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房里烟雾缭绕的时候,十有**是一群武将扎堆,而且还是中外都有。除了坐镇凤和旅顺的王启年、常时仁没到,其他有分量的都到了。其中最早一批家丁,现在都是在混教官。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文化素质不行,在陈燮的麾下,没有文化水平低了很吃亏。这也就是苏皓宸、常时仁、李云聪、林雅、翁正清、王贲这些人爬的比较快的原因了,就是读书多一些。

    “中丞,新编制的新兵,共计一百个加强队,接近三万人。用来取代运河沿岸的漕运卫所倒是足够的,问题是这些新兵识字率太低了。济南不比登州啊,读过书认得一些字的人,都不愿意当兵。”王贲说话的时候颇为苦恼,文盲学什么都慢。这批新兵真是让他伤脑筋,说心里话,宁愿去打建奴,都不愿意带新兵啊。太痛苦了!

    “新兵训练营不是有夜校识字班么?难道效果不好?”陈燮心里也是很郁闷,大明人口是不缺,打造近代军队,不单单是人口多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如果是识字的士兵,一般训练个三个月就差不多了。不识字的士兵,训练三个月其实问题也不算太大,但是要想从中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基层军官,那就太难了。太祖那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锻炼队伍的方式,在大明这个地界,其实还是挺实用的。问题是,跟什么人打?

    “效果很一般,乙字营也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各部队的军官,都是靠家丁学堂出来的毕业生在撑着。这些当兵的文盲,让他们吃苦不是问题,让他们识字,那真要命了。”苏皓宸在一边也很无奈的接过话,他看来是没少为这个事情操心了。

    陈燮琢磨了一番道:“这个问题必须改善,今后每一个队一级的战斗单位,都要配两名文化教官。识字这个事情,还是自觉自愿。学的好的,要鼓励,给于物资奖励。你们不要小看这个,一个士兵有没有文化,差别还是很大的。在部队里办识字班的事情,作为今后全军一个重要项目来抓。要在部队中形成一股热爱学文化的风气,我们不要求士兵能学成一个秀才,能粗通文字,勉强书写就行。陈燮以登州营起家,大家要看到,一旦军队形成这股风气,将来影响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代人。这些当兵的退役之后,对他们的子女肯定有影响。”

    婉玉在一边刷刷的记录,在一群老爷们之间,吸二手烟也不在乎。陈燮主意了这点,讲了一段之后,掐灭香烟,淡淡道:“都把烟掐灭了,今后在公共场合,有异性的时候,不许抽烟。这一条,写进军规。”实际上这一条的出**,形同虚设。这帮老爷们哪有机会在公共场合遭遇女性,只有在陈燮这里,才用的上这一条嘛。

    苏皓宸看见陈燮的眼色,立刻会意道:“整治漕运各卫所,自然要先从山东治下着手。运河三大卫所,山东境内有两个,南直隶一个。考虑到重叠管辖的问题,不要去刺激张中丞,我们要整顿的只有平山卫和任城卫。山东都指挥使那边,中丞得知会一声。任城卫在兖州府,只能是中丞亲自走一趟了,别人去怕是镇不住场子。卑职去东昌府,打着中丞的旗号,还能吓唬一下人。还有一个大河卫在淮安府,暂时只能先不去管它。”

    陈燮点点头,淡淡道:“本宪上任大半年,一直埋头练兵,地方上的事情都没去管,也不打算去管。让他们自生自灭就是了,出了乱子正好有借口收拾他们。漕运的重要性,这里就不重复了,本宪亲率一万新兵,亲自走一趟兖州,就当是新兵野外拉练。苏皓宸,你带一万新兵去东昌府,怎么办都明白了。识趣的,给条生路,不识趣的,让刺刀说话。登州营就这个规矩,没那么多唾沫星子去浪费。现在还需要一个时机,回去之后做好准备等命令。”

    这个军事会议开完了,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陈燮回到后院住所,这里有身份的女人就俩,顾喜一个,应娘一个。这俩女的各有事业,白天都在外面忙,天黑才回来。这会,怕是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陈燮就不去打扰了。

    信步往居中的大院子东边的院子走,这地方本该是正房夫人盘踞之处,这不是没有正妻么。院子门口,应娘上前迎接道:“老爷,常家的两个妮子,在后面的一个院子里等着您。要不要去看看?”

    陈燮嗯了一声道:“你觉得如何?”应娘笑道:“奴家觉得如何不重要,还得您看了才算。”

    陈燮摇摇头:“就算长的跟无盐嫫母似得,也得留下她们。我得做出一个样子,给一些人看看。你去带来瞧瞧。”陈燮现在有两个老窝,一个是张家庄的老窝,那地界是玉竹和雨荨的地盘,应娘不好伸手。济南这边,应娘自然就不客气了,全盘都是她在布置。她做的这些事情,都跟陈燮说过,得到默许才会去做。

    女人上了年龄,就会疑神疑鬼,人老珠黄了担心自家的地位。陈燮对应娘比较宽容,她的作用可不小,不仅仅是情报部门掌握在手,还有元中,现在是锦衣卫在南京的千户了。

    两个小女生并肩坐在床上,互相靠着肩膀打瞌睡。年龄都不大,这会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瞌睡一点很正常。应娘进来的时候,两人一起睁眼,看清楚来人的样子,立刻站着低头说话:“奴家常芷(常兰),见过元姨娘。”

    陈燮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眯着眼睛想心思,后院的事情真是太复杂了,陈燮不愿意去多想。应娘能管起来,陈燮还巴不得呢。什么自由、解放之类的东西,在明朝好像没市场啊。手里捏一本《史记》在装文化人,其实陈燮也确实又看。看史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看人性。历史上记录的事情,是过去的事情,但也是现在的事情,将来的事情。不断的重复而已,归根结底在历史中扮演主角的,是人性和利益。不明白这一点,历史再熟都是白读。

    应娘领着两个子不过一米五左右的少女进来,陈燮抬眼一看,比较标准的明朝打扮,襦裙在身,盘了发髻。跟着应娘一道上前道福:“奴家见过老爷。”

    “抬起头来!”陈燮现在彻底的进入了角色,说这种话一点心理压力都木有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挖一个大坑

    第三百八十五章挖一个大坑

    两张一样的脸,一样微微慌乱的眼神和故作镇定的表情。没有化浓妆,简单的抹了点唇红,五官颇为精致,谈不上惊艳,但是胜在长的一模一样,表情惊人的一致。看看这身装扮,已经绞过眉眼,做好了被宠幸的一切准备。

    小小年纪,就要为家族做出牺牲,封建礼教真是太混蛋了。

    “晚上我还有点事情,你们先回去休息吧。应娘留一下,我有事情。”实际上大明的人,就好这一口啊。十六岁以前没跟人家,那就是老姑娘了。这个时代真是太万恶了!为啥我会觉得不错捏?

    陈燮不是什么良心发现,而是确实有事情要处理。离开这么久,堆积的事情可不少。两女失望的退下去,回到住下的院子里,由各自的丫鬟伺候着躺下的时候,都睡不着了。心里有事啊,老爷验过货,为啥不下手?难道是因为长的不和老爷的心意?别看她们小啊,争宠之心很强烈的,这是深入骨髓的东西。

    “兖州府那边的情况,你掌握的如何?”陈燮等到只剩下应娘和婉玉的事情,才问出这么问题来。应娘示意婉玉去把门带上,门关上了,婉玉站在陈燮身后安静的听。应娘压低声音道:“开春以来,旱情很严重。兖州还算好的,曲阜那边情况也不错,其他地方就很严重了。现在看来还算平静,最多一个月。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稍稍引导饥民,事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故。具体时间,奴家也说不清楚。还得看火候!”

    陈燮阴沉着脸不说话,心里在琢磨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跟曲阜的孔家有关。孔夫子是圣人,这是时代的产物。是统治者需要才会有的圣人。能成为圣人,还得感谢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府,不然谁愿意要这么一个整天让国家自我削弱的思想泛滥?

    “两千年的门第,根深蒂固。不着急。我保证不着急!”陈燮犹豫了。说话都有点滞重,是不是要继续那个计划,实在是太难决断了。

    “奴家原来想着,兖州各地饥民无食。派人潜伏其中。煽动饥民就食于兖州府。”说到这里。应娘闭上了嘴,陈燮回头看了一眼婉玉道:“登州方面的粮食储备情况如何?”

    婉玉不慌不忙的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