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1909-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赉臣讲。”

    “第一,奕…劻老谋深算,摄政王一定要对其警惕再三,还有,此人心口不合,权欲熏天,为了摄政王的大计,万不可因为皇族身份,而手下留情。”

    叶开就是要把载沣脑子里,对奕…劻畏惧或者怜悯一点点清除掉,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载沣想了想,缓缓点头,经历了这次的风波,他已经和奕…劻彻底走向了决裂面,既然撕破脸色,依旧没必要在顾忌什么同宗共祖之说了。

    “第二,摄政王今日此举,有失人君之相,今后须戒骄戒躁,摒除鲁莽,这样的事。。。。。”

    叶开顿了一下,垂头施礼,“请摄政王勿要再犯!”

    载沣想了想,终于再度点了点头,今天如果没有叶开的建议,就他一个人来说,不知道还会犯下什么失去理智的事。

    “本王知道了。”

    叶开还没有结束,他接下来的这句话,也是最为现实和重要的。

    “还有一点,臣必须要向摄政王讲明,毓朗回来前的这一年半载中,奕…劻手里有步兵衙门,还有民政部巡警署,等于说京师防卫大权都在奕…劻手里面,所以,摄政王一定要忍下去,小不忍则乱大谋。”

    叶开的一番话又让载沣陷入沉思,眼皮底下都是别人的兵,这半年可真难熬啊。。。。。

    “摄政王不必寝食难安,巡警署奕…劻不一定能拿稳,而臣保证步兵衙门也一定会裁撤,别忘了,摄政王还有。。。。禁卫军!”

    禁卫军这三个字无疑给载沣喂了一颗定心丸,朝廷最精锐的军事力量就在城外,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他随时可以调兵前来。

    退一万步,就算奕…劻心存不轨,只要禁卫军还在自己手中,一切就不是没有退路。

    “多亏了你良赉臣,不然本王又要睡不安稳了。”载沣总算平静了下来。

    “臣愿持矛于门外,为摄政王值宿守夜。”

    “你是要当本王的尉迟敬德啊!”

    载沣哈哈大笑,有了叶开的一句玩笑话,事情似乎也没那么糟。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治雏形

    (毓朗的府邸好像叫定王府,查了半天资料,权当涨姿势吧。)

    ==================================================

    没有想象中的狂风暴雨,愈演愈劣,后续事件的走向和奕…劻所想的完全不一致,他等到的不是载沣的激烈对抗,朝堂内讧,而是后者的主动退让和低调处理。

    骚乱结束的第二天,载沣下令嘉奖庆…亲…王…奕…劻,奖励的级别史无前例,三眼花翎,东珠顶戴,太子太保,以及级别甚重的赤龙勋章,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额外荣誉更为夺人眼球。

    配享太庙。

    有清以来,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位重臣,或者功勋卓著的皇族宗室,才有资格在死后将牌位放入太庙,与历代皇帝一起,接受后世子孙的供奉朝拜,这是几乎最顶尖的荣誉。

    朝廷不仅没有追究他私自宣布叛乱士兵无罪的越权行为,反而大加赞赏,说他果断刚毅,临危不乱,是帝国不可多得的贤臣。

    铺天盖地的赞誉在很大程度上盖过了别人对毓朗的关注,与此同时,一条暗谕悄悄的发布出来,毓朗虽然革去一切职务,但以练兵大臣的戴罪之身和载涛出洋考察军事,为期一年。

    就当别人为奕…劻欢欣鼓舞的时候,只有当事人知道自己有多么气恼,接到命令的他,不得不把刚刚控制起来的毓朗放出来,同时进一步的逼迫计划也戛然而止。

    奕…劻恼怒之余,把这条谕令反反复复看了好久,得出了一个隐藏在心中已久的结论,载沣的每一步动作几乎是最正确的处理方式,正确的简直。。。。简直不像他!

    这位绰号“小五子”的摄政王,成长速度太惊人了,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奕…劻这并不符合成长规律,这些做法一定出自某个人的口中。

    他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也仅仅如此。

    这个人究竟是谁?载泽?善耆?盛宣怀?

    所有的猜想都是徒劳无功,获胜后的奕…劻突然发现自己下一步根本无路可走,他连打击对象都找不到,而一时半会他也根本不会想到,那位为载沣筹谋划策的人,就隐藏在隆裕…奕…劻联盟当中,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的这一边出了问题。

    当叶开和载沣所有接触的痕迹都被警卫局擦去,在外人看来,这位身兼军资使和军学司主使的练兵大臣,就是一个颇得荣幸的军事人才,充其量也算一个头脑开明的新派人物,有一定的宠幸,但算不上什么元老重臣。

    或许只有叶开一个人不这么想。

    叶开的头脑始终清楚一件事,他所有行为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效忠谁,而是自己,夺权和清除异己,这些目的,现阶段只有载沣能给他,而前者同样想借助叶开的能力夺取大权,当这两个目的重合时,他自然会帮助载沣,因为帮助载沣等于帮助自己,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两个目的背道而驰的时候,叶开同样会毫不犹豫。

    清楚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叶开给载沣出的主意究竟意欲何为。

    在外人看来,奕…劻赢了,载沣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优势损失殆尽,局势于他不利,但这两种结果,所有倾于好的一面,都朝向了叶开。

    毓朗,载涛走了,禁卫军他可以抓的更牢固,而即将成立的禁卫第二镇,他可以肆无忌惮的烙印上自己的印记,他那些历练有成的学生们,也可以借此机会爬的更高。

    善耆走了,奕…劻的力量总算补回来点,某种程度上会放松他的警惕,只有这样,纰漏才会在不经意间流出。

    其他人都走了,那么,载沣对他的依赖将会更重。

    在他的计划中,步兵衙门还会被裁撤,而那些被遣散的士兵,可以自然而言的流入日后的禁卫第三镇,这些都是现成的资源。

    总之,救火队员一定会有,坐收渔人之利的人也还在,当奕…劻,可惜不是你。

    最迟一年半载,权力的天平将会重新拨调。

    载沣需要等,叶开同样如此。

    。。。。。。。

    禁卫军的扩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有哈汉章和蒋雁行在,叶开已经不需要经常到军营里去,有了此前的经验,第二镇的组建要比叶开草创之时轻松得多。

    由此一来,叶开也就可以放心的腾出手来,专心去做另一件更为急迫的事,即在载沣和奕…劻之外,组建一个新型的政治集团,以集团的方式更快的扩大自己的利益。

    除了拉拢来盛宣怀和载泽外,还有一个物色好的人员进入了叶开的眼帘。

    法部尚书戴鸿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应付蓬勃兴起的立宪呼声,特简亲赏大臣到欧美考察政治,即著名的“五大臣出洋”,时任户部右侍郎戴鸿慈即为五大臣之一,和载泽,端方等人出使美、英、法、德和丹麦、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欧美考察后,戴鸿慈大开眼界,认为中国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因此,极力主张以立宪政体代替****政体。陈言改刑部为法部,戴首任尚书。他还提倡中国要富强,必须“固边疆”、“振兴实业”及开矿、兴学、修铁路等,是清末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

    一句话,戴鸿慈是个铁杆立宪派,这就有了接触最起码的基础。

    度支部议事大堂,载泽,盛宣怀,戴鸿慈三大尚书齐至,而召集他们来的,居然是一个相比之下品级低了不少的军资使。

    这几个人聚在一起,居然总揽了大清帝国,财权,交通,运输,铁路,司法,军权等诸多大权,而这样的安排,肯定不是巧合。

    叶开之所以把地点选在度支部,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以宗室大臣载泽为首,组建一个政治团体。

    载泽和戴鸿慈都是出洋五大臣,又是坚决的立宪派人,彼此之间早已相识,甚至可以政治说目标也极具吻合,而盛宣怀自然不用多说,一直是新派领军人物,对立宪改革寄望已久,三人之外的叶开同样如此,施政天津已经为他博取了一个开明维新的好名声,在直隶府立宪派人当中已经有了一定威望,特别是处理完吕海寰事件后,这种威望还在不断攀升。

    这几个人聚在一切,自然不用担心共同话语的问题,到此,三大尚书再加上自己这个军界实权派,叶开苦心打造的政治集团已经初具雏形,而在这个雏形之外,还贴上了一个华丽丽的时髦标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