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舞蹈。

    陈燮坐着没动,眼珠子盯着舞娘那个细腰。仅仅依靠腰力。就能急速的摆动两个胯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疾风骤雨一般的扭动摇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大明的舞蹈可没有这种类型的,讲究意境的舞蹈。看上去明显没有这个来的给力。

    对于陈老爷这种**堕落的生活方式。这园子里没人敢管。每天缩在温暖的屋子里。看舞蹈,喝点老酒,小日子日润的是一塌糊涂。不过这种滋润。随着京师来的一份文书,不得不暂时结束了。文书的内容是朱由检的意思,主要有两点。第一,希望陈燮对江南的军务进行整顿,拿出一个样板来,解决大明军队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二,明年的乡试要开始了,希望陈燮能够拿出一个科举改革的方案来,不要像过去那样,八股取士,一群书呆子当官,对国家没什么好处。最后,朱由检还为女儿说了一番话,媺娖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只管说话,不要把她一个人丢在南京。

    呃,看到最后,陈燮有点无语。南京不远的,朱媺娖那个性子,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的。嗯,看来还是自己的问题,陈燮反省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还是怠慢了小公主了。实际上还是因为朱媺娖要孩子心切,陈燮看她年纪小,不敢让她怀上。

    客观的说,八股取士的问题很大,但是有一条是必须承认的,那就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模式。就跟高考一样,有人呼吁取消高考,那不是扯淡么?说句不好听的,难道取消了高考,恢复过去的九品中正制么?那不是开历史的倒车么?所以,科举还是要继续的,只是要改革一下考试的内容,而且还不能一下就该太多,一点一点的改。不然这天下的读书人都得去上吊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清末的科举废除的过于急躁,直接导致了天下读书人的离心离德,加速了清政府的覆亡。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是能一触而就的。这天下,总归是要用读书人来管理的,难道你让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来管理国家么?这不现实啊!

    陈燮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一点一点的去改变。不管怎么做,先得回南京去,于是下令收拾收拾,准备返回南京。走之前想了想,还是把四个舞娘留在了华亭,带回去真不好说明白,公主万一发飙,陈燮都未必能奈何她。

    回到南京,已经是十一月中。夫妻见面,一番寒暄,陈燮进了书房,朱媺娖立刻拿来一份邸报道:“夫君,这是父皇最新的上谕,您觉得这个决定如何?”陈燮拿过来一看,立刻就皱起眉头。还是跟科举有关的事情,朱由检的性子太急躁了,这个上谕的意思,就是向天下的官员征求意见,如何改革科举的问题。其中有一些话说的很重,“国家抡才大典,本为选拔贤达,代天子牧守一方,管理举国政务。然,现有科举,只考经意,不问实学。取中者,多有不识农桑,不知数字。在朝中,不能为君父分忧,在地方,不能安抚一方百姓。”

    改是要改的,但是不能这么着急。陈燮发现一个问题,朱由检对文臣的耐心,真是越来越差了。大明的问题很多,就像一个久病的患者,来猛药没准就治死人了。

    陈燮亲自磨墨,让朱媺娖来执笔,口述道:“陛下,大明的问题很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一个久病在床的患者,要治疗,必须先稳定病情,然后补身体,等身体好转了,再下猛药,这样才能承受的住,而不至于出现生命危险。臣在三省所为者,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先解决了财政问题,确保今后朝廷的财政收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至于拿不出银子来。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一点一点的解决问题。江南军务,臣可以代劳,日后天下文武不容于臣,臣大可远遁海外,替陛下背这个黑锅。但是科举的问题,就不能这么着急了。窃以为,应该进行小小的改动,还是以八股为主,加入一些农学的内容就够了。这一次,农学的比重占一成就应该差不多了,乡试之后,春闺之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农学的内容,两成便为上限。多了则未必能发挥正面的作用。殿试之时,加入一些算学的内容,比例一定要小,有一成便可。这样一来,读书人能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等到下一次科举,适当的增加比例,期间不能停止造势,强调官员在任期间,不单单要安抚一方黎民,还要在具体的政务上有所作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设一个新的部门,统计局。这个局存在的意义,就是统计全国各项经济数据,包括人口,粮食产量,税收等等,作为今后内阁施政的参考。同样,陛下作为天子,也要督促内阁,不单单只是盯着地方上安定就行了,还要考虑到民生的问题。大明天子与士大夫共治理天下,这个思路是不对的。纵观历史,凡是改朝换代,真正发挥作用的往往是最低层的百姓。大明的百姓,不到活不下去,是断断不会铤而走险的。所以,大明要长治久安,江山永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让百姓有一口吃的。只要百姓有一口吃的,大明的江山就是铁打的。针对这个阶层,进行一些适当的照顾,这才是内阁今后的主要工作方向。”

    陈燮这封信写了很长,足足有一万多字,朱媺娖的手都酸了,换了两个宫女来替换才写完这封信。总的来说,这封信的核心内容就一个,能够撼动大明江山的阶层,肯定不是仕这个基层。大明天下的普通民众不造反,谁来都是白给。眼下大明的旱情还在继续,经历了中原混乱的民变,大明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而不是操切的去大改科举。

    陈燮用白话文来写信的目的,就是要用最浅显的道理,说明这个事情。说到底,大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还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关键问题就是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

    至于陈燮在江南做的这些事情,无非是一种局部的改变,并不会过于影响大局。就像改革开放一下,先从沿海地区搞起来,然后慢慢的影响内地。这个过程,可能是三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肯定不会太快。等到陈燮在沿海地区,培养出一个新的阶层,并且具备了强大的力量之后,更深层次的改革都不用去推动了,这个阶级本身就会去抢着为自己谋求利益。

    还没有等陈燮开始动手整顿江南的军务,在海上跑了二十五天之后,西劳经的舰队出现在了巴达维亚的海面上。海面上密密麻麻的白帆,立刻惊动了巴达维亚的总督约翰。

    舰队开始减速,摆出一个一字长蛇阵,两千吨的旗舰湖广号上,西劳经正在看着一艘从巴达维亚港口内出来的快船,船上的人挥舞着白旗,快速的靠近。(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六章抢抢抢!

    第五百零六章抢抢抢!

    大明的海军出现在巴达维亚海面的时候,整个城市都乱成了一锅粥。这个是啥年代?是荷兰人纵横七海的年代。说的不好听一点,他们不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可以,古老的东方帝国,给人印象中是一个并不重视大海的内陆国家,突然间就爆发出来了巨大的海上力量。

    这事情该怎么理解?接到消息的约翰总督脑子直接就乱了。不是说在和谈么?难道说,明帝国的决策层,不接受和谈?不管怎么说,接下来的事情还得面对。下令各炮台做好防御准备,组织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派人去接触这个不请自来的舰队长官等等事情。流水一般的把事情吩咐下去之后,约翰总督来到了城市中心教堂顶上,这个地方地势比较高。

    站在这个地方往海面上看,望远镜中能看见明帝国特有的日月旗号,红旗和黑色的图案,非常的醒目。默默的数清楚这海上的战船之后,约翰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来的这支舰队,丝毫没有预兆,他知道明帝国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没想到敢于主动挑衅强大的荷兰。

    巽达加拉巴港口内,荷兰商战船数量不多,只有十三余艘。这不是一个迹象的数字。被堵在港口内的船只,这时候最大的依赖就是两侧的炮台上面的24磅炮和18磅炮。可以肯定一点,如果强行攻打,炮台将重创明帝国的舰队。问题是。爪哇这个地方四周都是海啊,人家随便在哪里登陆都可以。

    “搞死的,希望强森能带回好消息。”约翰总督自言自语,强森是他这里的传教士。派他出去,那是因为在欧洲,传教士总是被人尊敬的职业,不至于对方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