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游击将军常时仁,就能带着七八千人去湖广剿贼。一个守备带四千人不稀奇。实际上是两个守备,以林雅为主罢了。

    大道上烟尘滚滚,正在行军的甲子第二、五两个营的守备,并肩二骑。看看地图,学过比例尺的这两位,面露得意之色,林雅笑道:“还有五十里不到,传令赶到中都扎营。”

    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天色已经暗淡。命令一下,各部队纷纷准备火把,准备连夜行军。登州营的火把都是事先做好的,松油浸泡过的布条缠好了,用牛皮纸包裹,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点上。

    关宁军和登州营的关系不错,当初在滦州,祖宽就见识过登州营的彪悍。出于情面,他的跟着卢象升和杨廷麟在城头上等候。三天行军三百里,奔赴战场的壮举,大明好像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做到。也就是纯骑兵的关宁军骑兵能做到这一步,但是没法比较啊。

    远远的看见黑夜中的火把时,卢象升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呼吸急促的看着这支在黑暗中举火而行,宛若长龙的长队。大明可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在夜间行军打仗。一般都是早早的就扎营,夜间不肯动半步是常态。上一次在郧阳,登州营就玩了一把凌晨出发,绕行敌后的把戏,那也是趁黑出行的狠招。这一次,再次看见登州营夜间行军,想到这支军队不受文官控制,心里非常的难受。

    走下中都残破的城墙,卢象升上马,缓缓往前。其他人赶紧跟上,打着火把往前去。前方传来马蹄声,一骑飞至,远远的翻身下马:“登州营先头部队暂领指挥林雅,见过各位大人。”林雅大步上前,英气逼人的立正,抬手横胸敬礼。

    卢象升和杨廷麟都见识过了,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去费劲纠正了。卢象升走上前道:“辛苦了,陈思华到了哪里?”林雅道:“如果不出意外,中军天黑前能到固镇。”

    “桧水干了么?”杨廷麟问了一句,这不是小事,河流干枯意味着明年的春耕要完蛋。

    “河床龟裂,断流不是一天两天了。”林雅的答案太沉重了,杨廷麟重重叹息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大明这几年,真是太倒霉了,天灾不断。

    前方部队停止前进,卢象升好奇道:“队伍怎么不走了?”林雅回头望望,笑道:“正在扎营,登州营有军令,过城不入,以免扰民。”卢象升和杨廷麟只能相视苦笑,别的部队这个军纪,那值得大书特书。登州营这个军纪,那就让人担心了。

    “这样也好,你回去吧,抓紧休息。”卢象升只好作罢,本打算让登州营进中都的。杨廷麟这时候追问一句:“等一下,登州营带了多少粮食?”

    林雅楞了一下,立刻回答:“我部随身携带七日口粮,这是单兵携带口粮的极限了。辎重队落在后面,正常情况,应该携带足够我军吃一个月的口粮。登州方面,出发前走海路送了一批口粮出来,应该到南京了。”

    杨廷麟眼珠子都红了,登州营的口粮是啥?炒面啊!那玩意真是太实在了,顶饱!其实是他理解错误,登州营不吃这个,这是给难民准备的。第一批走海路送来的,都是战斗部队的口粮和弹药。下一批走海路来的,才是炒面。李国助已经接管了郑芝龙在大员的基业,正准备往那边移民呢。不过这都得等到打败高迎祥再说了。

    回到中都凤阳的卢象升,一直眉头不展。杨廷麟知道他担心什么,却没法子开解他。因为他自己同样也担心这个问题,登州营的强大,对于大明来说,是不是一个好事?站在文官的立场,肯定不是好事。问题是,登州营的存在看,客观上遏制了建奴,打击了流贼。

    单纯的军事上看,大明强烈需要登州营的战斗力。但是就大明现有生态结构看,登州营是个不折不扣的破坏者。尤其是在“礼”字上,打破了文官对武将的绝对压制。这种以平等的心态面对文官的举动,在文官看来就是在破坏“礼”。

    正月初四,午后,陈燮率部出现在中都城外的时候,卢象升和杨廷麟以及本地官员,都没有出迎。出迎十里的是祖宽和罗岱。面对陈燮,祖宽的姿态不敢摆的太高,关宁军很牛逼不假,但是在登州营面前,牛逼不起来。

    “陈大人,卑职等奉命来迎,辛苦了。”祖宽早早的就站在路边等着,看见陈燮出现就迎上去。就算是祖大寿,对上陈燮也都得客气的不行,就不说他了。

    “祖将军,辛苦了。怎么好劳你来迎接。”陈燮假假的客气一句,对上祖宽,真没必要客气。关宁军在陈燮的面前,真没什么底气。罗岱上前拱手,他不是邓玘那个愣头青,对陈燮的礼数做的十足。

    “应该的,应该的。总督大人在城内望眼欲穿了,就盼着登州营的来到。”罗岱行礼之后,小心翼翼的说话。生怕把陈燮给得罪了,杨廷麟有交代,就盼着陈燮的炒面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主动请战

    第三百四十九章主动请战

    带着卫队,陈燮没有丝毫停留便进城面见卢象升。戏文里经常出现一个词“满门忠烈”,简单的四个字,无数的血泪铸就。卢象升为首的卢家,恰恰大明走到尽头的时候,为数不多的满门忠烈。在面对一个王朝即将倾覆的时候,卢象升、秦良玉、孙承宗这三位为代表的历史人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满门忠烈。尤其是卢象升,因为与杨嗣昌的刁难,死后八十天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陈燮的内心极为复杂。卢象升和杨嗣昌的矛盾,体现在对待后金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卢象升是坚定的主战派。因为政见的不同,死后还不肯放过,杨嗣昌此人可见一斑。

    第一眼看见身材高大的卢象升站在台阶上迎接自己的时候,陈燮脑子里闪过的是关于他的史料。这一瞬间走神了,竟然没有先行礼,卢象升也挺纳闷,因为陈燮的表情不是那种傲慢的态度,明显的一瞬间出现了呆滞。

    可能是想起之前在郧阳的不快吧,卢象升心里暗暗叹息一声,面无表情的咳嗽一声。

    陈燮面带肃然,抬手横胸:“登州总兵陈燮。见过督师。登州营四日急行军三百里,奉命赶到,听候督师调遣。”大概是因为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太光辉了,陈燮下意识的收齐了对待其他文官骄横的嘴脸。

    虽然没有像别的文官那样下跪行礼,但是陈燮的态度很好。这一点出乎了卢象升和杨廷麟的意料。下意识的,这两人都觉得,陈燮可能是海外出身,不习惯下跪行礼而已。

    想到这里,杨廷麟上前一步道:“陈思华,流寇东犯。我军缺粮。素闻登州富庶。此番可有多余的粮食接济友军?”

    呃,听到友军这个词,陈燮楞了一下,看看卢象升。

    “我军只有三日口粮了。杨赞画心急如焚。故有此一问。”卢象升也想看看陈燮的反应。所以顺着话这么说。陈燮露出明白的样子,点点头道:“最迟两日,我军辎重可至。即便加上中都驻军。也够吃半个月的。前往徐州之前,卑职已经安排人走海路运送口粮二十船,想必已经进入长江,卑职立刻派人前往接收。”

    卢象升和杨廷麟互相看看,眼睛里都是无法置信的意思。这哪是什么骄横跋扈的登州营总兵陈燮啊,这也太好说话了。虽说卢象升手下的兵力汇聚之后,加起来也就是一万多,但是这一万多人吃喝拉撒,每天都不是什么小数目啊。这就答应让出粮食来了,这怎么敢信啊?要知道,这会哪都却粮食,江南不缺,粮食都在大户手里,张国维头发都白了也没凑多少。

    “此言当真?”卢象升的音调陡然提升,陈燮肃然立正:“军中无戏言。”

    “好,那就等两日,然后大军南下迎敌。”卢象升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手里没粮食,士兵饿肚子打仗的事情他可是干过的,在湖广的时候,就出现过断粮三天,他带头不吃,打仗冲在最前面,就这还打赢了。不能不说文臣出身的卢象升生猛的很。

    这个时代打仗,情报的传递快不起来。明知道流贼东进,卢象升与众将商议军情的时候,首先还是要做一个判断。卢象升拿出明朝版的地图时,陈燮的腮帮子抽了几下,叹息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