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鲁士式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农业沿着“普鲁士式道路”发展的过程中,还不断改进耕作技术,使用化学肥料,并且广泛采用耕机、条播机、收割机、打谷机,甚至出现了蒸汽犁。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十九世纪中期,耕地面积扩大到2500万公顷以上。

    1870年,每公顷小麦的产量达到1。25吨。此时期马铃薯和甜菜的收获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随着粮食和饲料的增多,牲畜的数量也增加很快。农业生产的发展,必然对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普鲁士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法国的经济虽然也在发展,但却是相对落后。

    究其原因:

    一是法国的煤铁矿藏较少,钢铁工业发展很慢,产量不高。煤产量1828年为177万吨。虽然在1847年已达515万吨,可是同年的消费量却为750万吨以上。不足之数,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

    经过五、六十年代的发展,1869年产煤才至1346万吨。而1870年却降至1333万吨。

    生铁的产量,1818年只有11万吨,1830年为25万吨,1848年为47万吨,1869年达到138万吨,1870年下降为117万吨。

    至于钢的生产,更是显得落后。

    法国在1851年的钢产量只有1万吨,1869年才达到10万吨。

    1870年下降为8万吨。

    钢铁工业的发展缓慢,又影响到机器制造业。以蒸汽机为例:1850年蒸汽机动力总数为37万匹马力,1870年增加到185万匹马力。

    蒸汽机动力总数大大低于普鲁士。

    二是法国的工业比重问题,法国的轻工业占优势,重工业比重较小。

    在工业企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又较大,10名工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5%,千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寥若晨星。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72。6%,重工业只占27。4%。在轻工业中,生产精美时装、名贵家俱和高级奢侈品的部门一直占着重要地位。六十年代末的统计资料显示,服饰和奢侈品的年产值达到15亿法郎,而全部采矿和金属加工业的年产值却只有5。65亿法郎。

    三是法国的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属于薄弱环节。

    1832年,从圣太田到里昂的铁路正式通车。这是法国第一条使用蒸汽机车并且运送旅客的铁路。四十年代末,约有3000公里铁路。1869年,铁路线长度达到17600公里。1870年,即普法战争爆发的这一年,法国铁路长度虽已达17924公里,而这一年普鲁士已有铁路21471公里。不仅长度少于普鲁士,而且建设速度也低于普鲁士。德国历史学家特莱施克说得好:当法国的各大干线通车时,德国的主要铁路已经营运十年了。

    四是法国的工业发展的缓慢,还与其农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

    在小土地所有制下,虽然农民可以自由使用土地,有助于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小农的两极分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大量贫困破产的农民,并没有流往城市成为自由雇佣劳动者,而是陷入了高利贷的罗网。

    高利贷者在法国农村中特别活跃。

    破产农民为了保留小块土地经营,宁愿忍受高利贷剥削,以自己的土地作抵押,向高利贷者借债,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

    因此,小土地所有制便长期保留了下来。不仅农民被固定在小块土地上,而且很多城郊企业的雇佣工人也是小块土地的占有者,从而造成了土地所有权的极度分散。据统计,1862年在占有1公顷以上土地的320万个农户中,244万个农户占有1—10公顷的土地。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势必造成城市自由劳动力的短缺。同时,小农无力购买农业机器,小块土地也不适合于机器耕种。加之,自给自足的小农阻碍着国内市场的扩大。所有这些,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且也拖住了工业发展的后腿。

    从以上普鲁士和法国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的比较可知,在普法战争前,普鲁士已将法国抛在了后面。从主要工业部门来看,它在煤炭和钢铁产量,蒸汽机动力总数,铁路线长度等方面,均超过了法国。从两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来看,1860年,普鲁士占16%,法国只占12%;1870年,普鲁士占13%,法国占10%。就经济实力来说,普鲁士已占有明显的优势。

    普法战争的结局,充分显示出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战争双方的军事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经济实力的较量。两国经济状况,对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经济状况与军事力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前所述,钢铁工业促进了机器工业的发展,而机器工业又是与军火工业联系在一起的。克虏伯公司在1850年至1870年间发展很快,工人由237人增加到7000人,显然与同一时期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有关。当时,克虏伯工厂和其他工厂,已能制造出21厘米口径的迫击炮和12磅重的炮弹。

    在普法战争中,大炮显示了对小型武器的优势。例如在色当战役中,手持夏斯波式步枪的法国步兵显然抵挡不住普鲁士大炮的轰击,只能以失败告终。

    普鲁士的铁路网对于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事学家说:“德国铁路系统优越的运输能力,是它在1870年赢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

    在普法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正面进攻很难取胜,需要动员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敌军。

    而动员大量兵力进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调动部队,运输能力必须跟得上。普鲁士发达的铁路网不仅能够迅速地把大量部队运往前线,集结到作战地区,而且能够使部队的给养得到及时的补充。

    比起普鲁士来,法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

    战争爆发后,法国就未能及时地调集足够的兵力。

    1870年8月初,当毛奇率领的37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边境时,法国只能以24万多人的兵力相对抗。

    而普鲁士在莱茵河已集中了50万人的兵力。

    关于铁路运输与军事的重要关系。

    现代战争为什么都是依托铁路线来展开的,就是这个道理,咱们看抗日片的时候,经常听见鬼子说沿津浦路南下这一类的话。

    正如戴莱加盖将军在《现代战争》一书中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在组织本国边疆的防御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不是把国土用要塞地带围起来,而是使铁路网布满全境,以保证尽可能迅速集中兵力。”

    由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铁路运输能力,普鲁士军队仅就投入战争的兵员数量来说,已占优势,更不用说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了。

    普鲁士军队不仅在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它的素质和战斗力。

    当时,普鲁士已拥有80万训练有素的常备军,超过任何欧洲国家的军队!

    而法国所能调动的军队只有30万人。

    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普鲁士就形成了一套动员和保证后勤供应的军事制度。

    它规定每一地区的司令部分别承担动员工作和后勤事务。各个司令部都存放着最新的预备役兵员手册,并且储备着大批被服、装备和军火,一旦接到陆军部的命令,就能够及时地召集装备并运送一个军团到指定的集结地区。

    相比之下,法国动员和集中兵员的能力则显得很差。

    普法战争开始时,法国不仅在动员和集中兵力的技术安排方面暴露出不少缺陷,使部队处于混乱状态(例如:将军找不到他所指挥的部队,甚至连一张法国边境地图都没有。

    而且在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等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劣势。

    1870年7月19日战争爆发。第二天,法**需总监就致电陆军部说:部队“没有砂糖,没有咖啡,没有粮食,没有酒,没有盐,很少油脂和饼干”,需“火速运送至少一百万份口粮到第昂维尔”。

    24日,法军第三军团军需长致电陆军部说:“我处没有医务人员,没有医院用箱,没有行军伙房,没有运输车辆,而在第四骑兵师里,连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