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1909-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不了多久,那张手写的通缉名单就会变成印刷铅字,随着一张张报纸铺天盖地的发行,传遍十里洋场的大街小巷。(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记者对

    (第二更)

    “总督先生,你刚才说抓了十三个外国人,请问这是十三个人是哪国人,另外,您有没有抓捕他们的权力?”

    提问环节到了,方才被责备的那几个外国记者,急不可耐的说道。

    叶开不紧不慢的看了看提问题的人,然后扭头对蔡乃煌说,“蔡委员,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蔡乃煌说完后,叶开接着道:“本督是中国政府任命的两江总督,是掌管江南三省军政的最高长官,富有保卫两江安宁的最大责任,华界属于中国领土,只要在此地作奸犯科之人,本督都有权使之受惩,本督一向认为,督抚大员的权力是百姓赋予的,你可以出门找人问问,当他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不法侵害时,要不要本督来主持公道?”

    “但他们是外国人,按照两国。。。”外国记者还想要发言,周金箴打断了他的话,“你的提问机会已用过了,下一个。”

    叶开插话道:“看来你对本督的回答并不满意,这样吧,看在你孜孜不倦的份上,本督就让你再多说一句,记住,机会只有一次,挑一个有营养的问题。”

    众人忍俊不禁,叶开摆了摆手,那人不服气地说道:“总督先生,按照两国的惯例,在上海地界内,如果中方不经外方同意擅自抓捕了外国人员,应该第一时间通知驻沪领事,然后将人员引渡给租界当局,由租界法院审问。”

    看了看叶开,冷声道:“这可是两国政府同意的,总督阁下即便是地方最高长官,也要听从中央政府管辖吧,顺便问一句,良总督打算什么时候归还这十三名被捕人员?”

    “规矩是人订的,惯例也可被打破,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律,这位朋友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清楚吧?至于何时放人。。。”叶开淡淡说道,“本督并没有这个打算。”

    回答完毕,现场哗然一片。

    “或者说,在租界引渡通缉案犯之前?”叶开补充道。

    “下一个”周金箴扫了扫底下的记者席,又点了一个外国佬,制台大人刻意吩咐过,这次的提问多选些外国人,而且问题越尖锐越好。

    此人显然是承接刚才那人的提问,一上来就说道:“总督阁下,您不打算引渡被捕人员,难道是要在华界内审判吗?如果是这样,请恕我直言,中国的司法体系,充满着落后,**,人情关系和滥用私刑,我不敢保证我们的同胞得到公正的审判,对于结果,我持最悲观的态度。”

    这人说完,周围的外国人纷纷小声喝彩,仿佛捏住了叶开的死穴一般,诚然,他说的这些都是现实,有些华人惹了纠纷,请愿在租界打官司,也不愿意到华界内来,各种原因,当事人心中冷暖自知。

    “你说的的确有些道理。”

    见叶开点头,那些外国记者突然神色奕奕。

    “不过,有一个事实想必你们忽略掉了,自立宪改革以来,中央建立了司法部,大理院,审计院,地方建立了省级审判院和地方审判所,这些制度都是参照你们西方,所以,落后一词恐怕言过其实了吧,另外,本督可以清楚告诉你们,这十三个人将会受到上海审判所的公正裁决,而不是旧中国的衙门,也不是老爷,官员和法盲坐堂审案,你们可以聘请自主律师,或者由本督外派律师,案件审理会全程公开,并且接受全体市民的检验。”叶开不紧不慢的说道。

    “只怕是换汤不管药?”发问的外国记者显然是个中国通。

    “当然了,中国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有些问题不可避免,偶尔的阵痛不该被指责称病入膏肓,但与其坐以待毙,为什么不大胆试一试呢?我听说西方中世纪的案件,是由领主,宗教头领审判,远比我国当时的三法司会审落后的多,对了,不知道现在的西方领主还有没有初夜权,又或者当众烧死人的现象发生?”

    叶开的三言两语说的外国记者面红耳赤,东方人不都是信奉儒学的吗,没想到居然还知道那些黑家底,叶开的回答赢得了本国记者满堂喝彩,不少人听了都觉得真解气。

    提问环节还在激烈进行着,中外提问轮番上演,几番“互搏”之后,外国记者便有些中气不足,这位总督先生简直就是笑面虎类型,一团和气中喷的对方丢盔弃甲,提问的问题多半围绕着叶开对外的强硬做法,这是最基本的底线,也是民族主义泛滥的纽带。

    当然,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叶开清楚,不过,就现场看来,这些外国记者提问的问题,论起刁钻程度,还不如那些美分党呢。

    “今天最后一个问题了,请举手。”周金箴拍了下桌子,“南区八号的那位外国记者。”

    这是今天最后的一次发问了,这位记者似乎很好的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说道:“请问总督阁下,您的诸多做法,一改从前的惯例,这是否是本国中央政府的授意,您能预料到这些做法会给两国外交造成多大的障碍吗?要知道,自从平底义和团战争以来,这样的和平可来之不易,我的问题就是这些,谢谢。”

    所有人都望着叶开,看他如何回答这个涉及到外交立场的重大问题。

    “你问我是否得到中央授权,这个问题涉及到政府机密,我不方便回答,不过,我是中国官员,你倒可以猜猜,还有,你说我的做法会造成外交障碍,我想说障碍并不是由我造成的,而是复杂的历史原因,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找到根源,不如我换一个问题问你们:何时取消外国当局在华的法外治权?”

    “限于时间缘故,今天的发布会到此为止,谢谢记者朋友们光临。”

    周金箴说完,主席台上的几个人匆匆散去,底下的记者媒体仍旧沉浸在其中,这种前所未有的气氛,恐怕很久不会散去。

    。。。。

    第二天,《两江总督良弼答记者对》连篇出现了英国《泰晤士报》上,并不是仅仅是中文版,还有英文版,它们通过电报传输,同样出现在了当天的伦敦街头。

    轰动二字,已经不足以描述这次发布会的精彩了,法国查理报用特有的实事漫画讽刺:画面上出现了一条暴躁的喷火龙,几个油脑肥肠的外国佬扼住了巨龙的咽喉,发出的火焰却喷的自己面目全非。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末尾还这样动情的写到:中国的新闻发布会制度的无疑是天才的,令人深思的,和深有成效的,不得不承认,这次他们走在了我们的前头。大英政府在官员和民众对话机制方面做的一塌糊涂,我们不需要傲慢的首相,深居阁中的大臣和板着脸的公务员,按中国人的说法,他们叫做“niangmen”!(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惊中外

    (第一更)

    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终于在这一天爆发出了惊人的社会能量,连篇累牍的《总督答记者对》成为人们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大事件,一个强硬、有理有据,腰杆子挺直的新任总督形象,似乎就在这字里行间里,跃然于人们心中。

    “从前人皆言良公‘雅逊’,如今方得知,良公不仅‘雅逊’,而且‘矜直’,实乃我中国仅存之‘铮臣’也,庚子以降,疆臣甫多屈膝以事外人,然挺中华之脊梁,以大无畏示人者,唯良赉臣一人而已。”

    在中国的报纸上,这样的评论比比皆是,而总督署散发的通缉令,更借着这股东风,席卷了上海滩的大街小巷。

    一口气逮捕四百多人,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量的外国人,有这样的魄力的,试问中国官员中还有几人,从发布会结束起,叶开的那句话,被人们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违法者,本督必究!

    中国报纸热火朝天,外国报纸同样不甘寂寞,他们对这位作风强硬的清国总督同样有很高的评价: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无疑,良的做法很赢得人心,他们迫切希望中国出现一位强硬派人物,以改变他们在国际上尴尬地位,但对我们来说,良的出现意味着麻烦,以及,更多的麻烦。

    当然,媒体界和社会的大张旗鼓,也由此造成了一个可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中外震惊!

    这种震惊来源于政府层面,特别是上海的租界当局,仅仅过了一天,英法美意的领事馆就联合致电两江总督署,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