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允彝终于做了决定,站起拱手道:“在下愿意去民报。”徐孚远也站起道:“在下也去。”

    陈燮满意的笑了笑道:“过几天陈某又要出海了,各位安心在登州呆着。将来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们能接受并理解陈某的做法。就这样吧,来人,送客。”

    一场陈燮和大明文人之间的思想碰撞,表面上并不易看出来。实际上这是一次务虚和务实的碰撞,明朝文人务虚为主,务实极少。这是明朝科举制度八股取士的必然结果。要知道一个读书人别说进士了,就算是举人也很难靠上。这可比高考难的太多太多了。不是说需要多么宽广的知识面和学问的深度,八股取士其实就是考四书五经。相对来说很公平的考试。

    问题是,大明两百多年,都是通过学习四书五经,单一的八股文选拔官员。时间长了,整个大明都是这些靠着读四书五经起家的读书人来做官,又有多少人愿意脚踏实地去务实?

    这个问题,真的是制度的问题。这个制度直接导致,整个大明的文官集团,实际上是飘在上面。基层的权利,掌握在缙绅、宗族、胥吏之手。(未完待续……)

既然月票榜已经落后,那就慢慢的追好了。

    今天才六号,时间还很充裕,我想是能往前面冲一冲的。

    今天还是四更,忘记在第四章标题处注明补一章欠款的说明,这里说一下。

    闲话不提,让我慢慢的追赶吧。我不会放弃!

    希望,有大家的月票伴随我的追赶。

    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残酷的一面

    第三百四十二章残酷的一面

    四月十二日,洪承畴在汝州(今河南临汝)大会诸将,商议围剿农民军于陕西,洪承畴令邓玘、尤翟文等驻樊城,防守汉江;左良玉、汤九州控吴村、瓦屋,守浙水之要道;尤世威、陈示福、徐来朝分驻永宁、庐氏山中,以扼雒南、朱阳之险。洪承畴亲统大军,与曹文诏一起入潼关进剿。

    六月二十八日,在真宁湫头镇(今甘肃正宁)被农民军包围,自刎而死。

    流贼之间虽然多有矛盾,但是在官兵的压力下,分分合合,这一年再次汇聚在陕西。

    洪承畴的围剿效果并不明显,流贼从开始躲着官军主力流动作战,到敢于击中兵力打击官军,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身。这个转身的成果,体现在曹文昭身上。再次让洪承畴的围剿战略破产。面对善于游动作战的农民军,洪承畴只能处处围堵,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消灭农民军。时间到了八月,明廷以洪承畴一人不能兼顾,遂擢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总督洪承畴办西北,象升办东南。不久,解巡抚任,进兵部侍郎,加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围剿农民军。

    中原之事,登州营被排除在外,不是兵部不想调动登州营,而是害怕又起冲突。相比于登州营在中原官场的跋扈之名,在长江以南的官场。则对登州营的评价比较正面。尤其是南直隶巡抚张国维,屡次上书朝廷,要求把登州营调往徐州和南直隶布防,确保东南税赋重地的安全。针对这一请求,朝廷内部也吵的很凶,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方面是目前两位围剿大臣洪承畴和卢象升都不希望陈燮,另一方面则是朝廷面临的财政枯竭,不能无视登州营的存在。更有一些清流京官,出于政治目的,拿登州营的事情来说事。攻击温体仁。好像登州营不能得到正确使用。都是温体仁的责任。

    暂时置身事外的陈燮,自朝鲜回来之后,立刻加快了军队建设的步伐。考虑到国内战场今后可能出现的大面积混乱的局面,登州营看似兵力充沛。一旦投入广袤的战场。单位面积的兵力少的可怜。兵源的问题很好解决。不断从河南逃难而来的难民,能走这么远到了登莱地界,绝大多数都是身体较好的青壮。

    这些人到了登州。从中挑选出身体条件好,年龄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很轻松就招募了一万五千多人。新编乙字营第四第五营的兵源很轻松的解决了。短时间内,这些新兵还要接受新兵训练,前期以调养身体为主。难民中的青壮,在登莱也是营养不良的代表。

    这些人被投入新兵训练营,开始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运动量,就是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站队列。养成绝对服从的习惯和团队意识。简单的说,就是洗脑。

    昌邑新兵训练营,一个可以容纳五千新兵的训练的大型新兵营。每天早晨军号响起的时候,一天的折磨开始了。教官用皮鞭和皮靴,连打带踹的把新兵赶到操场上。站成一个又一个的队列,这一占就是一个时辰,完成这个任务才可以吃早饭。

    对于这一次扩军极为重视的陈燮,自然要来看看实际的情况。微服私访什么的,陈燮很少去搞。靠他一个人来微服私访,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真正干脏活累活,藏在阴暗的角落窥视一切的是一个叫“影子”的组织。

    昨夜抵达的陈燮,听到军号声也起来了,站在二楼的走廊上,远远的看着操场上的训练。一个又一个新兵队列,以百人为单位的方阵,在三人一组的教官不断的喝嘛声中,完成一天的训练量。

    陈燮了解各地情况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听汇报。负责汇报的军官小心翼翼,在登州营,只有到了守备这个级别的军官,才会真实的感受到陈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基层百姓看见的陈燮,那是一个和气的老爷,陈大善人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但是这些军官都知道,普通人看见的基本上全是假象。就在上个月,一个军需官贪污了一百块银元,被军法队拿下。一家老小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不知道去哪了。什么罪不及家人,狗屁!

    真正到了中高层,才会明白陈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得到了陈老爷的信任,得到权力的同时,还有相应的收入保证家人能过的不错。但是你要是背叛了老爷的信任,受到的惩罚绝对难以想象。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惩罚,具体到细节,陈燮都不是很清楚。应娘那个女人,收拾人有多狠,没几个人知道。

    汇报到一半的时候被打断了,敲门进来的教官表示,新兵不服教官管教闹事。负责这个新兵营的守备龚安,立刻脸色刷白,站起来看看陈燮面无表情,立刻大声下令:“通知昌邑的甲字营三营,立刻过来维持秩序。”

    部署在昌邑的是一个甲字营,接到调兵命令后,最慢半个小时内必须赶到现场。在此之前,龚安还得亲自出面去跟闹事的士兵交涉,拖延时间。

    陈燮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站在走廊上看着五千新兵闹事的场面。有十名教官被闹事的新兵挟持,参与闹事的新兵大概有一千多人,其他的新兵则被教官带回营房内,闭门不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内,事情没有闹大,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教官的作用。

    闹事的新兵占据了操场,为首的几个新兵,正在跟龚安交涉。

    陈燮所在的位置,必须绝对安全。两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只有一个楼道口。这里是办公和教官的宿舍,亲卫队守在楼梯口,别说守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轻松。

    大约二十分钟的交涉之后,龚安回来了。上了二楼,面见陈燮汇报:“老爷,新兵闹事的原因是嫌训练太辛苦,教官太严格。今天早晨的站队训练过程中,一名新兵被教官鞭打,他的同乡跟教官闹了起来。然后事情闹大,现在为首的几个新兵,要求把每天出操改成三天一操,还要求每个月发一个银圆的饷。”

    “你答应他们了?”陈燮依旧是面无表情的说话,语气里听不出任何意思。出身教导队一期的龚安,当然知道这种说话语气不是什么好事。立刻站直了回答:“卑职没有答应,也没有立刻拒绝,而是说要向上面请示。卑职的意思,先拖延时间,等昌邑驻军甲字三营赶到。”

    “嗯,我知道了。”陈燮的表示还是没有任何意味,根本听不出喜怒来。这跟他在普通百姓和张家庄父老面前,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心里松了一口气的龚安,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知道自己勉强过关了。

    新兵的成分比较复杂,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农民,实际上包含了自耕农,佃户,军户、大户家奴、逃兵、家丁等等。这些人开始的时候,混在一起很难区分。在陈燮看来,区分完全没必要,管他是什么出身,到了新兵营都得按照陈燮的要求练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