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6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你的辛苦我知道!”朱重九见张松落泪,也觉得不能冷了此人的心。先安慰了一句,然后沉吟着补充,“内务处的差事若想办得好,肯定会得罪很多人。但是你放心,你这些年的功劳,我和苏长史都看在眼里。眼下我手中还没有合适的人替代你,所以你还得继续辛苦两年。等将来后生晚辈们成长起来,我便许你调任他职,永年,你意下如何?”

    “主公,多谢主公厚爱!臣没齿难忘!”张松闻听,欢喜得立刻顾不上再淌眼泪。一个长揖拜将下去,半晌都不愿意直腰。

    除了油滑之外,他性子里更多的是与生俱来的谨慎。知道自己现在的角色,与历史上侯封、来俊臣等酷吏极为类似。而他自己偏偏在淮扬大总管府内没任何根基,若是树敌过多的话,早晚也会落到侯封、来俊臣等人一样的下场。所以巴不得早日将内务处的差事交卸出去,哪怕是平级或者降级调动,都心甘情愿。

    今天终于被朱重九当众答应了,等有了机会,就另有任用。试问张松如何能不喜出望外?因此连带着对刘基,都不再怀恨了,反而于内心深处存了许多感激。

    “行了,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先给我把合适的人才培养起来!”见到张松欢喜成了如此模样,朱重九忍不住又摇头苦笑。

    他自问不是一个凉薄的人,但这个时代的传统观念,好像能成大事者,就一定会无情无义。所谓孤家寡人一词,其实最恰当不过。只要你坐上了那张椅子,就迅速脱离了人类范畴。转眼间就蜕变成了一头怪兽,心脏中没有任何温暖可言。

    朱重九不愿变成一头怪兽,哪怕将来失去一些权力,他也不希望自己对周围这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们举刀。因此,又想了想,笑着对众人说道:“刚才刘参军的话,虽然过分了些。但也给大伙提了个醒。随着咱们淮扬的摊子越来越大,百官当中,难免有人会偷懒。所以两位长史和吏部,在监察与考核方面,还得更认真些。能想出办法来防患于未然,就尽量别等到下面出了错,再亡羊补牢!”

    “遵命,老臣定不负所托!”苏明哲和逯鲁曾两个闻听,立刻双双起身施礼。

    “我记得蒙元那边,有御史台,专门负责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朱重九笑着点点头,然后低声向逯鲁曾请教。

    逯鲁曾早年,就曾经做过蒙元的御史大夫。当然对其中门道了如指掌。因此拱了下手,笑着回应:“主公说得极是!御史台乃秩从一品。地位略低于于中书省,但不受中书省管辖。设大夫二员,从一品;中丞二员,正二品;侍御史二员,从二品;治书侍御史二员,正三品。。。。。”

    “不妨搬来!”朱重九摆了摆手,笑着打断,“咱们不用分那么细,就设立一个监察处,诸君以为如何?”

    “善!”不待别人回应,苏明哲抢先表态。

    随着淮扬大总管府越来越庞大,他这个长史肩头的担子就越来越重。因此巴不得多设立几个机构,替自己分担一些政务。也好让自己有时间松口气,好好享受享受高官厚禄,娇妻美妾的生活。

    “臣以为,监察处位置太低,不足以审核百官。而若是将检察处摆得太高,又会令我淮扬大总管府内部官制失衡。所以,主公还当效仿中书省,再多设几处机构,并行于上,共同为主公承担国事!”逯鲁曾则稍微慢了一步,斟酌着提议。

    作为朱重九和禄双儿两人的长辈,他现在竭尽全力,替淮扬设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运行制度。那样的话,即便有生之年他看不到孙女婿一统天下,至少新朝的官制出于他的手。禄家的子孙后代,也将永远受到他的余荫。

    “我淮扬今年上半年战事不多,恰好该重新梳理官制!否则,将来问鼎逐鹿之时,必受其苦!”虽然于同僚们依旧合不到一处,但是在商量正经事时,刘基却非常尽责。拱了下手,非常认真地补充。

    “微臣附议刘参军之言!”

    “微臣以为,主公当早定官制,以图将来!!”

    “微臣以为,两位长史和刘参军,所言皆有道理!主公既然已经受封吴公,左相,麾下官制,也应重新调整!”

    “微臣以为。。。。。。”

    其他在船上的文武官员,也纷纷站起身,低声表态。重设官制,就意味着朱重九距离称孤道寡又近了一步,大伙也跟着都有机会升迁。所以此时此刻,谁有理由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那就这么定下来!”朱重九向来能从善如流,大手一挥,做出决策。“大总管府之下,,先设立一个政务院,由苏长史兼政务院知事,主持日常。禄长史从第一军团长史,调任政务院右副知事,其他职位不变!冯参军递补为第一军团长史,兼枢密院左副知事。其他内部职位,由你们三个商量着定!然后再从六局内酌情选拔!”

    “臣等当鞠躬尽瘁!”苏明哲、逯鲁曾和冯国用三人,立刻齐齐躬身。

    “知事,比各局主事略高半级,副知事,与各局主事齐平。具体相应等级,则由政务院来决定。除兵局和工局之外,政务院直辖其他六局。日常琐事,及县令以下官员任免,在政务院内商议决定。政务院内无法决定,或者超出决定范围者,则上交本总管,或者交由大总管府召集百官公议!”朱重九想了想,又大声补充。

    他现在也早不是当年的朱屠户,对日常政务处理越来越熟练,对整个淮扬系的未来也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规划。因此举手投足间,都露出了一股无法掩饰的自信。

    “是!”苏明哲和逯鲁曾等人见了,心中只有欢喜的份儿,哪里会想着阻挠?又纷纷躬身下去,大声领命。

    “与政务院并列,再加设监察院、枢密两院!”趁着众人士气高昂,朱重九索性趁热打铁,“监察院形同蒙元的御史台,设知事一人,左右副知事各一人,级别与政务院等同。专门负责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必要时,可以与本总管请令,调用内务处人员配合!礼部禄主事调任监察院知事,户局副主事陈宁,刑局副主事魏观,分别调任左右副知事。三人所空出职位,由政务院和各部官员商议,另外推选贤能,经大总管府公议通过后就职!”

    “臣,定不负主公所托!”

    “微臣,谢主公知遇提拔之恩!”

    被点到名字的人,纷纷起身施礼。特别是陈宁和魏观两个,前年秋天才经集贤院举荐出仕,不到两年时间就身居显职,激动得声音哽咽,热泪盈眶。

    “都请坐!”朱重九笑着冲大伙点点头,示意众人回到各自座位。然后又吸了口气,大声宣布,“枢密院,则由本总管亲领。兼管兵局、工局、军情处、内务处、总参谋部和大匠院。”

    “理当如此!”苏明哲、逯鲁曾二人,带头附和。

    “非主公,无人能胜任此事!”张松、陈基、罗本、于常林等年青官员,也纷纷表态。

    兵局和总参谋部涉及兵权,而兵权乃重中之重,任何诸侯都不会交给他人代领。至于大匠院、军情处和内务处,则是朱重九的独创,别人想管,也不知道该如何管起。唯独工局,名字听起来与工部有些类似,但执行的日常任务,却又是造炮、造枪和诸多涉及到淮扬根本的东西,事关过于重大,轻易也没人敢插手。所以这六个部门,归于枢密院之下,再好不过。

    但是朱重九接下来关于枢密院人事的的任命,却令所有人大吃一惊。“枢密院不设知事,左副知事由总参谋长兼任,右副知事由兵局主事兼任。从即日起,刘伯温出任总参谋长,刘子云兼任左副知事。其他各职位,由枢密院下各局主事,及各军团都指挥使举荐。经左右副知事考核之后,再由本总管亲自任命!”

第十三章 移宿 (下)

    第十三章移宿(下)

    “主公。。。。。”苏明哲一直对刘伯温心存提防,双手用力一扶桌案就准备站起来反对。然而,他的袍子下摆却被逯鲁曾悄悄地拉了一下。于是乎,反对的话立刻就变成了支持,“主公此举甚善,子云行事稳重,正适合出任右副知事一职!”

    “刘参军算无遗策,左副知事一职非其莫属!”聪明人可不止是逯鲁曾一个,内务处主事张松也站起来,大声替他的老对手造势。

    有这两个人带头,其他原本对刘伯温骤得高位心存抵触者,也纷纷将反对的意见憋回了肚子里头。

    左副知事地位虽然高,手中毕竟没有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