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抑制不住激动的喘息。

    “思华将军。”吴直缓缓拱手,面带肃然长揖及地。文官出身的宋广兰,看见这一幕。心里不情愿,还是随意的拱手致意。陈燮微微一笑,翻身下马,大步上前来扶起吴直。

    “公公何必如此,陈燮深受君恩,自当马革裹尸,拼死疆场。”仔细看才能发现,陈燮身上除了鞋底,哪来的血迹?不过这个话,在眼前这个战场面前,真是随便他怎么说了。

    尽管骨子里鄙视武夫,陈燮这个家伙还是有个监生的头衔,算是文官队伍里的一员了。宋广兰再怎么看陈燮不爽,这一刻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个家伙,拱手道:“思华不必自谦,当今天下,没哪一个带兵的能做到这一步。”

    这个时候省略了将军二字,就是在提醒陈燮,“哥们,你是监生,算是文官带兵。”这算是一种承认么?必须是啊,大明朝从来都是这样,以文驭武。陈燮立下了不世奇功,他的监生身份必须得到突出。这是政治正确!

    对此陈燮没有接过他的话茬,而是朝北京的方向拱手道:“此番大捷,上赖圣恩庇佑,下靠将士用命。巡抚孙大人调度有方,兵备张大人接济粮饷,吴公公、宋御史亲临阵前鼓励士气。至于陈某,不过是尽了一点本分。”

    陈燮这么一说,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个基调定下来了,这一次首功必须是陈燮的,谁都抢不走。现在有好处是大家的,谁来歪嘴必然被整个登莱官场群殴。

    一个时辰后,陈燮领着大家回到了小山坡上的宿营地,空气中随风而来的血腥味依稀可闻,这一仗到底杀了多少人,还没统计出来,但是这个战果,足以让人疯狂了。

    帐篷里正在谈笑,气氛异常和谐的时候,门口出现一个人的脸,陈燮看的清楚,接着解手的理由出来。来人身穿黑衣,附耳低声说了些话,陈燮听着不由露出一丝异样的表情,点点头道:“我知道了,韩山,带他下去休息吧。”

    缓缓回到营帐中,吴直和宋光兰还在商议如何写报捷折子。这俩一个是三榜进士,一个是内书房的出生,要比写明朝的文章,都能甩陈燮好多条街。一番商议,宋光兰亲自执笔,一挥而就,最后拿给陈燮过目。

    陈燮故作大方的一摆手道:“陈某就不看了,还是派人送回登州,请两位大人审阅。”

    这话两人听的舒服,各自客气一番,好话不要钱的乱捧陈燮一番。陈燮请两人下去休息,帐篷内安静下来后,脸上的笑容消失,露出玩味的眼神。

    有的人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啊!黑衣人来自登州,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应娘给自己的组织起了个名字“影子”,眼下之意是一种个人的表白,愿意做陈燮的影子。对此陈燮表示认可,并且在资金上给于了不少的扶持。借着钱庄的发展,“影子”的黑手越伸越远。这次的消息,分别来自南京和京师。

    事情还得从郑妥娘离开南京之后说起,先是顾继坤和归庄兴不服柳如是,坚持要在明报的头条发表一些东林大佬批评朝政的文章。这个事情,直接导致了顾、归两人被柳如是炒了。这俩离开《明报》之后,针对《明报》的言论越来越激烈,主要的论点还是那一套。什么哗众取宠啊,什么无视当今大贤啊,什么文字粗鄙不堪等等。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本质上则是江南复社的一些人,想利用明报发表声音被拒绝。张溥给陈燮的信,也没有得到正面的相应。

    江南这帮人,仗着在士林的地位,那是横惯的。如今连续在陈燮跟前吃了亏,如何咽下这口气?于是乎谣言四起,都是冲着明报去的。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毁灭你。这帮人的偏执,已经到了癫狂的地步。

    就在三月底,一群读书人去南京六部闹事,要求封了明报。以免明报继续妖言惑众,以正视听。搞笑的是,这些文人的举动,遭到了另外一群文人的不满,两边的人在街上遭遇,上演了一场全武行。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谓跌破了一地的眼镜。包括顾、归二人在内的众多文人,其中不乏东林出身的士林名流,遭到了秦淮河所有艺术工作者的抵制。这还不算,一批江南文人,在明报上发表文章,支持明报支持艺术工作者的抵制行为。

    这一下江南文坛吵翻天了,以前舆论界一家独大的复社,在这次的文斗过程中明显落了下风。关键因素,就是明报的发行量现在已经一万份了。南京城里市井之间,处处可见读报拦。一些收了银圆的读书人,为了饭碗每天孜孜不倦的读报。茶楼酒肆,青、楼楚馆,商家大户,都是明报的忠实读者。这些人长期受明报的影响,一些观念已经被潜移默化。

    一篇白话文《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反言论自由》,刊登在《明报》的头版头条之后,引爆了这场口水仗。毫无疑问,这篇文章出自陈燮的手笔。文中陈燮再次阐明了办报宗旨,“天下大事,奇闻异事,小说话本,诗词歌赋。”并且一再表示,明报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但是为何有些人就是不肯放过明报呢?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要把天下舆论的话语权掌握在手里,他们说什么,天下人听着就是了,哪怕有一点质疑都不行。不认同他们,你就是奸邪,就是妖言惑众。天下的事情,只有他们说得,天下人却说不得,真是奇哉怪也。文中还说,明报是私人出钱办的,想怎么办,难道还要由外人来指手画脚么?这就好比有陌生人冲进你家的后院,告诉你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难道这个陌生人冲进来,对主人说你要吃屎,难道主人也只好去吃屎不成?

    就这么一篇文章,直接导致江南文坛的口水大战。没少拿明报稿费的文人,纷纷站出来,在明报上发表文章,抨击一些文人,凭借某团体在士林的影响力,把持言路,凡有异己见者,皆以奸佞称呼。

    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是这一场口水仗真是很热闹。江南士林没有被卷进去的文人,几乎没有一个。钱谦益说了一句“鄙俗不堪,君子恶之”,这个深受广大娱乐行业女性工作者喜爱的文坛领袖,因为这句话,被李贞丽下了逐客令,撵出了画舫。

    有趣的是,以往只要复社站出来口诛笔伐,整个江南文坛都会跟着一起骂人的现象,这一次真是截然不同了。东林内部也异常的没有一致,夏允彝,陈子龙等人,就多次在一些场合表示,“明报自有章法,何须他人指摘?”“某些仁兄,过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功高不赏

    第二百七十九章功高不赏

    素来团结的江南士林,在这一次的口水仗中,很明显的分成了三派。正反双方,看热闹的一方。其中看热闹的群体最大,站在明报一边的稍稍多一些,攻击明报的人属于少数。

    一张报纸搅动了江南文坛,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事情。江南的风潮还没平息,京师又闹腾了起来。一些御史言官,开始连续的上奏折,指出陈燮是明报的老板,一个武将办报纸,居心何在。言下之意,在文人的传统地盘伸手搞事,手里握有重兵,又掌握了舆论,你想造反?

    这些文字以奏折的形式出现,那就是诛心之言。就是要置人于死地!

    这些言官背后的人都是谁,朝廷里的文官都知道,崇祯心里也明白。赶上后金打旅顺,陈燮率军出征,奏折都被崇祯压下来了。

    但是这些文官就是孜孜不倦的继续上奏折,就在崇祯不胜其烦的时候,这一日的早朝,又有御史水佳允出来弹劾陈燮:“排挤同僚,雄踞登莱、东江,此藩镇之迹也。”

    水佳允是什么人?大家都明白。这时候出来这么干,背后的人大家都看的清楚。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在这个时空第一次对周延儒生出了厌恶之感。对东林一党的恶感到了一个极致。即便在这个时候,崇祯也没有换首辅的意思。对周延儒的信任,还没到崩溃的时候。但是对水佳允。崇祯没什么好脸色,黑着脸问了一句:“建部南下旅顺,孙元化上的折子朕看过。分明是黄龙求援,陈思华出兵相助,怎么到了你这里就是雄踞二镇?当此国家有事之际,不想着怎么退敌,不想着怎么给前方将士筹集粮饷,忙着弹劾正在作战的将领。试问,水佳允,你又是何居心?”

    这话说的很毒辣。水佳允这种人。平时就靠着风闻奏事吃饭的。明朝这帮言官,都这个路子。就算是皇帝听不进去,也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