朱某的钱财?!”正当胡大海等人非常辛苦地强忍笑意的时候,朱重九轻轻摇了摇头。用一句反问,将刘伯温驳得体无完肤。

    平等的本身,就意味着彼此间无分高下。当然谁都不具备抢占别人财富为己有的资格。如此,刘伯温先前的讽谏,完全就成了对平等的恶意曲解,根本不具备任何说服力。

    屋子里的气氛,忽然间就轻松了起来。许多原本紧绷着脸的文武,都开始摇头微笑。看向刘伯温和目光不再是敌视,而是如假包换的怜悯。

    今天的进谏,根本不可能成功。即便刘伯温豁出去不惜一死,也不可能让自家主公做出任何让步。因为朱大总管就是这种倔驴脾气,你越是守着他的规矩,按部就班跟他“撕扯”,他越可能欣然纳谏。而你越是强迫他,无论出于善意还是恶意,效果只可能适得其反。

    只是作为进谏的当事人,刘伯温却不可能再主动后退。因为他深深的知道,此乃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能把主公,把淮扬大总管府拉回正途的机会。万一就此认输,恐怕今后便鼓不起第二次勇气,也不可能再得到任何同僚的响应和支持。

    因此,他又深深吸了几口气。先在脑子里斟酌了一下措辞,然后冷笑着说道:“主公舌辩之术,刘某望尘莫及!然私财之事易定,公事和国事却未必那么轻松。如果全天下人人平等,那谁来为官?谁来执政?谁来教化万民?总不能大伙个人管个人的事情,关起家门,老死不相往来!”

    这话问得,也算切中要害。自古以来,任何朝代都得有官,有吏,有君,有臣。否则修路治水之事,就没人带头去干。乡间出了盗匪,也没人组织青壮去抓。邻里间起了纠纷,更没有乡老和官府来裁断。

    只可惜对于融合过两世记忆的朱重九来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先友善地冲着刘伯温点点头,然后他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啊!呀!”屋子里头,响起了一阵惊叹之声。不光是为了朱重九居然能一字不错地背诵《礼记》中的名篇,而是因为这段文字中所给出的,关于三代之治的描述。

    选贤与能,当官是参照起品行与能力选拔出来的。而不是因为他是谁的儿子,谁的干孙!更不在乎他姓什么,出身于何族!传说中的三代之治就是如此,与朱重九所坚信的“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相悖之处。

    再看刘基,发现朱重九又在故意曲解先贤之言,以儒家之矛攻儒家之盾,立刻毫不犹豫地放弃跟后者在经义方面的纠缠,避实就虚。“主公所言,令在下茅塞顿开。选贤与能,人跟人都毫无差别了,如何还能区分贤愚不肖?!”

    “伯温此言差矣!”朱重九再度笑着摇头,“是人人生而平等,而不是人和人毫无差别。人之初,皆如一张白纸。然而有人好学,有人懒惰。有人急公好义,有人卑鄙自私。及其长,便选出学问好,智慧深,能力强,有公心者,为官,为吏,才是对每个人最大的平等!而不是努力不努力,好学不好学,最终结果却是一样!”

    他现在一点儿也不生气刘基逼着自己当众明确目标。相反,他甚至有些感激刘基给了自己一个绝好的机会,把自己心中所想仔细跟大伙分说清楚。所以快速将目光转向众人,朱重九又笑着补充道:“就比如现在,朱某和诸君舍命驱逐鞑虏,那些坐享其成者,自然要受我等管辖。因为我等付出了热血,乃至性命为代价。既然人人生而平等,那些曾经甘心为奴的,凭什么白白享受我等用性命换回来的东西?”

    “大总管所言,令我等茅塞顿开!”

    “大总管威武!”

    “大总管远见卓识,我等望尘莫及!”

    。。。。。

    话音落下,四周围,立刻欢声如雷。不是所有人都像刘基那样,把儒家的治国理念视为最高信条。也不是所有人愿意和刘基那样,做一个千古诤臣。今天座中大多数人,其实心里头最看中的,无非是以下两样。第一,自己的家产会不会被别人拿走。第二,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利,会不会被他人瓜分。

    而按照朱重九的解释,正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的钱财别人才无权侵犯。正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经过努力才获得的权利,别人才无权轻易剥夺。这让他们如何不觉得欢欣鼓舞?至于“人人生而平等”是不是该如此解释,谁在乎啊?!大总管说是就是了,反正它对大伙只有好处没任何坏处。

    目光环顾四周,朱重九继续慷慨陈词,没有任何掩饰,因为这就是他心中所想,“当然,朱某说,尔等皆因付出巨大,所以有资格为官,有资格走百姓的带头人。并不是说尔等就有资格,去巧取豪夺,去抢男霸女。那你等就违反了朱某的平等之道,尔等就跟蒙元鞑子没任何分别。早晚有一天,这世上会出现另外一个朱某,拔出刀来,将尔等挨个捅翻于地!!”

第六章 渐近线 (下)

    第六章渐近线(下)

    “啊~!哈哈哈哈哈哈………”众文武先是一愣,随即又大笑着叫嚷成了一整片。

    “大总管威武!”

    “大总管远见卓识,我等望尘莫及!”

    “大总管,您放心,谁要是敢忘本。不用你来捅,我们大伙先就干翻了他!”

    “大总管。。。。。”

    淮安军独立门户其实没多久,即便是当年最早追随朱重九从徐州造反的那批老臣子,如今不过才摆脱了苦难三年多一点儿,还没有完全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被别人踩在脚下蹂躏。而陈基、罗本这些后来加入大总管幕府的文官,日子过得虽然比最底层百姓好一些,但对蒙元官吏贪赃枉法,率兽食人的行为也是深恶痛绝。所以大伙很容易就接受了朱重九最后的几句警告,如果大伙掌权之后反过头来欺压良善,早晚就会有重蹈鞑子覆辙的那一天!

    唯独无法跟大伙保持一致的依旧是刘伯温,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他的身影开始摇摇晃晃。今天他是报着以死相谏的心思而来,却万万没想到,朱重九对“平等”二字,竟然如此执着,竟然早已在内心深处推演得出了一整套的歪理邪说。更令他万万没想到是,朱重九居然还如此能言善辩,总能突出奇招,驳得他理屈词穷。

    然而光是这些还不算可怕,最为可怕的是,朱重九的歪理还能自圆其说,还能与古圣先贤的名言相互印证。如果按照他的说法,刘伯温发现自己先前的所有担心,几乎全都是杞人忧天!平等上应三代,下切时弊,乃为治国料民的第一法门,没有任何不妥当的地方!

    眼看着刘基被自己气成了如此模样,朱重九心中隐约有些不忍。将双臂伸开,微微向下压了压,然后继续笑呵呵地解释道:“诸位先莫叫好,先听朱某说个明白。朱某提这人人生而平等,是因为朱某不想再被别人骑在自己头上。不想让自己的儿孙,再重复朱某当年的苦日子。朱某不能容忍,某些人仗着筋骨强壮,就为所欲为。某些人仗着家中有钱,就横行乡里。朱某不能容忍,有些人仗着自己是官,就高高在上,对百姓生杀予夺。朱某亦不能容忍,有些人读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的命格高贵万分,无论杀人还是放火皆有情可原。朱某不仇钱,不仇权,不仇官,不仇智。朱某所仇的是,有人凭借钱、权、官、智,去做人上人,把百姓黎庶皆视为牲畜杂草,肆意欺凌践踏!”

    “好——!”

    “大总管说得好!”

    “大总管说得对!”

    “大总管你真的说道我们心窝子里去了!”

    。。。。。。

    大总管府众官员闻听,再度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包括禄鲲、逯鹏和从蒙元俘虏过的张松,都干笑着频频附和。

    朱重九的话虽然糙,道理却一点儿没错。有钱不是罪,当官不是罪,身子康健、头脑机敏更不是罪。有罪的是凭借钱、权、体、智为非作歹。有罪的是自己稍稍取得一点儿成就,就不拿别人当人看。

    “过去,鞑子不拿咱们当人,所以咱们要起来造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