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8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华。嘴上留德!”杨廷麟抗不住了,知道的越多,心里越虚。面对别人还行,面对陈燮的时候,很多看上去天经地义的东西,都被撕下了虚伪的面纱。

    “好,不说了。”陈燮这才放过这个家伙,拿去桌面上的一份谈判出来的产物,掂了几下道:“按照我说的修改吧,海关作为一个独立机构,不受内阁约束。包括辽东在内,大明沿海各省开海口岸设海关,华亭、辽东两地海关税收分成方式不变,其余各省海关税收,五十年内三七分成,五十年后二八分成。嗯,交给议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吧。”

    杨廷麟一看这个意思不对,赶紧举手道:“思华,内阁总该有个过问的权利吧?”

    陈燮不屑的歪歪嘴:“财务上可以派人监督,别的就不要提了,这是底线。你别再说了,别叫我看不起你。”这话说的太毒了,杨廷麟脸上火辣辣的,但是一点反驳余地都没有。人家说的都是实话,船舶司在内阁和内监的手里,搞的乌烟瘴气的。站在朝廷和内阁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说实在的完全可以不用做任何变化,打破一个体系风险不小。问题是杨廷麟很清楚,陈燮一旦决定的事情,就算内阁不答应,他也有的是手段迫使内阁就范。说的难听一点,海外联盟的海上力量,就算不能做到滴水不漏,也能让大明的船舶司形同虚设。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更要命的是海上贸易的航线,陈燮想切断吃独食,还不是跟玩一样的?现在是陈燮带着大家一起玩,惹急了他,大家都没得玩,陈燮一个人照样继续玩下去。

    说到底还是实力和利益的问题,没有实力的内阁,离开陈燮的配合,根本就玩不转。一旦陈燮转头支持朱慈烺,分分钟回到大明初年的局面,陈燮还在能在海外抱着手看热闹。如果不是陈燮同样要限制君权,相互间连合作基础都木有。

    残酷的现实面前,杨廷麟只能选择低头,不过嘴上是不肯认输的,依旧放了一句狠话:“此事了解,内阁怕是要闹翻天的,朝野之上,杨某这个骂名是背定了。”

    陈燮把眼睛一圆,杨廷麟赶紧哈哈哈大笑起来,站起道:“好好,就这样罢。”

    实在是心虚的厉害,对于一个看穿一切的对手,根本就硬气不起来。这一次的合作,不仅仅是海关增收那么简单,实际上是一次利益重新分配和洗牌。这帮人玩这个熟练的很,肯定舆论开路,然后是廉政公署出面,最后才是司法机构介入。整个过程就是大家排排坐分果果,陈燮虽然看上去拿了一份先走了,实际上今后的海关机构设置等等,都是陈燮的活,他们就是坐享其成。或者说,大明这些权贵,一直都在吃现成的。

    陈燮表现的非常强硬,杨廷麟知道没什么好谈了,顶多在一些细节上扣一点,大方向乖乖的顺从。都说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对手,这一点体现在杨廷麟对陈燮的了解上。多年的交情,说的严重一点是过命的交情。要不怎么不是别人来呢!

    当年两人的交情很好,脾气上也对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前算是好基友加合作伙伴的组合,随着杨廷麟入阁的那天起,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这种变化,才导致了亲事日期一推再推。

    说到底人还是利益生物!不管在什么位置,都无法避免。年轻的时候还会热血冲恼的不计利益,到了一定的岁数和位置,考虑问题肯定是先从利益入手。要不怎么说,人这一辈子,只有在校园才能交到知己好友呢?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同学之间的交情很少有利益因素。这个节段的好友之情,弥足珍贵!因为等你走上社会,再想结交一知己,难比登天。

    杨廷麟的内心也是无限遗憾,陈燮在东瀛登基之后,以朋友的身份坐下来一起喝茶聊天的机会,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从今天开始,杨廷麟要为大明的利益,为一个阶级的利益,站在陈燮的对立面。以前呢,还可以幕后操作,现在是没可能了。

    喝着陈燮亲手泡的茶,杨廷麟突然有一丝淡淡的感伤在心头弥漫,盯着碧绿的茶叶在玻璃杯的底部安静的沉睡,良久才道:“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坐在思华对面,如此安静的嗅着茶香,看着窗外的景致。”

    陈燮看了一眼窗外,火车站这里可不是什么安静的所在,要不是现在军队戒严,这里必然是人潮人海的场面。“患得患失的儿女情长不适合你我,既然走上这条路,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也不要指望我会心慈手软。”陈燮无情的打断了这货的文青小资情绪的酝酿,让他回到现实中来,认真的去面对接下来的一系列较量。

    从基友到对手的这一段过程,固然有令人回味的故事,但是此刻的杨廷麟,面对的是陈燮平静的表情和眼神中坚定的意志。“盐!怎么办?”杨廷麟还是开口了,这个问题无法回避。盐的事情,别说这个时代了,即便是现代的中国,也是国家专营的买卖。其中利益之大,看看盐商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知道了。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阶段的食盐价格长期处在低位,那就是新中国。

    大明现在的盐价格就是一个三角形,陈燮的势力范围内,盐的价格控制在一个低位,粗盐的价格已经稳定在五文钱一斤,对着铁路的出现,辽东的粗盐价格直接跌破五文钱,现在按照现在的价格,相当于华元的五角一斤,而且还是几个继续下行的姿态。(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七章不欢而散

    第七百八十七章不欢而散

    相比之下,大明疆域内,从东往西,价格曲线呈一个向上的斜坡,一路走高。隔着一条黄河,盐的价格能差出十倍来。济南粗盐的零售价五角,开封的价格是五十文(五元)。巨大的价格差距,导致私盐泛滥几乎是一种必然,为了利润铤而走险者屡禁不绝。

    同样是盐,只要是从官方渠道流出的价格,不管进价是多少,卖出去的价格便宜不了。官商勾结,坐地起价,根本不管百姓死活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明食盐市场的现状就是这么个局面,陈燮不是神仙,他可以把银行的触角延伸至大明的每一个大中城市,却无法统一全国的食盐价格。唯一能做的就是东南沿海的食盐生产,通过自身强大的生产里,把别人从这个行业中挤出去。

    控制了食盐生产,卖出去之后却无法控制零售价。总体来看,大明的盐价,比起之前要低了三成,这也算是陈燮对大明百姓不小的贡献吧。

    食盐这个东西,一直都是官营,但是陈燮崛起之后,渐渐的把官方势力挤出了生产这个环节。甚至对个别不知道死活的家伙,还采取了暴力手段人间蒸发之。最终导致盐的生产这一块,完全脱离了朝廷的控制。盐引这个东西,在生产地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

    当然了,该交的税也是一分不少的,问题是这个里头利益那么大,看着眼红的人太多了。杨廷麟代表内阁以及一个阶层站出来,提到食盐的目的一目了然,就是这块肥肉不能吃独食。

    回到过去的状态肯定不要想了,陈燮绝对不会买账的。这么大的利益。足够陈燮起兵造反了。但是又不能看着陈燮把持所有大宗的食盐生产,这个事情必须大家好好谈谈。

    杨廷麟提起盐的问题,陈燮也颇为蛋疼,大明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机器对盐商(利益集团)的约束力不大。扬州刺案之后,两淮的盐商遭到重创。各路盐场纷纷倒闭,算是大明食盐生产行业的一次超级地震。

    陈燮的初衷不是搞一个全国的食盐统一价格,这个想法很美好,但是在大明的现实很骨感。没有强力的国家机关和盐业公司这个执行机构,食盐的零售价根本就不可控。

    “你说怎么办?”陈燮坐直了身子,目光闪烁,眼神到处释放寒意。盐这个东西,陈燮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只要保证他的工业用盐就差不多了。但是这个想法是不能对外说的。在登州开设盐场的初衷和现在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语了。对盐场的吞噬进城,陈燮都没操什么心,下面的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自觉的投入。说的不好听一点,陈燮连盐场这一块每年多少进项都不管的,牙根就没想到杨廷麟会提起这个事情来。

    “海关之事,内阁可以全力配合,但是食盐买卖这一块。还请思华高抬贵手,交还户部。”杨廷麟还是习惯性的提“户部”。陈燮明白他的意思了,不动声色的站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