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场命人取了两大锭金子,将铺子里的三套甲胄买走了两套。剩下的零钱也没用找,而是把铺子里价格明显比其他地方高出至少两成的刀剑、矛头,零零总总买了一大堆,于铠甲一道装上了马车。

    这下,苏记兵器铺子一下子可就热闹了起来。前来试验甲胄防护力的,前来跟掌柜套问货源的,还有试图讨价还价的,络绎不绝。到了快打烊时,第三套铠甲也被一个伙计打扮的人,急匆匆地用银锭给换了去。连带着店铺里的各类兵器,也被散客林林总总地买走了一大堆,着实赚了个盆满钵溢。

    第四天,行情愈发火爆。还没等天过正午,三套铠甲已经都找到了买主,来的稍迟一些的客人,只能站在铺子里扼腕长叹。直到听掌柜说以后每天都有三套甲胄供应,并且能量身定做,才丢下一贯钱的订金,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于参军读了几大车圣贤书,却从没在书本中看到如此情况。晚上关门后实在按奈不住好奇,便偷偷向许掌柜打听,到底为了那般,某些人居然如此败家,把甲胄当成小孩子的竹马来买?那些许老掌柜闻听,气得连连摇头。遗憾了好半天,才叹息地说道:“真不知道苏先生哪根筋歪了,怎么会推荐了你去都督大人管账?您老莫非不知道么,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敢跑到徐州来赚巨额利润的都是些什么人?!这帮爷爷们,哪个在外边手上没沾过血?谁这辈子,没结过三五十个仇家?买上这么一套铠甲穿在身上,就不用担心挨冷箭,坐船骑马心里都觉得踏实。”

    “那,那铠甲是稀罕,可那刀子和矛头呢,他们买那东西有啥用?!”于常林如梦方醒,结结巴巴地追问。

    “你想想啊,既然能把铠甲做到如此结实的地步,咱们都督造的刀子和矛头,能差得了么?从徐州这边买出去,到了颍州那边一倒手,弄不好就是双倍的价钱。不但连本带利都赚回来了,在回去的路上,还不至于空了马车,不又是一笔好生意?!!”

    “那是,那是!”于常林终于开了窍,晚上回了家,就把这几天学到的生意经记到本子上,反复揣摩。到了晚年,终成为新一代陶朱公。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单说那些买了铠甲和兵器的,也不是人人都为了防身或者倒手。其中有五、六个商贩,在称了称新式铠甲的铁料重量之后,立刻察觉到,此物的利润恐怕有些惊人。

    要知道,徐州本地就盛产生铁,只是因为战乱和红巾军需求量过大的关系,价格才一再飙升。然而只要出了这一带,铁料的价格就立刻随着距离拉远而直线回落。到了一些小的铁矿附近,每斤铁料的价格,不过才二十几文,有时候甚至还不到二十文,只相当于徐州城里的六、七分之一。按这价格计算,那板甲总计用料不过三十余斤,再加上皮弦,内衬等物,折合起来总成本绝对不到一贯钱。在徐州城内全卖到了七十多贯的天价,利润高达百倍,令人如何能不动心。

    正如徐州城的许掌柜所言,这个节骨眼上,敢到徐州贩货的,没一个会是老实本分的商人。看到一百多倍的利润后,个别商贩立刻找了个距离徐州最近城市,悄悄地将甲胄拆分开来,请了请工匠用锤子敲平了,着手仿制。然而无论他们花多大价钱请了高明工匠来帮忙,在尝试了几天之后,铁匠们都惭愧地退了工钱,自行求去。光凭着手中的铁锤铁剪和金刚钻,谁也造不出同样的甲胄来。即便是仿个八分相似,一个师父带着四个徒弟,也得耗费四五个月时间。即便依旧有利润可赚,每年只能做出两、三套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那敢偷偷仿制板甲的奸商也不笨,立刻就想到了红巾左军手里肯定有什么了不得的新式工具。但是再派人去徐州城内偷师,却惊诧的发现,该死的苏先生早就用土墙和木栅栏,把左军的武器作坊附近数十亩河滩,连同河道一起圈了起来。周围还有士兵拎着明晃晃的刀枪来回巡逻,敢半夜偷偷翻墙或者硬往里闯者,结果和擅闯徐州军的其他制造手雷的秘密工坊一样,当场格杀,绝不姑息。

    “奸商!”仿制不出来,偷师也偷不到,一些利令智昏的家伙大骂了几声之后,只好另辟蹊径,想通过犒军的方式,跟左军的主将去拉关系,然后徐徐图之。七拐八拐终于找到熟人代为引荐,谁料却得来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左军都督朱八十一不在城中,五天前就带着麾下战兵五百和辅兵若干出征去了。至于去了哪个方向,征讨目标是谁,却是一概不知。

    “还能有谁?这徐州附近,碍了芝麻李眼的,无外乎就那么几处地方!”大小的奸商们稍加琢磨,就将左军的目的地推测了个七七八八。随后赶紧派出人手打听,果然不出他们所料,那徐州大总管帐下的左军都督朱八十一,居然率部渡过了黄河,直扑黄河北岸,背靠山阳湖的吴家庄而去,誓要把吴家庄荡为平地。

    “五百披甲,、就想能荡平吴家庄?他芝麻李也太托大了吧!”所有得知这个消息的人,都立刻瞪圆了眼睛。

    那吴家庄虽说只是个庄子,自保能力却丝毫不比滕州、单州这些县城来得弱。庄主吴有财的祖上也算是一员虎将,曾经伴着李庭芝大帅驻守扬州,打的元军数年不能寸进。后来伯颜绕路攻破临安,谢太后带着满朝文武投了降,李庭芝无粮无援,兵败赴水自杀。吴家的这位先祖才随着副将孙贵、胡惟两人投了蒙元,并且还被升了一级,做了新附军万户。不久又逢忽必烈下旨裁撤新附军,他便带着嫡系部曲到山阳湖畔开荒种地,上下齐心,很快便建起一座庄子,活得自在逍遥。

    山阳湖中原本也没什么特产,所以吴家庄也和周围什么李家庄,祝家庄一样,只能算一个结寨而居的地方土豪,在这个时代随处可见。可到了吴有财这辈儿,却鸿运高照。某日于湖中一座小岛避风时,居然在沙滩上捡到了一大块紫铜来。随后又回家带着几个儿子上岛去挖,才发现岛上居然有一座不大不小的黄铜矿。虽然开采起来需要费很多力气,却也发了一笔天降之财。

    吴有财为人豪气,郊游广阔。回家之后立刻花钱打点了官府,买下了整座湖心岛。然后又勾结官府,领取执照,开矿炼铜。一边召集人手来做帮佣,一边招募三山五岳的豪杰到庄子上做打手。几十年下来,把个吴家庄经营得风生水起,一跃成为周围几百里数一数二的大堡寨。非但官府要买几分薄面,江湖上的绿林好汉路过吴家,也只会远远地停下来在庄外讨杯水酒喝,然后再继续到别处打家劫舍。对吴家庄和吴家的产业,却是绝对不敢打半点主意。

    也不是江湖好汉们多给吴老爷面子,而是这个庄子太硬,他们根本啃不动。凭着铜矿是上的产出,眼下吴家,光是不要务农的家丁、教头,就有两三百号。再算上庄客、佃户、长工和奴仆,全部成年男子恐怕有四五千人。并且都是一等一的壮汉,可以把打铁的锤子舞得虎虎生风。

    万一庄子遇袭,众人就会纷纷拿了武器守卫庄墙。再点燃报警烽火,请四周的其他庄子火速来援。届时到吴家庄打草谷的绿林好汉,非但讨不到任何便宜,连全身而退都有可能成为奢望!

    注1:早期的板甲,在欧洲出现于十四世纪初。之所以普及性不强是因为高炉炼铁和水煅两个瓶颈。而小型炼铁高炉在中国却已经出现了快一千年了。水力锻锤则在意大利的城邦中也有了雏形。到了十四世纪中晚期叶,也就是书中的1352以后几十年,板甲开始在欧洲装备部队。并且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逐渐成为长弓手的噩梦。

第五十一章 吴家庄

    第五十一章吴家庄

    就这样一座令绿林好汉们垂涎三尺却始终不敢触碰一下的大庄园,芝麻李居然仅仅派出一千五百人就想将其打下来,真的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当即,因为仿制板甲憋了一肚子怨气的奸商们就起了歹心,悄悄派手下骑着快马去给吴家庄送信,准备看攻守双方如何斗得两败俱伤。

    根本用不着他们提醒,朱八十一带着人马刚一过黄河,吴家庄的庄主吴有财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立刻,老庄主就将三个儿子和族中宿老,以及管家、帐房、西席、枪棒教头和江湖死士们全叫到了一起,群策群力商量起了应对办法。

    “来得是朱八十一!”吴老庄主十指交叉放在胸前,围着八仙桌来回踱步。“麾下大概带了一千五百多人,其中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