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9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后的世界开启了和平发展的高速期,各国之间的矛盾,不再动不动就用武力解决。当然了,整个世界范围内,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欧洲各国为了殖民地,与当地的民族独立者战斗,在大明帝国联盟的内部,也有类似的战争在不断的爆发。这个时空的世界大战之后,没有发生所谓的全世界范围的民族独立的显现,因为都被帝国主义镇压了。这个时间轴上,德国那个大胡子也没有搞出他的革命理论来,而是成为了一个改良主义者。提出的思想不是革命推翻,而是在内部进行改良。具体为什么,大概因为欧洲没有成为世界的主导,大明一直压着欧洲很难受,大胡子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为了欧洲利益,大胡子几度奔走世界,串联欧洲各国,首先提出了欧洲一体化的概念。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反思,战争这个沉重的题材,成为文艺作品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两个对立集团,都创作了大量的相关作品。两者之间都在反思世界大战给地球带来的创伤,区别是欧洲高调的歌颂陈灏,认为他是五百年来最伟大的人物。

    反之,在大明内部,则还是把陈燮摆在第一位,陈灏不过是“小陈燮”。就算他活到九十九岁,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还是“小陈燮”。两个大集团之间既对立又合作,最终的胜利者是时间。1945年,大明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且成果的爆炸了蘑菇弹第二代,次年,欧洲先后突破这两个领域。两个巨大的集团之间,1970至1975年之间,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双方不断的共建互信,不断的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全球贸易时代来临了。

    1980年,这个时空的第一个互联网出现在大明,随后就像瘟疫一样向全世界蔓延。1990年,地球村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八章再来一次(大结局)

    第九百一十八章再来一次(大结局)

    这个时空的大明经历太多了,陈燮不可能一次性看完。走马观花的看了目录,扫了一眼感兴趣的要点之后,天已经黑了。睁眼看见自己躺上一张老旧的藤椅上,身边是正在抱着电脑看剧的吴琪。

    窗外是灯火辉煌的夜色,肚子饿了,打电话叫外卖?陈燮还是决定出去吃,顺便仔细看看这个城市。之前的一路上,还真的没有太仔细的看过。

    “我们住的这个地方,现在叫江宁区。距离市中心有点远,好在房租便宜。”吴琪很啰嗦,陈燮歪歪嘴,看着夜晚安静的街道上,没有几个行人。心里不免纳闷,不行找了一圈,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正在开业的饭店进去。

    出来的有点晚,已经快九点了,饭店里吃饭的人不多,也就两三桌的样子。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肥头大耳的。“老板,我看你这地方还算不错,怎么吃饭的人不多?”

    “这位小哥有所不知,看见没有,沿着马路往前走一段,就是南京大学的分校区。我这饭店,平时都是做学生的买卖。赶上放假了,生意自然就差了。”

    老板很健谈,陈燮有心跟他聊聊一直勾着他往下说。说到兴起出,摸口袋发现没带烟,准备去买的时候,老板递过来一支道:“抽我的,还以为你带着女友,不抽烟呢。”

    “唉,大明现在不比以前了,生意确实不好做。我这还算是好的,有学生的生意可以做。再往前走五百米,这点你都看不到人在街上走了。”

    “老板,大明人口三十亿。怎么会没有人?”陈燮不解的问,老板笑道:“小伙子,你是外地来的吧?一口南京官话,说的比我都好。年轻人不爱看新闻,这个我能理解。二十年前,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大明有三十三亿人口呢。大明人口最多的时候,要在七十年前,那会人口三十八亿。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明的人口就一直在减少。知道为什么?”

    陈燮摇摇头,老板摆开阵势,总算有人听他扯这些话题了,劲头十足,口沫横飞:“人口老年化,知道吧?”陈燮点点头。老板笑道:“这就对了,你们年轻人,不爱生孩子,国家怎么鼓励,生育率都上不来。老人呢,一茬接一茬的死去,现在的社会福利那么高,谁愿意受那个罪?”

    这话题陈燮没法接。因为他没有看相关的资料,只能微笑点头。听老板继续扯:“你看啊,一个孩子生下来,一直到十八岁成年,教育免费,每年国家补贴三千元,看病花钱也少很多。生活条件好了。人就精贵,不愿意受带孩子的罪。”

    这下陈燮反应过来了,现在的大明,有点他原来时空欧洲的意思。看来时间轴虽然变化了,但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人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生活条件优渥,愿意早早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个时空还没有计划生育,几遍如此大明的人口也从七十年前的三十八亿,减少到现在的三十亿,也就是说人口一直在负增长啊。

    “现在最可怕的是啥呢?大明联盟内部,条件好的本土和美洲,这两个地方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条件差的印度、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原住民的人口则一直在增长。”

    这个问题陈燮不敢问为什么,那样就会露馅了。一顿饭吃完,老板一直在说,陈燮一直在很认真的听。回到住所之后,陈燮再次打开电脑,搜索各方面的消息才知道,大明联盟的福利政策,各地不一样。大明的福利政策分三个体系,一个是内阁财政部的拨款体系,一个是地方财政拨款的体系,还有一个是保险体系。其中地方拨款体系占了三成,国家拨款三成,保险四成。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收入的高低,决定了地方的福利。

    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点可以肯定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待生儿育女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人未必是不愿意生孩子,而是因为教育成本太高了。眼下大明的义务教育制度很完善,为啥还是不愿意生孩子呢?这个问题,似乎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那就是所谓的义务教育,有点类似原来时空的欧美的义务教育。

    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用来忽悠普通人的。人类社会,精英教育才是根本。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精英教育的起点高,素质教育的地点低。那些鼓吹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人,如果背后没有利益在推动,那都是见了鬼了。陈燮原来的时空,不是有人提出高考走综合素质的道路么?说句不好听的,这么干的结果,就是断了寒门子弟的前途。利益集团固化的一种外在体现方式。类似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真的得逞了,以后出身不好的人别说仕途前程了,就算是想上名校,机会都会少的可怜。时间长了,竞争力越来越小,最后很可能出现“士族”这种东西。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一旦出现类似的格局,距离下一次的改朝换代就不远了。

    “这真是啊!”睁开眼睛,看看依旧在追剧的吴琪,陈燮哭笑不得。现在他不是大明的内阁总理了,连样子都变成了二十岁的时候,顶多就是比以前白一点。就这么一个小年轻,你关心国家大事有个蛋蛋的用,还不如从头来过。

    “吴琪,我是啥学历?”抬头问一句,正在看剧的吴琪头也不抬:“南京大学本科学历,放心,没人能查的出来。对了,你的户口也在南京。我还入侵了内阁总理大人的电脑,在他的电脑内看见一个迁都的动议。”

    “你说啥?迁都?”陈燮激动的叫了起来,大明的京师一直没动地方。

    “是啊,前途。污染太严重了,京师人口五千万,城市水资源压力太大了。1950年的时候,搞的南水北调的工程,但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经过几十年的论证,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迁都南京。经过治理的长江水系,可以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的压力问题。”

    “治理?”陈燮又迷糊了,怎么个治理法?原来的时空,长江水都是黄的,黄河都断流过。“对,治理。陈灏在三次大战结束之后,就提出了治理环境工程的庞大计划。这个计划计划的诞生,得益于他得到了你留下的笔记本。”

    “笔记本?我想想啊,我记得我的一些笔记,都是交给阿喜保管的。”

    “对,就是阿喜的后人,严格的说是她收养的一个女孩的后人。在整理过去的东西时,发现了你留下的笔记,然后从美洲飞往京师,交给了陈灏。三战结束后,大明本土开始了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