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诉太子殿下那些话的原因,陛下只能通过看奏折和朝会来了解国家的情况,在此之前也没有在民间走动过,所以很容易被一些堂而皇之的道理蒙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太子的教育方式要改变,多往各地去看看,多了解一些国家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直呆在深宫之内。太子对国家的现状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将来登基之后,就可以把握朝政的脉络,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臣子蒙蔽。这一点,西汉之初的做法,值得借鉴。”

    朱由检听到这里,多少有点失望。陈燮是变着方子告诉他,陛下就不要轻易出京师了。同样的道理,从陈燮的口中出来,朱由检就能听的进去。换成别的大臣,肯定不会这么说。明朝的大臣都差不多的德行,巴不得皇帝整天呆在宫里,哪里都不去,他们也省心。尤其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这个路线被贯彻的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了。要不怎么会出现正德那么乱来的皇帝呢?这不都是被臣子们逼的么?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拜托,人家是皇帝啊。君臣之间,是需要一个平衡的,一旦失衡了,国家就不正常了。这个道理,明朝这些君臣没一个搞明白了,不是臣子强大的让皇帝憋屈,就是皇帝强悍的让臣子每天上班之前留遗言。

    “可惜了,爱卿不能长留京师,朕不能日日请教。”朱由检又来了,陈燮听着苦笑摇头道:“陛下,臣在朝中,发挥的作用不如在外面。开海也好,收商业税也罢,其中利益太大,换成别的臣子来办这个事情,陛下放心,臣都不能放心。臣在外,先把局面打开,关系捋顺了,拿出一个合理的规则,最大限度避免有臣子在中间做手脚。”

    说到这个,朱由检立刻表情一振,接过话道:“对,就说说这个,爱卿是打算怎么来避免贪污的问题。眼看商税和开海带来的巨大收入,朕高兴之余,心里也担心啊。”

    陈燮总算是把朱由检领上了自己想要谈的领域,皇帝主动开口问,陈燮再说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臣以为,事情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也不复杂。这个事情,臣其实已经在做了。”说着陈燮微微一笑,朱由检一拍大腿道:“朕明白了,爱卿说的那个咨议局,不就是监督官府的作用么?”陈燮点点头,一副陛下果然聪慧的神态,朱由检真是怎么看这个女婿都顺眼。

    “国家需要银子,商人有银子,但是谁都不傻。我把税交了,官府拿着银子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这能甘心么?肯定不敢信。开国之初,商人的地位不高,那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大小决定的。绝对不是那些大臣们说的什么商人会带坏人心,看看都是什么人在经商就知道了。朝中的高官勋贵,家里经商的比比皆是。商人对国家的贡献大了,相应的就应该提高他们的地位,不能在像以前那样,经商是贱户。所以呢,要给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位,这个跟开国之初太祖执行三十税一的道理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工商。之所以后来演变成少收商税甚至不收商税,那是因为大臣们的立场站歪了。他们用与民争利为借口,就是不想从自家的口袋里掏银子,绝对不是什么为了国家社稷着想为出发点。明年中,咨议局的选举就要开始了,到时候议员们行驶监督的权利,官员们自然会小心免得被抓了把柄。做事,自然就会收敛。当然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贪腐,关键问题还是要国家坚持不懈的正视这个问题,对贪腐现象要像太祖那样,严刑峻法。臣以为,现在国家大体上还没有稳定下来,将来慢慢的改变比较合适。眼下的关键,还是先把监督机制建立起来,打造一个模本,今后各地照着来就是了。有了社会地位,工商界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工商业发展了,国家的钱袋子就满了。有一个问题,陛下必须要注意,对待工商业,绝对不能竭泽而渔。这也是臣给商人社会地位的主要原因,一个国家农业再怎么发展,给国家创造的利益都没法跟工商业相比。臣根据去年下半年的商税数字可以断定,明年一年的商税,就能赶上国家的田赋。最多五年,商业税的收入,就能两倍于田赋。陛下,你仔细想想,将来有一天,国家免掉了一切土地税赋,那是何等的局面?真的有那么一天,工商业的税收足以让国家不用再收土地税赋的时候,大明的万世基业也就稳如泰山。再想一想,百年之后,后人在看史书的时候,会怎么看陛下开创的局面?即便是尧舜在世,也不能说免掉土地税赋吧?”

    话说到这里,朱由检浑身的血都沸腾了,朱慈烺不太明白,但是他看看朱由检激动的样子,就差手舞足蹈了,心里不难猜到此刻皇帝的心情。

    “朕,能看见那么一天么?”朱由检自言自语。(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一章羞刀难收

    第五百二十一章羞刀难收

    朱由检这皇帝当的,一直都是个苦逼的角色。当皇帝当到新衣服就一套的程度,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如此,历史上的明朝还是完蛋了。这就像一个苦哈哈,刚混上窝窝头顿顿有的饱饭,突然有人跟他说,将来你会是个亿万富翁差不多。

    如果别人这么跟朱由检说话,肯定一个大嘴巴子扇过去,你TMD忽悠谁呢?有这么侮辱别人智商的么?但是陈燮这么说,朱由检就觉得这一天不远了。甚至生出一个念头,朕的有生之年,真的能做到天下免田赋么?真的能么?这时候,朱由检的视线转向了那个本该出现起居注史官的位置,这才想起来,本朝的这个职务取消了。这么精彩的一瞬间,怎么能不记录下来呢?真是可惜啊!说着对王承恩道:“刚才的对话,记录下来。”

    王承恩忙着奋笔疾书的时候,朱由检又道:“爱卿,朕能看见那一天么?”

    陈燮想了想道:“很难,因为这一天会来的很难,但是不能因为难,我们就放弃努力啊。陛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一句话又把朱由检给点燃了,是啊,一万年太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留待将来吧。

    命令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铎、屈可伸侍班;礼部侍郎方逢年,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林曾志讲读;编修胡守恒、杨士聪校书。这是朱慈烺的教育班子,这次对话结束第二天早朝之前,这些人跪在皇极殿外,死活不肯起来。

    群臣不明所以,他们也不说话。就是跪在那里不动,一个一个的面色凝重。首辅周延儒急急忙忙的去求见朱由检,正在准备上朝的朱由检出来道:“爱卿何故匆匆而来,等会就早朝了。怎么连这么一刻都等不了?”

    周延儒如实奏报所见之后,朱由检把脸黑了下来,怒道:“一群腐儒。正经事情不上心,这等事情却要跟朕较劲。除了一张嘴就是满口道德文章,他们还能做什么?大明都变成这样了,他们还要阻拦朕改良储君的教育制度,其心可诛,其心可诛。来人,传朕的旨意,一干人等不顾大明社稷之根本利益,无能无耻。统统摘了乌纱帽。贬为庶民。”

    这话说的咬牙切齿的,周延儒一听就急了。别的事情可以顺着皇帝,这一口气把侍班讲读官班子全都打发了,这事情可就不能不管了。所谓天家无私事,这事情作为首辅是必须要争一下的,否则就不称职。

    “陛下息怒,能说说究竟怎么一回事么?”周延儒还算讲究说话的方式,朱由检听了稍稍缓和道:“朕自登基一来。痛感作为一国之君,不知民间疾苦。不明财货之道,偏听偏信一些大臣为了私利的奏报。以至于国家财政艰难,内困外焦。说起来朕也不怪臣子们有私心,是个人都会有私心,还是朕对民情了解不够的缘故。昨日朕让太子拜陈思华为师,并决定今后太子每年抽出三个月的时间。到下面去看看,了解了解民情。结果这些位大臣怎么说都不肯接受,一个一个闹着要辞去职务。他们也不想想,大明没有陈思华,哪来的现在这个安定的局面?他们拿什么来跟陈思华比?既然如此不知自爱。那就不要怪朕无情了。”

    朱由检一通说,周延儒明白了,这是留着面子的话呢。这些东宫的侍讲们,肯定说了不愿意与陈燮为伍的话,这才触怒了朱由检。今天跪在皇极殿门口,这就是来逼宫的。他们大概觉得,皇帝不会为了一个陈思华,把大家都开出了吧?可惜,这些人根本就没想到,在朱由检的心目中,一万个这样的大臣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陈燮来的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