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权利斗争之中,最终亲手把自己玩死了。

    罢官之后的温体仁,第二年就死了,在家里病死的。

    温体仁下台,受益者闪亮登场,兵部尚书杨嗣昌。内阁里又换了一批人,刘宇亮、薛国观、傅冠同,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

    山东,秋收顺利结束,朱由检下诏,免去山东四府的夏秋两税。真不是朱由检大方,而是捞了不少进口袋了,真不好意思了。登莱两府的税收和盐课,也没见他免了。指望朱家的皇帝舍财,你做梦去吧。

    “逃过一劫”的山东文武,在这个秋天开始的时候,迎来了一个新的考验。

    河南发生蝗灾,然后奔着山东而来。消息传到济南,陈燮立刻把一干官员都叫来开会,现在陈燮在山东的威望绝对足够,这个会议开的很顺利。

    “我们战胜了旱灾,平定了民变,保住了夏收和抢种。由此可见,天灾并不可怕,只要上下齐心协力,一定能抵抗天灾,渡过难关。”陈巡抚慷慨激昂的发言,山东军民齐上阵,紧急从南直隶采购大批鸡鸭,放入田间吃虫子。黄河沿岸,田间地头,夜间设篝火。与此同时,官府发布命令,五斤蝗虫的尸体,蒸熟晒干之后,能去官府换一斤杂和面。

    因为上一次的官场地震,山东上下官员不敢怠慢,立刻行动起来。大批粮食从登莱两州运往山东各县。几十万山东军民,不分昼夜的扑杀蝗虫,老人孩子都出动了。

    这个时代的百姓,其实拿蝗虫没啥法子,认为是上天的降罪,不能杀蝗虫,免得蝗神降罪。陈燮才不管这个,亲自拿着一把笤帚,带着官兵去杀灭蝗虫。有杂和面做诱饵,巡抚、三司带头,百姓也不管什么神不神的。

    蝗虫飞过黄河,密密麻麻的一望无际。所过之处,草根都啃的干干净净,何况地里的青苗乎?一场人类和蝗虫之间的大战开始了。

    “我叫你吃青苗,我叫你吃庄稼。”陈巡抚亲临第一线,挥动着笤帚,一下一下的不停的打死蝗虫,并让士兵沿河查探蝗虫的卵,挖出来杀灭。数万官兵全部出动,严防死守。陈巡抚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吃住都在灭蝗的阵地上。大大的鼓舞了山东军民的斗志。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斗,蝗灾终于被控制住了,尽管有两个县因为蝗灾粮食绝收,但是官府说到做到,用杂和面换了大量的蝗虫干。

    蝗虫干被装上车,运往登州,在一个黑心作坊里,用水利磨成粉末,这是高蛋白啊。这些高蛋白,加入面粉、玉米粉、土豆粉、番薯粉,制成杂和面,大量的发往受灾严重的县。同时还送去大量的番薯、玉米、土豆的种子。一边赈济百姓,一边抓紧抢种一批庄稼。

    上下一心,军民一致,把灾情带来的后果降低到最小。这个事情被宋光兰写成一片锦绣文章,大谈蝗灾跟天无关,乃是自然之力也。山东军民不久齐心战胜了蝗灾么?这奏折可不是白写的,这是在间接的为朱由检说话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章新总督

    第三百九十六章新总督

    秦始皇的玉玺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朱元璋搞出的“奉天承运皇帝”,这些套路在历史上被统治者翻来覆去的玩,目的就一个,巩固政权。皇权天授,别人就不要想了,安安心心的当顺民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反正天都站在皇帝一边。

    既然天都站在皇帝一边,那么旱灾、水灾、地震这些自然灾害来了怎么办?你得有个说法啊,都说了天跟你站一边的。自然现象在这个时代,可是大问题的。一般情况下,不论是非,肯定是皇帝做的不好。上天发怒了,降罪于人间警示。

    明朝很多历史事件,都跟天象扯上了关系,文官集团没少从天象中获得好处。什么意思呢,跟皇帝干,有时候肯定是干不过的,像什么成化、万历年间,为了继承人的位置,皇帝和大臣干的不亦乐乎。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谁更牛,是老天爷。比如成化年间,泰山地震,一巴掌就把皇帝给放倒了。你看,你要换太子,天都不答应,赶紧洗洗睡吧。

    正所谓,成也天命,败也天命。反正这个时候大家都信这个,你说这跟皇帝无关,皇帝老子第一个就不答应。

    不过这个事情也得分时候,这不河南、山东爆发蝗灾,一边啃的赤地千里,一边是人力战胜了天灾。所以呢,宋光兰这些人在写奏折的时候,就强调了蝗灾是自然之力。非天意。要是天意,我们怎么干的过?所以呢,皇帝肯定没失德。山东的灾情能控制,那是地方官得力。河南的灾情没控制住,那跟山东就没关系了。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半个大明在闹旱灾,河南、山东又来蝗灾,朱由检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份奏折可谓久旱逢甘霖。有了下台阶的朱由检,借题发挥。直接给著名嘴炮河南巡抚王家祯拿下了。这货真是好玩。上任之后先上奏,我本事有限,你让我干总督我肯定玩不转,给个巡抚干干吧。朱由检还算够意思。给他个河南巡抚。

    旱灾、蝗灾。这些都不说了。现在最要紧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张献忠等巨寇在湖广、陕西、河南、江北这四个地方,来回的溜达乱窜。搞的官兵疲于应付。要不是登州营出马。一路去了安庆,一路坐镇凤阳,张献忠这些家伙,就敢惦记过江。

    说一千道一万,还得先灭了流寇。几个省的兵马,需要一个总督。于是,一个叫熊文灿的倒霉蛋被选中了。实际上熊文灿有点自己找死的意思,这货是靠招抚起家的,在福建招抚了郑芝龙,然后郑芝龙比较能干,灭了刘香等一批海盗,打败了荷兰人。东南沿海平静了,熊文灿也调任了两广。郑芝龙被登州水师收拾了的事情,郑芝龙是不会自己汇报的。反正都和谈了,一切都过去了,熊文灿功劳一点没少。

    本来在两广呆的好好的,熊文灿典型的看人挑担不费力,喜欢自吹自擂,如何如何。赶上杨嗣昌推荐了熊文灿,朱由检派个太监去看看这货如何。熊文灿有内线,提前知道朱由检派太监来办事,具体干啥不了解,反正有这个人来了。

    于是熊文灿热情接待,酒席上大概是喝高了,谈到流寇的事情,桌子拍的山响:“诸臣误国,如灿往,……令鼠辈至是哉?”意思就是,别的大臣都白给,我来,怎么都不会闹成这个局面。这太监一听这话,高兴了,拍着大腿道:“非公不足办此贼。”

    考察结束,吹了牛皮的熊文灿,硬着头皮要去上任了。

    济南,城外。地里的小米虽然长的很磕碜,好歹还能收个一百来斤。夏收之后,得了赈济的百姓,勉强扛到了秋收,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就得看秋收的。

    谢老庆一大早就起来了,全家动员,要去收庄稼。夏收之后,粮税免了,交了地主的租子,家里也没剩下多少口粮,多亏了官府救济的杂和面,一家人熬到了秋收。还记得夏收之时,一群穿着绿皮的兵来到地里,免费给他家干活。带兵的官老爷,还对他讲,卫所有不少官田没人种,可以去租一些来种,今年不交租子,明年开始交三成五的租子。

    大概是官老爷为人和善,谢老庆就信了,跟着去了千户所,真的租到了四十亩旱地。千户所还提供了种子,告诉他就种这个了,怎么种很简单,一教就会。后来真的有人来教怎么种番薯,怎么种玉米,怎么种土豆。自打新的巡抚老爷来之后,这些当兵的变的真是好啊。看看他家种那么多地吃力,来了一百多个小伙子,一天的功夫帮着把地都种了。倒了,一口水都没喝就走了。

    一家十三口,起早贪黑的干啊,总算是等到了秋收。谢老庆心里记下了那个军官,根本就没想过别的问题,比如,他家走了狗屎运,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新作物种植大户典型。而且还是陈老爷亲自带队照顾的典型,整个济南府那么多典型,就这一户是陈燮亲自上阵作秀,整不好都是怪事了。

    一家人刚到地里,谢老庆眼前便是一亮,那个军官老爷又来了,叉着腰看着地里的庄稼,自言自语的嘀咕:“不行啊,没化肥不给力啊。”化肥是啥,谢老庆是不知道的,忙不迭的上前要磕头,被军官老爷拦住道:“老人家,别这么客气。今天我既然来了,这四十亩地的活,小伙子们全都包了,你让人给带路,让他们送家去。”

    谢老庆连声谢谢道:“自打登州来的陈老爷做了中丞,咱济南府的百姓,这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