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7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的明显。大户人家,送到义务教育去学习的孩子,基本都是旁支和庶出,在家庭里面地位不高的孩子。这还是看在免学费的面子上。女子读书自愿这一条,那就更难推行了。明朝的女性在家里,就是一个家长的附属品。卖儿卖女都是很正常的年代,哪有什么自愿不自愿的。就算不要学费。也没几个家庭愿意供女娃读书,不如早点嫁人算了,或者送进大户人家做丫鬟。这些问题看上去跟希望工程关系不大,实际上有密切的联系。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很多人比罗七都惨,还欠着一辈子都还不上的高利贷的有的是。哪有钱来供孩子读书。

    困难的家庭各有各的的情况,一些家庭就算能支撑孩子念书,也不愿意花书本钱。男娃尚且如此,何况女娃。这也就是为何松江府的女校,至今收下来的学生不过三十人。这还都是出身大户人家的女娃娃。

    “当前希望工程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解决农村高利贷的问题。什么利滚利,驴打滚,借一次钱得还上一辈子,子孙后代还得跟着后面去还。在登州的时候,这些问题基本都解决了,我们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解决低层农民生存压力的问题,在江南乃至全国推广义务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根据一个月的调研结果,工作组迫切的希望,能够借用官府的力量,割掉这个在广大农村长期存在的毒瘤。”

    李平的汇报总结,第一刀就落在了宗族和民间高利贷上。认为这两个现象,严重的阻碍了义务教育的推广,也严重的阻碍了基层民生的改善。

    比起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次要的问题其实也很迫切,那就是民间的人口买卖现象。把人分成各种属性,并且终身制,这是封建王朝古来有之的弊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贱籍。明朝特色的还有匠户、军户、医、阴阳等等,这类人的户籍属于终身制,子子孙孙都得继续。

    义务教育在遭遇这一类人的时候,很难发挥作用。不是不想让孩子读书,而是就算是你读书有成,还得回来干这些活计,生下来就注定他们的职业了。

    陈燮在登州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很突出,当时的应对是提高这些人的生活待遇,杰出者解除匠户的籍贯,给一个小官做做。在辽东,陈燮是淡化处理,就当这些户籍制度不存在。在南洋,陈燮直接废除了这些制度。但是在江南,这些制度依旧存在,就算是在当今匠人的待遇大大提高的时候,照样解决不了他们社会地位低下的现状。

    说实话陈子龙给这些年轻人吓着了,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一直存在,而且非常之尖锐。明朝的匠户制度进行过改良,但是匠籍没有改变,本质没变,其他再怎么变都没用。还有就是贱籍的问题,“臭秽不堪,辱贱已极”这是对贱籍的定位,而且不是一个朝代这么定位的。可以说整个大明,除了陈燮这里,没有人会去管他们(她们)的死活。顺便说一句,这两种户籍制度,在清朝被废除了。

    至于宗族权利和高利贷的问题,在陈子龙看来反倒没那么刺激了。年轻人们提出的问题,还有解决的方案,把陈子龙彻底的镇住了。

    “加强乡镇权利机构的建设,打击弱化宗族和民间士绅的权利,消灭高利贷的恶习,这些都需要从法律上明确。因为实现的时间可能相对的漫长,所以显得更为迫切。户籍制度的问题,我们一致认为,可以较快的进行改变,所以是次要的问题。”李平最后进行总结陈词,每一个字都狠狠的砸在陈子龙的心头。他家就是大地主,家里就有放高利贷的事情,买卖人口更是常见的情况。总而言之,大明的百姓为何叫草民,人命跟草芥一般不值钱啊。

    打死陈子龙都想不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义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等到这个调研结果出来一部分之后,就变成了对明朝低层制度的一个探讨和批判。陈燮到底想干啥?陈子龙在会场上已经不是震惊了,是惊恐!

    “大家做的很好,你们的调研结果,充分的展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学会和使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实际问题,并且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我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简单的看待,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而且是生活在人群之中。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要带着理想和热情,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冷静理性。大明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性的全部解决,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将来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不会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可以毫不惭愧的说,我们的一生,都在为中华的富强和民族的进步而努力。”陈燮在最后时刻,说了这么一段话。

    这是一段大白话,在陈子龙看来毫无文字的华彩可言,但就是这一段大白话,却在他的脑海中轰鸣,如洪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

    “我们的事业,一定要实现,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实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陈燮的结语,配合一个刚劲有力的手势,气势如虹。会场顿时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散会之后,懵懵懂懂的陈子龙回到了自己的办事房,久久呆滞不动。一直到随从送来公文,这才从呆滞中拔出来。陈燮在会上没有说太多,就是短短的一番话,却在陈子龙的脑海里描绘出另外一个世界。属于陈燮的世界,也属于陈燮的事业。

    以陈燮为首的一群人,他们所作所为,与大明传统格格不入,他们有不同的道德价值体系,他们有更为明确的目标。他们努力实干,他们朝气蓬勃,他们属于另外一个世界。

    陈燮说的每一个字,都在陈子龙的脑海里不断的重复,最终横扫陈子龙内心深处的诸多痼疾,使之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潮澎湃。最终选择了站起来,快步的走去陈燮的办事房。

    “阁部,你们的事业,能算上我一个么?”陈子龙颤抖的嗓音问,陈燮站起,露出微笑,握着他的双手道:“欢迎之至!今后请不要称呼阁部,可以称呼我为同志。因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同志。”

    后来陈子龙才知道,陈燮私下里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叫“复兴党”。君子不党!陈燮却在搞一个党,这是与圣人教诲相悖的地方,但是陈子龙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过去那种洁身自好,朝纲不振就退隐的做法,在陈燮这里,都被列入了软弱妥协的队伍。(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四章说法不一

    第七百零四章说法不一

    脱下传统的文人儒衫,还上一身简易便行的奇装异服,陈子龙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走出住所,陈子龙也投入到了这一次调研之中去了。大明有太多的现实问题,以其像过去那样,在风月场所指点江山,不如投入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去,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国家。

    朝廷上关于南直隶和湖广的争吵终于结束了,大明内阁在多次的会议后取得了一致,上报皇帝核准。因为没有了司礼监,大明内阁的权利大增,但是这种军国大事,还是必须要经过皇帝的同意。文臣的权利看起来在新制度下越发的强势,实际上因为军队的改革正在进行,兵部队军队的管理权利被一点一点的剥离。

    就在这个时候,一份来自江南的奏折,再次引发了朝野的纷争。大明内阁大臣之一的陈燮,上奏朱慈烺,阐明其观点,过去的户籍制度延续至今,已经跟不上大明发展的节奏,成为了发展的阻力。故而,要求陛下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废除贱籍、匠籍。并且表示,“此举关乎大明之未来,迫在眉睫!故请陛下及诸位同仁,慎重起见,从速办理。”

    拿到这份奏折,朱慈烺的反应不强烈,内阁的反应就跟火山喷发似得。周延儒直接就伸手去揉眉心,姜逢元按着胸口,洪承畴拍桌子跳脚,其他人倒是平淡,但是表情都露出愤怒。这都是陈燮给气的,这是祖制,要改不是不行,但是你好歹先跟大家商量。看看这份奏折上是措辞,讨论“废除”。不是讨论“是否废除”。

    看上去是一份不温不火的奏折,实际上这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浓浓的强烈意愿。赶紧的讨论,赶紧的废除,别让我多费事,没时间跟你们磨牙。你眼睛里还有陛下么?还有内阁么?

    京师吵翻天了,陈燮却在做另外一个事情。一支船队抵达华亭后,开始往船上装军火,忙活了三天,才算是把荷兰人采购的军火装船完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