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副大家都懂的表情。

    “听说你在早朝前。提了一个什么新的章程,赶紧现在跟大家说说。”朱由检这么说,大臣们的表情都有点严肃了,陈燮这个预算制度,看起来是很美好的,实际上谁知道呢?这家伙。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啊。

    陈燮笑道:“奏本倒是写好,一整套的文字,这里也说不清楚。回头臣让人送进宫内,陛下花点时间看看。”朱由检听他这么说,就知道这小子没安好心。这是冲着大臣们去的。

    散朝了,陈燮自然走不掉,给王承恩留下了,跟着进了宫,一份奏折已经摆在了朱由检的桌上。朱由检也不说先去看,而是先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陈燮道:“权利需要监督!而且是全方位的监督。现在各省、各府、各县的主官,权利太大了。三司之间相互掣肘,导致效率低下,然后才有的巡抚一职。臣以为,总督、巡抚,权利都过大了,必须加以限制。这个限制,主要就是体现在财政上。但是这个限制,又不能表现的过于明显,引起了全面的反弹,所以要批一件财政预算的外衣。总的来说,就是让各省以及京师的各部门,每年都拿出一个明年要办什么事情,要花多少钱的预算。有了这个预算,各省花钱就有数了,朝廷监管起来也方便。站在督抚的立场看,这个预算下来后,款子到位,他们做事情也方便和灵活了。”

    朱由检这才道:“好,朕明白了,现在就开始看,你先回去吧。”

    陈燮走的很轻松,他知道只要这么说,朱由检就一定会动心。实际上这个财政预算制度,跟吏治的关系不是太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贪官污吏有的是手段来贪污。这份制度报告里面,埋藏的最大的陷阱,其实还是咨议局。一年的财政预算下来后,报请户部审核,陛下通过了。看上去最终的权利在皇帝的手里,但是一旦超出预算的时候,再打报告申请追加预算,对不起,你要给跟省咨议局解释了,咨议局认可了你的追加报告,才可以上报户部。

    还可以在做预算的时候多做一点嘛,呵呵,对不起,省财政预算的报告,必须要得到咨议局的认可,半数以上省议员投票通过,才能上报京师,作为有效的政府报告出现。这坑挖的很大,根本就不是看上去那么滋味美妙的东西。朱由检又不傻,等他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后,他会比谁都积极的推动这个事情。推动京师咨议局的成立,不然谁来监督京师的六部和内阁啊。他们可以随便花国家的钱,那不是挖自家的墙角么?

    说到底,这就是一套监督机制,不过是藏在了财政预算的虎皮之下。当皇帝的,当然希望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下面的各级官府每年花多少钱,一目了然。还有人帮助监督,御史这东西不靠谱了,还有咨议局这个民间机构。现在这个御史啊,就相当于纪检部门。不过这帮孙子,弹劾大臣都不要证据,风闻奏事,这个规矩太讨厌了。

    不讲证据是不行的,所以呢,陈燮在这份报告内,还是强调了一下法治的重要性。建议把这一套制度,写进大告之内。还有一个问题呢,陈燮知道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咨议局不排除跟官府勾结起来牟利,这个时候,御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可以用这个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吏治廉政部门。这个部门呢,由皇帝直接掌握,结合现有的锦衣卫和东厂,专职稽查各级官员的贪污问题。而且还重点强调,这个稽查不是做样子的,必须是要落到实处。所以呢,这个部门就不能混的太惨了,你得有一个较高的薪资来作为生活保证。

    朱由检很认真的看完了,中午饭都是随便吃了几口,一天时间就看这个了。黄昏时分,才从椅子上起来,走在院子里遛弯的时候,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个陈思华,脑子里哪来那么多想法,你不能不承认,这些想法都很不错。大明的吏治问题,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过,这个新的预算制度里面,有一点朱由检是犹豫的,就是大幅度提高官员的薪资。做到就算不用贪腐,官员也能过的很不错。这样能根本解决问题么?陈燮在报告里说的也很清楚,高薪养廉,也做不到根治吏治的问题。该**的,还得**。这个制度,只能发挥一点作用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根本还是四个字“严刑峻法”,对贪腐,绝对不能手软。

    即强调严刑峻法,又强调法治,同时还很好的维护了君权。朱由检就是这么理解的,这里面的矛盾,他倒是没看出来。什么矛盾?法治和人治的矛盾。藏的有点深!

    总的来看,对于大明江山而言,这些东西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吏治,确实到了不整治不行的时候了。从这个预算制度开始,然后有序的一点一点的去扭转。大明到了今天,问题真是太多了,朱由检以前是根本就没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陈燮则告诉他,预防比事情发生之后要好,发生问题之后,严厉处置比高举轻放要好。

    是个人就有利益之心,杜绝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他看到下场会很惨。想当年,太祖时期,贪五十两银子就扒皮实草,就这也没能杜绝贪腐啊。所以要多管齐下,尽量采取预防措施。指望人性本来就是好啊,指望人性在利益面前是能教育的好的,那是不现实的。

    朱由检叫来王承恩,把这份报告拿去,印发邸报,交给各部门和内阁看看,让大家都提意见,集思广益。这又是帝皇心术了,无非就是要看看,这些官员的嘴脸了。

    陈燮当然知道自己往死气沉沉的大明朝堂里丢了一个什么东西,这玩意爆炸起来,绝对是往鱼塘里丢炸药包,能炸出来一片一片的死鱼。但是这个事情,还真的必须要做。不然大明现在这帮官员执政,多少都不够他们贪的。

    这么做的后果,陈燮很清楚,但是他现在的身份和境况,不用担心这些。(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二章同样的问题

    第六百二十二章同样的问题

    每日的早课结束后,朱慈烺稍事休息,然后要听姜逢源讲本朝的掌故。姜侍讲学识渊博,这是好无疑问的。只是这个学识,在朱慈烺看来过于局限性。你要是让他讲经史子集,他能滔滔不绝的讲一天,都不带打磕巴的。但是你要问他,大明应该如何避免当今发生的民乱之事,他却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法子。说来说去都是轻徭薄赋之类的话,难道这就能解决问题么?事实证明了,这些手段都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天灾一起,百姓就得揭竿而起。

    朱慈烺还是很耐心的听他讲本朝成祖年间,迁都京师的必要性,以及京营编制问题,说道于谦回复成祖年间的京营制度,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核心:强干弱枝。封建帝皇最重视的是什么?很显然,就是皇权的稳固。

    为什么会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难道说是皇帝糊涂了么?其实不然,无非还是要尽最大的限度,削弱武将对皇权可能产生的威胁。

    朱慈烺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些厌烦的神态,姜逢源看的清楚,立刻补了一句:“本朝的陈国公,非常人也,乃是前所未有之特例,不可作为常理看待。”朱慈烺想了想道:“为何不从制度上着手,解决军队的问题呢?即要保持战斗力,又能避免将领坐大。”

    姜逢源露出欣慰的表情道:“太子殿下能这么想,真乃大明的洪福也。臣以为,以文驭武之道,不可轻动,正如臣所言,国公爷乃特例……。”

    朱慈烺听不下去了。站起来道:“好了,先生就说到这吧,本宫有点别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这货跑去问陈燮了。就是看不上这班饱读诗书的侍讲,要去问陈燮。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朱慈烺跑到陈燮家门口,被韩山带人给拦住了,笑眯眯的拱手道:“殿下,公爷有吩咐,今日一律不见外客。”朱慈烺一听就急了,赔笑道:“我不是外人,我是来看外甥的。”理由很强大,韩山愣神的瞬间,他就抹进去了。随后的太监。跟着一路陪笑脸,挡住韩山。

    一路往里走,进了后院就听到一阵笑声,朱慈烺进来一看,陈燮正在陪着一妻一妾在说话,笑声是两人发出的,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引得两人发笑。

    陈燮讲了几个段子。都是带点色的,两女听到面红耳赤的。但还是在笑。听到脚步声,陈燮看了过来,见来的是朱慈烺,露出不耐烦地表情道:“韩山是干什么吃的。”

    朱慈烺赶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