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6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也。”

    大道的传承,也如韩子退之所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所以自孟圣之后,大道断绝。荀子名为儒家之圣人,实为帝王术之宗祖。秦之后,因为焚书坑儒之祸,再度兴起的儒学已经远离其真义。《礼记》早已被证伪多年,礼根本就不是圣人求大道的目标,充其量是手段之一。五德轮回,天人感应,天命纲常,更是与大道格格不入!

    故而自朱子以来,真儒推崇韩愈,而不推崇董仲舒。讲求“存天理,而灭人欲”。这个天理,便是对大道的重新感悟。只是朱子终究差了一步,看见了大道的存在,却未能正本归源。。。。。。。

    如果换做一个月之前,天下儒生少不得又要群起而攻之。但是现在,即便是最为顽固如王逢者,都不得不承认,青丘子的话,也许的确有那么一点儿道理。毕竟从他的这番解释中可以得出,儒家的宗师孔圣和孟圣,并没有犯错。犯错的只是后来的不肖子弟,是他们为了功名利禄,曲解和矮化的圣人之学。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让儒学在装聋作哑中彻底衰亡,青丘子的《原儒》虽然辛辣,却无疑给儒林指明了一条求存之道。那就是,复古,“复孔孟二圣之本意,弃秦汉竖儒之误传。”

    然而想要“复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大道已经断绝了这么多年,中间混杂了太多的其他东西。而孔孟二圣所传,都是语录,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且能自圆其说的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儒林正义》于五月下旬所刊载的另外一篇名为《问道》的文章,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其文章开篇,引用了庄子的一句名言,“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随即根据最近观星台上看到的种种新奇景象,大胆的断言,“群星居于宇宙,如尘浮于气。地居其内,乃万万星之一。”

    群星居于宇宙而不坠,乃因为道之所在。而万物于地上之生灭,同样也是因为大道。道虽然不可衡量,却无所不在。孔孟二圣窥探到了道之大,所以谦虚好学。后世之儒再观大道,则如孔中窥豹。只见其一斑,却以为得其全貌,所以固步自封。

    今世之儒若想复古,则需要先依照朱子所言,格物致知。先将身边的事情道理弄清楚了,然后由小及大,自然会距离大道越来越近。

    这篇文章没有承认青丘子所说,道便是“仁义”。但这篇文章却给出了一个具体可行的“复古”方法,格物致知。更为令天下儒者欣喜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乃为逍遥子。全天下,以逍遥子为号的贤达数以百计,最出名并且身居淮扬的,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前礼局主事,现在的监察院知事禄鲲。

    “朱屠户没有想将儒林赶尽杀绝!”

    “原来朱屠户的平等之说,乃仁术也!”

    “怪不得他一直声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来是欲复古圣之学,非倒行逆施!”

    。。。。。。

    白首穷经,未必能学出什么人才。但能把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信手拈来者,肯定没有一个智商低下。禄鲲的文章刊出当日,《儒林正义》再度被卖得洛阳纸贵。几乎此刻身在淮扬的所有读书人,无论跟淮扬新政继续不共戴天者,还是已经投身于大总管府求“兼济天下”者,都迅速嗅出一股味道。那就是,某个屠户准备儒林和解了。他和他的幕僚们,正在寻求一种将儒家复古与淮扬新政合二为一的可能,而不是打算求助于其他异端邪说。

    这个消息对儒林所带来的震撼,丝毫不比星图现世小。新一期《儒林正义》刚刚流传到江宁,郑玉、周霆震、王逢等三十余名誓言要舍生卫道的“儒林子弟”,就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周霆震和王逢为首,认为大伙的抗争虽然表面上未被朱屠户所承认,但已经收到了实效。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复古”,以求将圣人绝学传承于世。另外一派以郑玉、伯颜守中的和王翰三人为首,依旧坚持要当面斥贼。但后三人的求死之心也淡了许多,却远不如先前那般视之如归。

    被他们这三十人从各自原籍拉来的“同道者”,也随之一分为二。有一部分准备放弃前嫌,矢志去“复古”。另外一部分,则因为自身的利益受所在,坚持不承认“朱贼”的正朔,准备从此归隐田园,以待天下之变。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条消息,又经报纸之手,传遍了大江南北。“吴公,左相,检校淮扬大总管、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朱重九,六月初将驾临江宁,登台观星,并贺新二十八宿全图现世。。。。。”

    注1:在中世纪,基督教远比儒学封闭。儒学不承认一种学说,多是对其开创者口诛笔伐。基督教则直接绑上火刑柱烧死。

第三十章 匕现 (下 三)

    第三十章匕现(下三)

    “什么,朱屠户要来江宁?!”老儒郑玉手一哆嗦,将正梳理着的胡子硬生生扯下了一大绺!

    这个消息,来得可真不是时候。本月初,他怀着必须流血之心,纠集起一大群志同道合者,准备在观星台落成之日,跟朱屠户以死相拼。结果原本定在五月十五落成的观星台,提前七八天就落成了,原本谣传要登台祭天的朱屠户,根本就没露面儿。让他的诸多准备全都砸在了空处,足足在床榻趴了三天,才勉强缓过这口元气来。

    紧跟着,星图的现世,又给了他当头一棒。好不容易重新鼓起热血,准备在朱屠户拿星图做文章打压儒学时,再死一回。然而朱屠户却偏偏放弃了那个可以将儒学逼入绝境的大好机会,直接让岳父禄鲲出马,来了各复古弃今。这令他的第二次努力,又失去了目标,老腰处到现在还疼得厉害。

    如今,郑玉心里已经起了放弃的打算,朱屠户偏偏在这当口又移驾江南了?这不是明摆着祸害人么?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眼下,即便登到高处,拼命扯开嗓子呼朋引伴,还有几人有力气响应?!

    。。。。。。

    “什么,朱,朱八十一要来江南?”同一时间,同样被吓了一跳的,还有吴王张士诚。自打几个月前受泉州蒲家教唆,发誓与淮阳大总管府割席断交之后,他就一天都没睡安稳过。只要闭上眼睛,就会梦见淮安军打了家门口,而自己这边,却要兵没兵,要武器没武器,只能伸长了脖子引颈就戮。

    为了平息朱重九的怒火,张士诚甚至在得知蒙元朝廷根本不想发兵南下的消息后,立刻就派出船队,白送了十万石粮食去扬州。并且让亲弟弟张九六当使者和人质,主动向朱重九认错。请大总管看在自己以前筹集粮草有功的份上,饶恕自己这一回。如果双方能重归于好,自己情愿放弃吴王的尊号,继续奉朱重九为主,并且每年白送二十万石粮食给淮扬。

    然而让张士诚郁闷的是,朱重九收下了他的粮食,却没有见他的弟弟张九六。只是派人说了一句“好自为之”,就命令后者随着空船返回。结果一直到现在,张士诚也没弄明白“好自为之”是什么意思。既不敢关闭边境,禁止双方百姓和商队往返。又唯恐稍不留神,朱总管就像当年奇袭淮安一样,忽然就杀到苏州城下来!

    “哥,要我说,你还是亲自去一趟江宁算了。趁着朱八十一还没来得及动手!”张九六在整个吴王府中,算是仅有的几个能劝得动张士诚,并且颇具胆识的。犹豫了片刻,低声进谏,“我上次虽然没见到他,但是能感觉到,他非常生气。但是他这个人有些过于妇人之仁,只要咱们姿态做得足,他即便肚子里再不痛快,在蒙元朝廷没垮台之前,也未必会对江湖同道下狠手!”

    “主公,齐公所言甚是。当年汉高祖曾经屈膝侍楚,唐高祖曾经拜李密为兄。此皆能忍一时之辱者,却终得定鼎九州。”参政杨琏素得张士诚信任,也走上前,低声劝说。“主公若是不想让生灵涂炭,何不暂且效仿汉高唐祖,暂且忍让,以图将来?!”

    “你们两个能确定,朱八十一,不是真的去看他的什么观星台和星图,而是为了我而来?”张士诚虽然称王之后日渐刚愎,听了自己弟弟和杨琏的话,却也有些犹豫。皱了皱眉头,低声询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