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1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18年1~6月,马拉特联邦的军队在戈雷冈、萨尔皮哈特、阿什蒂和塞奥尼等地不断抗击侵略者。6月,英军获得最后胜利,马拉特联邦大部分土地被并入英属孟买管区。

    19世纪40年代,英国为了完成对印度的占领,将侵略矛头指向印度的西北部。1843年,英国吞并信德。随后,英国向旁遮普发动两次侵略战争。英国殖民者从孟买派出信仰印度教的印度雇佣兵为主的英印军队,向旁遮普的锡克教居民区发动进攻。英勇善战的锡克教居民和军队,在穆德吉镇大挫英军,在费罗兹沙也给英军以迎头痛击。由于统帅特吉辛格和拉尔辛格在决战时临阵脱逃,英军在1846年2月20日攻入首都拉合尔。拉合尔的英国专员劳伦斯成为旁遮普锡克人国家的太上皇。

    1848年4月,在舍尔辛格领导下,驻在木尔坦的锡克教军队和居民举行抗英起义。接着,哈扎特的锡克教军队在查特辛格领导下也举行起义。起义波及白沙瓦与班努两地的锡克驻军。查特辛格同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建立反英联盟。英军对旁遮普不宣而战。越过边界而进入杰卢姆河畔,向舍尔辛格的军营进攻。1849年2月,两支起义军在古吉拉特会师,并同英军决战。英军用炮战打败起义军。3月,英军打败阿富汗军队。3月29日,英国殖民者宣布把旁遮普省并入英属印度领地,由印度总督直接统治。

    旁遮普的被吞并,标志着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过程。

    英国人从1750年到1850年,花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才拿下了印度,而华国,总共花了半个月就拿下了整个印度,并且,中南半岛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大规模的撤离。

    中南半岛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大规模的撤离,和华军,和华国的关系是有,但是广西和云南,四川,这些边界地区的警备司令部,并没有驱逐英国人和法国人,是他们自己觉得在中南半岛继续待下去会有风险。

    当然,这些人都是明白人,他们主要是做鸦片生意的,真正的心术正派,光明磊落开展贸易的少部分商人,就不存在这种担忧,因为他们了解华国的法律和华国人。

    华国此时的司法体系已经十分健全了。

    在轩大力的努力下,整个江南地区欣欣向荣,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几亿人的大市场,即便是做正经生意也同样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同时,中南半岛各个土著国家,也不停的向华国申明忠心,愿意成为华国的被保护国,被英法列强桎梏的日子,让他们明白,没有一个强大的靠山,这日子没法过。

【1390 大结局12】

    所以,华国进入中南半岛,不是自己去的,而是被这些土著首领们邀请去的。

    这样也就顺理成章了,只要遵守华国的法律,都没有问题。

    “华军又打胜仗了?”

    “我们现在变得这么强大了?”

    “不太可能吧?不是前段时间说保住中亚省都很困难吗?现在把英国人全部打出印度了?”

    “不止呢,你们看报纸了吗?现在的中南半岛各国,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在准备走,云南和广西的警备司令部正在组织人员进入各地,听说中南半岛各国已经派人来和我们联系了,都想成为我们的保护国。”

    老百姓们议论纷纷,处处透着自豪感。

    相比之下,凯瑟琳正在组织并进行中的除旧思想运动,也不是那么的强烈了。

    原先抱着保守思想的很多人,都在逐步的转变,并且按照华皇的要求,不断有思想保守者被送往中亚和中东,参加建设兵团。

    华皇的运动不死人,有不同的想法,正好出了华国去锻炼一下。

    锻炼锻炼,思想就通了,不睁眼看世界,成天在家里打嘴炮,永远改变不了这些人的观念。

    中南半岛是东南亚的一个半岛,因为处于中国南方,中国译为中南半岛,古代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国际上称为“印度中国”。

    中南半岛气候湿热,植被繁茂,半岛的主要河流及山脉为中国所延伸过来,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中南半岛文明历史悠久,语言复杂扭曲。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中国海,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为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

    这一部分属于华国的历史悠久,曾是中原王朝的交趾郡、永昌郡、安南都护府及其属下各正郡州,以及各羁縻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旧港宣慰司、安南都统使司等。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这个地区除了泰国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称为“法属中南联邦”。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

    印尼和菲律宾还被荷兰和西班牙人控制。

    英国人和欧洲人,都仅仅只是知道华军占领了苏伊士运河,对整个战争的局势还不是很清楚。

    这个时候,华皇又向全世界宣布,对整个非洲和整个亚洲进行保护,支持全非洲和全亚洲人民的自由运动!

    这一下,华国之外和华国之内,才真正清楚这一次的仗,哪里是个头!原来陛下的目的地是整个亚非大陆!

    不错,这的确是华皇近段时间的终极目标,华皇无法忍受先发展的列强们对世界的瓜分,瓜分就是压迫,帝国主义是站在亚非和南美落后地区人民的尸骨上强大起来的!这一点是华皇最无法忍受的部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使历史进入了煤和铁的时代。

    铁的使用不断增加,但铁在很多用途上都嫌太软,而要把铁炼成钢又不是容易的事。直到1856年,英国人贝西默尔找到了一种较为满意的炼钢方法,钢的生产才发展起来。

    但贝西默尔炼钢法也有局限性,就是它不能解决含磷矿砂的问题。1879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脱磷炼钢法,这个难题才得到解决。这对欧洲大陆的国家帮助很大,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洛林和卢森堡,蕴藏有无穷无尽的矿砂,但都是含磷的。有了托马斯炼钢法,世界钢产量便迅速上升。

    1870年世界钢产量还只有52万吨,钢逐渐取代铁,成为机械制造业、铁路和建筑等主要材料。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铁轨完全改成了钢轨,铁路线迅速增长。

    1870年到1900年,世界铁路长度从21万公里增加到76万公里,海上交通也从木制帆船改为钢制汽轮。华皇非常及时的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末班车。

    电力的应用是当时最新技术成就的代表。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造了第一台发电机,即把机械力变为电力的机器。1870年,比利时工人格拉姆又制造了一台电动机,即把电力再变为机械力的机器,于是电气工业出现了。

    华国率先发现了远距离送电方法。并且创造了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结成网络,电力的使用开始普及。

    电力的广泛使用不仅改变了生产的面貌,在工厂安装了电气设备,用电力来代替蒸汽力,而且,随着电话、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的发明,城市生活的面貌也改变了。从此,人类进入了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内燃机的发明也是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内燃机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明的,华国的科学家们为汽车和飞机制造业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1866年,德国工程师卡本茨设计的由内燃机推进的世界第一辆实验汽车。

    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需要大量石油,这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就在列强们还没有开始汽车工业的时候,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放在了石油上,而对于列强们来说,他们瓜分非洲的原因是因为已经没有地方让他们瓜分了,并不是以石油为目标的,所以,在1879年的这个时间段,列强们对于华皇提出保护整个非洲大陆,并不是特别的敏感。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十九世纪末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化学工业不仅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原料加工,例如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而且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物质。

    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中出现了新的产业经营形式,股份公司开始发展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