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完这个事情,陈燮的战船就掉头了。打成这样,基本上就没他什么事情了。西劳经知道该怎么做,陈燮跟出来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海军的战斗力如何?能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计划。现在看来,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暂时只有17条船,但是却打出来巨大的战果。可见后装线膛炮在这个时代领先的程度,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战斗。

    郑芝龙在咒骂了无数次陈燮不得好死之后,捏着鼻子派人送了五万两银子,李国助出面接待了使者。洋洋得意的告诉使者郑彩:“你去告诉郑一官,海上的事情不要想吃独食,只要大家能坐下来谈谈,我也不亏待他,大家一起维护海上的秩序,一起收点银子。”

    郑彩回去后,见到郑芝龙说明了情况。郑芝龙义愤填膺,但是又没有好法子。打是肯定打不过的,就算倾巢而出,结果也是注定的。更不要说,荷兰人还在热遮兰虎视眈眈。

    既然打不赢,那就谈判呗。郑芝龙是肯定不敢到海上去的,请李国助上岸去谈。李国助仗着登州海军撑腰,大摇大摆的带人上岸,去看晋江的郑家大宅。今非昔比,当初的丧家犬,今天大摇大摆的走近郑家,爽的他走路浑身都忍不住发抖。

    郑芝龙带着一帮人在门口迎接,一番假模假式的客气后,进去坐下谈判。李国助没有太多废话,直接抛出陈燮的条件:“大员岛郑家的地盘归我,今后南洋到中日航线上的商船,大家联合收银子,收来的银子郑家得三成。”

    舰队就在外面,李国助的条件可不是打脸欺负人,是踩在郑芝龙的脸上。当场郑芝龙就气的站起来,捏紧拳头要发飙。好在郑彩及时把他抱住道:“冷静,冷静。”

    郑芝龙只好强忍怒火,忍气吞声道:“我在大员经营多年,就这么白白送给你,今后在大海上还有什么威信可言?还拿什么来收保护费?大员还有热遮兰的番鬼,你能打的过?”

    李国助冷笑道:“郑一官,其实你心里很清楚,我后面站着的是谁。荷兰人的事情,就不要你操心了。你就说答应不答应好了,如果真的不服气,那就明刀明枪的打一场。也省得我在这里费口舌,哼哼,要不是看在大家有点旧情,我才不来浪费口水。”

    郑芝龙怒道:“李国助,你不过是陈燮的一条狗,不要忘记了,狡兔死走狗烹。你这么卖力气,将来就算我完蛋了,你也好不了哪里去。”

    李国助立刻哈哈哈大笑道:“郑一官,你胸无大志,还敢笑我给陈老爷当狗。我告诉你,就算给陈老爷当狗,也好过你现在的衰样。我是狗,你就不是狗么?陈老爷的目标是南洋的番鬼,你要是还有卵子,就跟我一道干。大家合伙,打到南洋去,夺了番鬼的基业,在海外割地称王,总好过在大明这里给人家当走狗。”

    这话把郑芝龙给惊着了,下意识的追问:“你这话啥意思?”李国助道:“这是陈老爷的意思,他说大明的人太多了,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所以要先打走大员岛上的荷兰番鬼,然后再往南洋打过去。过了马拉加,还有一个叫印度的国家,那里遍地黄金,国民孱弱。我们过去了,随便占一个地方,当土皇帝不比在大明开心么?”(未完待续……)

无债一身轻,求月票!

    三章欠账还了,总算松了一口气,就是有点累着了。

    手残党日子不好过,谁让自己吃这碗饭呢?

    废话就不多说了,继续往前追啊!

    最后,还是要表示一些对大家的月票支持的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新巡抚的来访

    第三百四十六章新巡抚的来访

    从郑芝龙历史上的降清举动不难看出,这个人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抵抗意志并不坚定。跟荷兰人在海上打的你死我活,不是郑芝龙有多爱国,而是利益太大。加之本土作战,有大明政权为依靠,所以才能坚持下来。

    现在跟他来抢肉吃的也是个大明总兵,这个大明总兵有点不一样就是了。

    自打坐上谈判桌那一刻起,妥协的结局已经注定。谈判不可能一蹴而就,两边还得继续磨嘴皮子,苦的是走这条航线的船。西劳经的舰队在海上客串海盗,玩的很嗨。

    登州,已经是深秋,靠坐在软炕上,陈燮的情绪不是很好。摆在小桌子上的可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卢象升总理江北,正在势头上的高迎祥,在面对洪承畴的围剿获得一系列的胜利后,即将要走上败亡的道路。这条路上有两个人等着他,一个是卢象升,一个是孙传庭。

    这个时候的中原局势,已经不能用糜烂来形容了。十月高迎祥出朱阳关,十一月与张献忠汇合于灵宝,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股力量,联营六十里,声势浩大。连续击败左良玉、祖宽,攻陷陕州之后,这一次合作进军再次以分兵而告终。

    不排除三股势力之间存在矛盾,互相提防的因素。主要原因,还是凑一起人多了,不好找饭吃。张献忠走汝州,高迎祥、李自成走偃师。农民军最大的优势就是流动作战。导致官军难以合围剿灭。但是最大的劣势也在于此,流动作战,到一个地方毁一个地方,然后抢光一切,裹挟民众。壮大起来看着很快,实际上存在严重的弊端,那就是没有根据地。这些弊端,农民军的首领未必看不到,但是他们没有更好的生存手段而已。只能是走到哪算哪,一路走一路吃。一路走一路破坏。这种形式的作战。对于中原的经济具有毁灭性的破坏力。只要流寇经过的地方,必然是白地一片。

    陈燮进入走神状态的时候,应娘总是很识趣的退出去,不让任何人打扰。历史进程并没有被陈燮打乱。天灾对于明末太要命了。流寇不断的被打败。又不断的兴起。就算没有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也会有别的人出来带着这些没饭吃的百姓去抢。

    解决流寇的根本办法,陈燮知道。上一次进京,本来也有给朱由检尽力帮忙的意思。可惜的是。朱由检绝对不是一个好队友,在对待臣子的问题上,他的掌控**太强烈了。陈燮很不喜欢他这种性格,本事不大,还要什么都拿在手里。最后败光了家底,白白便宜了“我大清”

    敲门声打断了陈燮的走神,看看帘子外面道:“进来吧,你客气啥?”

    应娘掀开帘子进来,万福之后道:“老爷,奴家不是有意打扰您想事情,朱巡抚来了。”

    呃,陈燮楞了一下,朱大典怎么来了?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有很意思的。贪官一个,没有他不敢捞的银子,但是他在国难当前之时,选择了战死殉国。,明末这些大臣,要说没能力其实不对,他们没有把国家治理好的关键,是利益关系在作祟。文官集团和缙绅集团,在明末扮演的就是一个从国家身体上吸血的角色。

    尽管很烦这些家伙,陈燮还是决定见一见。名义上,朱大典是自己的上司,从朝鲜回来后仅仅去照个面就闪人,陈燮实在是有点太欺负人了。

    朱大典上任之初,就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做,老于宦海的朱大典一开始就决定以静制动。等他真正接任之后,才知道登莱巡抚是个什么角色。登莱两地是个很奇怪的地方,跟大明的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一般的巡抚,上马管军事,下马管文治。到了登州,军事上根本插不进去收,各县的守备就算不是登州营的出身,也都跟登州营穿一条裤子。文治方面,倒是很容易接管,但是真的到了做事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也没什么事情要他来做。

    登州的胥吏效率很高,别的地方每年两税忙的脚不沾地,在登州根本没这个麻烦。只要把去年的账本拿出来,瞅一眼总数,交代下面的官员几句,然后事情就办完了。保证税收的银子一两不少,盐课也一样,别的地方拖欠严重,登州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时候。到日子就去大发钱庄,看看户头上存了多少银子,然后开个票据派人送往京师的大发钱庄,搞定!整个办事的团队,好像跟大明其他地方完全是两种人,没有一个人要在税收上做手脚。

    最初朱大典也不适应,秋粮收了之后,把税收齐了交上去。正在纳闷怎么没人在其中做手脚孝敬他一笔的时候,管钱粮的胥吏拿着个账本找到管钱粮的师爷,请他在一个地方上瞧一眼,看看上面的数字之后,签字都不用,手印也不必。就是告知一声,有这么一个事情。

    然后,朱大典就分到了一万个银圆的存折,需要用钱,随时去钱庄取。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