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贼将灭,八大王覆亡不远。臣请另派贤臣,主掌剿贼战事。待闯贼灭,臣请南下,坐镇江南。为大明万年基业计,开海禁,兴工商,革新教育,刻不容缓……。”这是一份主动请辞去剿贼总理的奏折,就等李自成覆灭之日,陈燮便移师江南。

    为什么会选择江南,很简单,民间有钱。这个时代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就是江南等沿海地段。要给大明带来新的思维,就必须选择江南作为一个基点。

    陈燮没有等的太久,当日夜,李自成困兽犹斗,以残存之精锐骁骑为先导,向东北发起反击。林雅好整以暇,张网以待,枪炮声在大红山区响了一夜。

    天明时分,枪炮声渐渐的停了。突围不成的李自成,这一次算是走到了尽头,五百余人被困在一个山头上,周围是数千登州营的士兵。这个时空,李自成和高迎祥的命运意外的相似,都是在最后时刻,被困在一个山上。但是两人的选择不一样。

    登州营没有劝降,李自成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带着最后是数百骑兵往山下发起冲击,山上还有百余妇孺,默默的等待这命运的判决。冲向列队整齐的甲字营,蒙上一只眼睛的李自成,面目狰狞,口中嚎嚎的不知道叫着什么。随后跟着他的人,都是这些年不离不弃的兄弟,老婆孩子倒是留在了山上,李自成让她们去投降。这一次,没有人选择杀女人了。大概是没有时间吧。

    密集的枪声作为最后时刻的迎接,一头冲向山下的李自成,倒在了半路上,身边的人越过他,冲向最后时刻。冲锋道路上最后一个骑兵倒下的时候,枪声才彻底的平息。但是远远地依旧有枪声在响,零零星星。

    看着最后时刻,发起悲壮冲锋的李自成和他的部下,林雅的表情很复杂,眼神也很复杂的看着身边露出讨好笑容的顾君恩,李自成在夜间被困,自然是他的情报带来的功劳。黑暗中,这家伙带着下人,壮胆往军前凑,报上姓名后,见到了林雅,通报了李自成的藏身之所。

    百余妇孺,这个时候选择走下山,在刺刀面前,一个女子走到阵前,大声道:“我听说登州营是仁义之师,所以壮胆来说话。我们都是他们的女人,请允许我们给他们收尸。”这个女人姓高,她的要求不算太过分。

    林雅允许她来到自己面前,苦笑道:“这位大姐,你的要求我不能答应。不过,我可以答应保证你们的安全,不会有人欺负你们,但是,你们得交出财物,接受我们的安排,今后你们都可以有一个平静的生活的地方,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明百姓,安静的生活下去。”

    李自成死了,高一功死了,李过死了,顾君恩活下来了,女人们也活下来了。这大概就是陈燮给这个时代带来的一些变化,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必然结果之后,家人都不得好死。

    诸贼首级送到襄阳,陈燮看都没都看,就让人快马送往京师,并送上自己的奏本。

    一个枭雄死了,一个阶段结束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将来临。(未完待续……)

求月票并说两句

    年关了,事情多。更新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上有老小有小的中年人了。

    嗯,顺便求一下月票。

    过年期间,每天一更吧,实在是没时间。初三吧,应该可以恢复正常更新了,初一初二,突击走完亲戚。

    最近一段平贼内战的章节,实在没心情去细写。历史人物,没有好坏,只有成败。实在不好去评价他们,只能靠臆想去给他们一个潦草的结局。

    写到这里,新的历史阶段来临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跪求

    第四百六十九章跪求

    一场冷雨之后,江南的寒梅开了。下关码头上的官员们列队整齐,在江风中瑟瑟发抖。

    人群中的史可法,一张脸阴沉的吓人。最新的邸报上,陈思华自请辞去剿贼总理一职,陛下准了,任命其为辽东、山东、江南三省总督,革新大明财赋制度,推行咨议局制度,以此三省为试点,冠以特别行政区之名。

    邸报上还有一段陈燮和皇帝之间的对话,意思是朱由检挽留陈燮在京师内阁任职,陈燮婉言谢绝。并建议,阁臣总领天下国计民生,在履历上应该有在外官各个级别任职的经验,同时有翰林的经历优先。也就是说,文臣要如内阁,必须满足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这个人不管你的履历多漂亮,你得从七品县令做起,然后一步一步的到巡抚。没有这么一段经历,在竞争中就会被优先淘汰。

    这个建议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议论纷纷。史可法看了邸报上的消息后,立刻上奏京师,一口咬定陈燮这是“乱政”。攻击陈燮乱政的同时,史可法也不忘记顺带攻击了首辅周延儒,认为他启用待罪之身的马士英为江北巡抚一事,也是乱政。

    为岳父丁忧期满之后,史可法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回到漕运上去,这会的漕运总管是朱大典。而且真正能管的地区也仅限于扬州、淮安等地,进入山东就没他什么事情了。运河上收费的事情,史可法倒没去攻击。朝廷太缺钱了。

    陈燮总督三省的消息传来,身为江南御史的史可法,又上了一道奏折,请朱由检收回成命,不要搞什么特区,当前的朝廷大局是维护稳定局面。这份奏折石沉大海,京师里的吕大器来信跟他说,陛下对这个奏折很不满。对一干阁臣说,当前西北还在剿贼,各省灾民需要赈济。朝廷正是用钱的时候。某些人不提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专门找能解决问题做事情的麻烦。这样的人,也就是能做个言官了,真让他做点实际的事情,必将一事无成。

    这话没有点名。但是指向很明显了。史可法为人怎么说呢?刚直和迂腐的混合体吧。这一点。《南明史》对他评价不高。尤其时在拥立的问题上。史家对他的评价可以说很低。

    因为弹劾了陈燮,人人都觉得史可法要倒霉了,所以这个时候他一人站在那里。大家都保持了一段距离。史可法倒是无所谓,这是认死理的人。节操指数很高,但是做事不行的那种。这种人呢,做言官还是很不错的,谁都敢弹劾。不过话说回来了,你得看他弹劾什么。

    应天巡抚朱大典,算是陈燮的老熟人了。为什么是算呢?两人之间实际上的交集真不多,朱大典在登莱做巡抚的时候,除了银子没少拿,与陈燮没啥来往。这次陈燮拒绝留在京师,而是来了江南一事,确实让人很不理解。朱大典也不理解,那是入阁啊。之前陈燮顶一个大学士的名头,实际上没有在内阁干过一点事情。

    西北剿贼的格局,现在基本上很稳定了。李自成被灭之后,各路大军挥师往西,登州营留在河南和湖广,一方面继续稳定地方,赈济百姓,大量移民。另一方面,登州营在这链各个地方呆着,请张献忠来他都不会来啊。所以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头,现在一直在陕西和四川之间打转转。陕西只能在汉南一带溜达,再往深入,孙传庭和秦军不是吃素的。四川方面也一样,秦良玉和秦翼明,死死堵住了入川的道路。蜀道难,这话不是乱说的。这个时空,张献忠可算是没服气深入四川了,就在两省交界的地区转悠。

    以前张献忠的苦手左良玉被砍了,现在换上了贺人龙等四位襄阳整军之后的将领,灭了李自成后,这四位的军队再次整训,冬天来临之前,离开了襄阳,进剿西北流贼。

    在这样的大局之下,大明的乱局终于看见了平定的希望。如果是渐渐是剿贼,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难的是有粮食来赈济,这才是最关键的治本。

    对于陈燮调集大批粮食赈济的事情,朱由检内心深处感到了这位女婿一颗对朝廷的忠诚之心。这不是十万八万石粮食,这是上百万石粮食。获悉陈燮在河南和湖广赈济之后,朱由检在京师召见陈燮时,提出以山东船舶司三年的收入为抵押,换取粮食一百万石,用于赈济各地的灾民。陈燮答应了,实际上朱由检心里很清楚,按照太监们的汇报,三年的收入,别说百万石粮食了,就算是陈燮替皇帝养的那四支军队的开销,三年的收入都不够啊。

    陈燮答应之后,山东方面立刻行动了起来。联合商号加上大发钱庄,这两个商业机构爆发出来的能力,简直让人震惊。短短半年的时间,百万石粮食,先后运抵山西、山西,交给洪承畴和孙传庭,解决了大问题了。

    在京师呆了半个月时间,朱由检每天都找陈燮去谈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