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黛玉-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他也没说完,但赵秉和张鑫二人却都明白了过来,不过却是对视了一眼,笑道:“老管家,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没事儿的。安心搁这儿等着变成。老爷许是要过了午时才到呢。”

    见老管家林义还是满脸担忧,赵秉遂又笑道:“不说跟着的那些个家丁护院都是好手,就是跟在老爷身边儿的三管家,张鑫他爹,就不是吃素的!我俩,”说着比划了一下张鑫和自己,才接着道:“加一块儿,也不够他老人家塞牙缝的呢。”

    老管家林义听了这话惊奇得不得了,将二人看了又看,却又莫名的就觉得心中安定了许多。遂又在小杌子上坐了下来。赵秉见老管家的孙儿伢子往他爹身上挤了又挤,心想着这时辰尚早。怕是露气重小孩子受不住,便对老管家劝道:“老管家。时辰尚早莫不如您先回去?”

    谁知这话一说,老管家林义便向他瞪了过来,赵秉只得赶紧解释道:“这不天早露重的,怕您冻坏了身子骨。我们在这儿看着,老爷回来了一准儿去通知您。”老管家林义听了却是理也不理的又转头看向了山路那头。

    一会儿张鑫也见伢子缩了缩身子,便开口道:“老管家,纵是您不怕冷,孩子多小啊,哪儿受得住这露气。莫不如让孩子先回去?”张鑫这话让伢子内心充满了感动啊。可惜他刚点了两下头,就被他爷爷一巴掌拍了下来。

    “回去作甚?!等见着了老爷,给老爷磕完了头再回去不迟。”伢子他爹也憨憨的笑道:“当年我比他还小,我爹就是这样叫我在这儿等的老爷,给老爷磕的头。”说完便哈哈笑了起来。

    这一笑倒是让气氛好了起来,大家伙都觉得轻松了不少。老管家又给大伙儿说起了过去那些个往事,大家伙忙着听故事呢,也就不觉得那么冷了,便是伢子也被老管家抱在了怀里。一时间听着故事便偎在老管家怀里又暖和。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林如海远远的便看到了守在路边儿的一群人。尤其是将怀里的孩子往边儿上一塞的林义。当然此时林义也看到了林如海,远远儿的便起了身,将伢子塞儿子怀里去了,站起来动静太大。将小杌子都掀翻了。也顾不得扶起便向林如海跑了过去。

    林如海见到一双老眼含着泪的林义时,心中也是感动不已的。尤其是林义让儿子将伢子抱过来给林如海磕头的时候,林如海恍惚也想起了当年的事儿。也是在这里。林义带着只有四岁多的大小的儿子,天不亮就守在路边儿上等着给自己磕头。

    一时间林如海的眼中也蓄满了泪水。见当年那小子当真要叫醒孩子时,才瞪了眼林义。伸手阻止了那小子,顺手抱过孩子,递进黛玉的马车里。此处也不是说话的地儿,何贾敏的棺材还跟在后边儿,林如海又与赵秉张鑫见过礼,便继续往归元寺而去。

    归元寺方丈原与林如海便是知交,又提前得了信儿,遂早已将一切安排妥当,专门候着林如海等人到来。故而在归元寺虽留了一宿,却没有遇上任何的麻烦事儿。贾敏的法事,等等一概安置的很是妥当。

    第二日一早林如海便与黛玉一道,告别了贾敏离开归元寺。回到离开一年不到的祖宅,黛玉虽没有任何的不适,却因着在马车里颠簸这些日子显得格外的疲倦,林如海便打发她自去歇息。黛玉想来,林如海许是有话要与人单说,遂不拒绝,告辞离去。

    林如海确实有安排,早早的便打发人叫来了姑苏这边儿的大小管事,将自己的决定细细的与他们说明了一番,众人亦是早已心中有数故无惊讶,具表示服从安排。事后林如海又反复交代了林义赵秉等人。

    第二天林如海便又带着贾琏一道去了林家书院,将贾琏在林家书院中安顿了下来。在贾琏想来,此后他便要在此度过近两年的时间。随行的还有黄季云这位大儒,别说,黄季云到了书院竟是比林如海还要受到欢迎。

    黄季云不便参与林如海公务,此时便借故留了下来,一来可以指点黛玉的功课,二来偶尔可以给这些个林家书院的学习上一两堂课,很有些后世里客座教授的味道。因着他生性随意,倒也没有人觉得不妥。

    此时黛玉也在家中给婉瑜去了信,告知回了祖宅守灵,还顺带着说了祖宅的花园子是如何如何的好。一副娴静淡然的模样。但婉瑜却仍是从心中看出了黛玉那深深的忧伤,既心疼她丧母,又气恼她发生如此大事,竟尘埃落定后才通知她。

    林如海又在姑苏陪伴了黛玉十来日。由于在孝期不能出游,父女俩便难得悠闲的,在一起谈诗论画。偶尔黄季云从书院返回,也参与其中。三人或煮茶聊天,或手谈棋局,或漫步赏花吟诗。当然吟诗黛玉是不在行的。

    黛玉前世曾经学画二十余载,虽是油画且没什么成就,后来更是改修了服装设计。但艺术不仅没有国界,更能够跨越时间的鸿沟。这一老一小师徒二人便常常能被对方的观点所折服,当然也免不了争得面红耳赤之时。那时候林如海便是最好的和事老。

    黄季云见黛玉在画作上见解独到,比之书法,更有天赋,便决定要将黛玉培养成一代书画大家。当然他并不知道,那些见解很多都是后世大家们总结出来的,黛玉不过是拿来主义,如今只算作是学以致用罢了。

    腊月前一日,林如海便准备返回任上,毕竟公务耽搁不得,如今更是暗潮汹涌,林如海逗留几日,也不过是钓鱼而已。遂十一月二十九林如海便带着宋时张正林平林安四人快马返回了扬州。黛玉只站在府门内,静静地看着林如海,看着他越行越远的背影。在心中默默的祷告祈求着相见之日的到来。(未完待续。)

    ps:  黛玉已经回到姑苏避免了年幼上京的结局,但是据原著推算,林如海便是在黛玉上京第三年六月病重召回黛玉的,同年九月初三死的,那么亲们觉得咱要让黛玉在快满孝的时候继续守孝吗?o(n_n)o~这个主意貌似很不错啊!这一来便是四年左右了!不过这样真的好吗?真的好吗?

第五十回 姑苏记事(1)

    自从林如海几人离开后,黛玉便真正开始了闭门守孝的日子。除了贾琏,每过三五天便从书院回来看她一次,便是黄季云似乎也忙碌着什么,只回来给黛玉上了两天的课便不知所踪,好久都没有再出现过。

    黛玉像是突然回到了前世的生活,有那么一段日子,林瑶也是如此,每日里独自呆着很少与人说话。即便身边儿来来往往的人,她也愿意做一个旁观者,甚至很多时候是在走神,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那时候每日里在想什么。

    自从林如海走后,黛玉很多时候便是趴在窗口出神,或者拿着本书,却半日也翻不到一页;或者拿出画具随意的侍弄着颜色,却没有人看出她画了什么。一团团的色彩就那样铺洒在纸上,或浓或淡,或一大块,或只点墨。

    黛玉每日里唯一不变的生活便是给贾敏上香,她就站在牌位前,静静地看着香火一点点燃烧,直至烧尽。杨嬷嬷孙嬷嬷等人看了皆很是忧心,说了许多宽慰的话,黛玉也只是安静地听着,然后微笑着点头。

    锦儿绮罗每日里总想着法儿都黛玉说话,可每每总是她们说的火热朝天,而黛玉听着听着便走了神。众人一时无法,请了贾琏回来,贾琏便****里奔波于书院与林府之间,却也不见黛玉的情况有所好转。

    黛玉觉得自己每日里看书作画,日子过得虽是冷清了点,却很是悠闲。在这样的生活中。林府上下安静的过完了腊八,虽一如往年一般搭了粥棚舍粮施粥。却又较之去岁前年冷清了不少。

    直到小年过后。这天日头正好,黛玉便难得的有兴致在园子里作画。江南冬天的风很是温和。阳光却照得人暖洋洋的,比之北方的春天还要暖和几分。黛玉便是在这日午后,姑苏老家收到了婉瑜送来的第一封书信,当然还有随同一道送来的年节礼物。

    这次的年节礼物与往常的很不相同,过去黛玉虽和婉瑜有些物件儿来往,但大多是些自己的手工。或绣品,或花茶,间或偶尔有些字画之类的。

    但这次却是从吃食,到衣料。黛玉极爱的珍珠也有一匣子,大的都指头大小,小的却犹如米粒。甚至还有一套成品的珍珠头面,颗颗饱满圆润。竟让黛玉有些摸不着北,不明白婉瑜这是何意,却也不愿妄加猜测。

    也不必再看礼单子,东西不少却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