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魂-第8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裕仁生于19014月29日晚10点10分,父亲是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明治“天皇”对于这个小孙子宠爱有佳,此日马上命令宫内的御用文人为皇孙取名与号。最初的名有三个,为裕仁、雍仁以及穆仁,号则是迪宫和谦宫。最后,老天皇亲自*板,选择了裕仁与迪宫,分别作为其的名与号。

    裕仁的父亲也就是大正“天皇”,从小多病,心身发育不佳,终生为病痛所困。而裕仁幼时也继承了其父的遗传缺点。日本皇室自孝明“天皇”之后,“天皇”的配偶都必须从皇族公卿的“五摄家”中选择。这种过于狭窄的婚配范围,往往也就造成了劣性遗传的可能。

    1908裕仁6岁入学的时候,被发现其右手的手指活动不便,被怀疑是遗传的产物,其课程中的美术和音乐两门因此被迫被放弃。除了手指的问题外,裕仁也有着先天近视的毛病,虽然自小就进行校正,但是效果一直不佳。

    作为一个充斥军国主义思想国家的准皇储,裕仁从小就被有意识地培养尚武的性格。其刚刚出生70天后,就被寄养在了海军中将川村纯义的家里长达四年。6岁的时候,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而他的院长则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种下了崇尚武力的祸根,而起自己也对乃木极为尊敬,总是称其为“院长阁下”。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裕仁开始摆脱了给人的“病弱”印象而开始向他的祖父看齐。

    1912年7月30日,明治“崩御”也就是所谓的驾崩,嘉仁亲王继位成为了大正“天皇”,裕仁成为了皇太子。9月11日,也就是明治正式大葬的前两日,乃木希典突然拜见了裕仁。赠给了当日为陆海军少尉的裕仁,由山鹿素行所著的《中朝事实》和《日本帝国史》。两日后,乃木与其妻双双自裁于赤坂的家中为明治天皇徇死。

    这个事件给年幼的裕仁造成了极大的刺激。祖父的去世和“严师”的自裁,使变得极为自闭孤寂,往往舍弃左右随从,而开始渐渐对无言的生物学感起了兴趣。

    1914年,从学习院初等科毕业的裕仁,随即被送往了“东宫御学问所”继续学习了7年。而“东宫御学问所”的总裁则是另一位较乃木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至此裕仁又被拉回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之上。

    到了1926年,“病罐子”大正“天皇”终于“崩御”,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

    1938年,日本战败,裕仁被以战争罪等罪行起诉,随后被判处死刑。

    1938年10月1日,这个日本末代“天皇”,在中华民国项羽摩步师师部,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0月2日,中国政府公布裕仁已被处决的消息,整个日本疯了!

    日本到处都是游行、抗议、暴动,部分人甚至打出了“为天皇陛下报仇”的旗帜,公然反抗中国人的统治!

    1938年10月9日,中华民国驻日本最高军政长官革文军宣布鉴于日本目前态势,取消即将进行的大选,并下令军队镇压!

    同日,日本临时政府也宣布,一切游行、抗议、暴动都是非法的,日本临时政府将协助中**队进行镇压,以维护日本之和平!

    对于这次大镇压,中国政府和日本临时政府没有公布太多的详细情况,只能大概了解到,镇压总共进行了整整6个月。

    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士兵、警察进行了一场比战败日本还要艰苦卓绝的战争。

    一直到1939年4月,中华民国驻日本最高军政长官革文军才宣布,发生在日本的骚动已经平息。

    这次镇压日本究竟有多少人死伤,中国政府和日本临时政府并没有公布,但据非官方的统计,大约有100到200万日本人死亡,600万人左右被逮捕,并被送往中国。

    中国政府断然否认了这一毫无根据的猜测,不过有一点是可以得到证明的,大量中国人在政府的号召下开始移民日本,并将在中华民国政府的资助下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大骚动过后的日本,一片荒凉,中日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镇压,让日本男性人口急剧减少,并且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危险线上。

    传闻有不少中国士兵和日本年轻女性发生了关系,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士兵们的需求需要得到解决,日本女性的需求也需要得到解决。

    中华民国大总统萧天曾经秘密说过,对日本还会有其他的解决方式,但至于大总统还是什么想法也就暂时没有人可以知道了!

    ''

第六百七十六章 苏台德

    面对愈演愈烈的欧洲局势,在华盛顿,罗斯福却很关切。

    他生怕这类会谈只会拖延必不可免地要爆发的战争的时日。于是,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他哀叹英国首相竟“不惜一切代价祈求和平”,并尖酸刻薄地对哈罗德。伊克斯说,很明显,英法两国是要使捷克人陷入困境,然后再“洗掉他们之背叛者手上的血迹”。

    周末尚未结束前,英内阁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张伯伦的情绪,但他坚持己见。美国驻英大使约瑟夫。肯尼迪给首相送去一份具有预兆性的报告——这份报告系著名的飞行家查尔士。林德堡根据不久前他视察德国空军所获材料写成的,说明德国空军力量雄厚。与肯尼迪一样,张伯伦也感触尤深。同时,由于备战极差,英国便只好继续采取绥靖政策。

    9月18日,张伯伦对达拉第率领前来英国讨论这一问题的代表团说:“必须将部分领土割让给德国。但是,我们很难将捷克斯洛伐克拦腰砍开,除非捷克政府自己承认有必要进行边境调整。”

    达拉第同意,只要向捷克人施加些小的“友好的压力”,他们便可将“苏台德地区的某些部分”割让出去。与此同时,应向捷克人说明,对割让后余留的地区会有某种国际保证,德国必须参与这种保证。张伯伦先是犹豫不决,会谈中间休息结束后,便同意了。法国人回家后仍心惊肉跳,但张伯伦却自鸣得意。“前途虽尤多焦虑”,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但最使我焦虑不安的事情已不复存在了,因为我觉得没什么可斥责自己的。相反,时至今日,事态是沿我所需要的途径发展的。”

    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不愉快的工作要做:告诉捷克人必须将苏台德割让出去。

    次日午饭后,当英国公使将这一建议通知贝奈斯总统时,贝奈斯大受震动,起初竟拒绝讨论此事。英公使巴塞尔。牛顿爵士虽觉难堪,但仍着重指出,他必须尽速批准,因为张伯伦拟在48小时内与希特勒重开会谈。

    贝奈斯愤怒地指责说,他的国家已被抛弃。他说,事实证明,他业已得到的保证仅是一纸空文。他惧怕的是,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并非就此了结,而只是希特勒最终统治捷克的一个阶段。贝奈斯虽有这话在先,牛顿却向国内汇报称,他认为,贝奈斯“更趋于接受而不是拒绝,对有助于他向他的人民说明为何要接受的理由,他都听得进去”。

    星期一,张伯伦整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答复;45分钟后,捷克外长克罗夫塔告诉牛顿,他的政府拒绝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然而,片刻后,捷克总理霍德查却又将法国公使召去。他请求拉克瓦让巴黎发封电报前来,声明若发生战争法国将退出条约。“这是拯救和平的唯一办法”。他说。他向拉克瓦保证,他这一行动是得到贝奈斯应允的——这是谎言。

    拉克瓦立即将这一消息电告巴黎;牛顿也将其电告伦敦。

    在电文中,牛顿建议由哈利法克斯出面,向贝奈斯发出一份哀的美敦书,叫他“立即毫无保留地”接受英法建议,“否则,英国政府将不再关注这个国家的命运。”

    虽然夜色已深,哈利法克斯仍立即赶赴唐宁街10号。午夜后,他回到外交部向牛顿发出指示,让他叫贝奈斯重新考虑,否则张伯伦将推迟或取消与希特勒的第二次会晤。

    凌晨2时,在他的法国同事的陪同下,牛顿来到赫拉德欣宫晋见捷克总统。处在时睡时醒中的贝奈斯被叫起来,一听到拉克瓦的话,“便如遭大棍所击”,立时瘫了,眼泪夺眶而出,一阵震惊后,被出卖了的贝奈斯答应中午给予最后答复。

    首次表示接受英法建议的话是从霍德查口中传来的。他拐弯抹角地通知牛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