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孰知过程却全不如他料想一般,这二人只隔空一礼便了结了所有的虚礼,本着“客不压主”的原则,那康昆仑目光微一示意,便见那三个白衣异族少年便自车中搬下今日斗声乐所需的乐器。

    正自构想着二人如何一边心中恨不得踢死对方,一边脸上摆出假摸三道的笑容互相恭维的崔破忽然听到身侧的弱衣“呀”的一声惊叫出声,当即放下手中茶盏扭头向下看去。

    循着弱衣的目光,崔破只见那三个龟兹少年中有两人正抬着一支金光绚烂的琵琶往高台行去,看他们吃力的模样,那琵琶的鼓腹部分赫然是以纯金打造,而另一名少年则是小心翼翼的手捧着一个质地温润柔和的圆圆玉筒率先而行。

    上的高台,那少年将手中的玉筒放置平稳后闪身避过,后面的两个少年跨步跟进将合抬的黄金直颈琵琶鼓腹部分紧紧契合于玉筒之上以为支撑,待康昆仑伸手接过后,那三个“肌肤如玉鼻如锥”的异族少年束紧袖腕,来到台中央站定,齐齐对围观者躬身一礼后,舒身展臂间已是摆开了健舞的姿势,这矫健的身姿不免又引来一片赞叹的欢呼。

    “偶像派不愧是偶像派,看看这金光闪闪的乐器,再看看这造型,那还真是非一般的华丽!”看着下面的这一幕,崔破竟似有了千年流转又回到后世看巨星演唱会的感觉,难免心下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评论调侃一番,只是这番感觉不能与人分享,就如同观球不让人说话一般,未免有些扫兴。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听身侧的弱衣低低喃喃了一声道:“原来如此”,对琵琶所知不多而看不出门道的石榴当即快嘴接话问道:“弱衣姐姐,原来如此个什么?”

    “直颈琵琶虽较之于曲颈少于变化,但更为雄浑;而观其鼓腹更是以黄金铸成,此物固然质地坚密最易聚声,但发声过于尖利,其音极是高亢;偏偏更以玉筒为底,玉振金声,实是已经到了高极难继的地步。于一般演奏之人而言,直颈、金腹、玉筒三者的结合已是必破的死局,稍一拨弦,琵琶受不得强力反震之音,必然弦断音伤,这康昆仑竟然敢取如此手段,倒也真个不负‘京中第一琵琶手’的美誉了。我大唐境内将舞蹈分为健舞与软舞两类,观这少年的姿态分明便是健舞之中最为刚劲的‘胡腾舞’,看来康昆仑这一曲定然是要以至刚取胜了!”素日少言的弱衣今日受场中气氛一激,面对的又是自己浸浮十余年的技艺,一时按捺不下的滔滔不绝,脸上的深深痴迷更让此时的她多了几分知性之美。

第四十九章 斗乐

    请支持叶子新书《中唐

    穿越演义》,去看看,相信叶子不会让你失望的!

    ~~~~~~~~~~~~~~~~~~~~~~~~~~~~~

    正待石榴张口欲待再问之时,蓦然一声带着娓娓颤声的挑音响起,其音直如破空弩箭,直入心扉。震的听者心头一颤,当即全场静默无声,一声即落,六响复又随后继起,这七声挑弦间隔渐短,尤其最后两声更是一停即起,恍无阻断。伴随着这越来越急之节奏的是渐行渐高的宏音,直到最后一响时,一干听众只觉有一个霹雳般的炸雷在心间响起,魂魄欲散。

    自第一声响起,崔破并众听者已觉自己的呼吸全然被这节奏所控制,挑弦愈急,呼吸愈促,到的最后三响时,转换太速之间,竟是已然喘不过气来,直到这七声结束,才是全场一片如同巨雷滚过的换气声。

    康昆仑所奏本是在唐时最为人所知的《秦王破阵乐》,只是在特殊的乐器经特殊的技法演绎之下,听者脑海中随着这熟悉的乐曲闪现的再不是烽烟遍地的中原故地,而是大漠孤烟的茫茫浩瀚戈壁,虽仅只七声挑弦却如同玄宗朝中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一般,勾勒出戈壁滩千里旷野的雄浑与苍凉。

    崔破一口气尚未喘匀,蓦然又是一阵凄烈的琵琶声如同剑击金锣般响起,此番再没有半刻停顿,经过适才七声点兵召将之后,此时四方毕聚的大军在他们英明统帅的带领下,越过一块块沼泽、踏过一座座荒丘,满怀昂扬斗志向远方的敌人行去。

    那高台上的康昆仑此刻半侧了身子以左手扶住琵琶,用右手行轮指技法急速拨动几茎小弦,这一轮疾如骤雨却节奏鲜明的乐声最好的勾勒出大军严整的军仪及浩瀚的军威。

    在这一波急促轮指响起的第一刻,高台中央的三个少年已是展动身形,应节而舞。他们那刚猛雄健之身姿合着节拍的俯仰腾跃,当真是“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刚健急如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插腰如却月。”次次腾越之间有说不出的爽朗豪健。

    一番轮指在左手压弦的控制与变化下直持续了约半柱香的功夫,正在崔破渐渐适应并试图重新调整呼吸节奏时,那高台上的康昆仑却是蓦然急变身形,将右手中的琵琶一拨纳入左怀,转而以左手重重扣击至今尚未动用的大弦,这一个看似小小的变化直让整个曲音有了质的激变,本就是尖利已极的琵琶声声再经下面的玉筒传震,竟是散发出军中战鼓所独有的“隆隆”声,每一次重击必然伴随着左手小指的轻轻一勾,在消解掉高极难继的锐音后,这一勾更使玉筒中的回声更趋浑厚沉雄。一时间,阔大的天门街上布满了百战沙场密布的巨大威压。

    长途跋涉的大军终于遭遇了他们夙命中等待已久的敌人,列阵完毕,在帅旗的指引下、在各级统兵官癫狂的吼叫声中,迈开足以撼动天地的整齐步伐向敌阵杀去。这声声重弦就是勇士们俯仰天下的豪情,这声声重弦就是勇士们一往无前的步伐。

    应节而舞的龟兹少年们也没有了灵动的身形,随着每一声重弦而腾跃的身姿更多了几分凝重,只是这凝重却赋予了他们适才所没有的力度,直与整个场中的气氛配合的丝丝入扣,为那厚重的威压再添了三分助力。

    “铿”的一声,随着阵前清脆的战刀交击声响起,积蓄已久的战事终于正式了搏杀。

    此时的康昆仑身形再变,金光灿烂的琵琶已由他的左怀靠向胸前,放松的两手十指同时在弦上滚动,一时间,只有无数个曲音自其中迸出,轻柔的小弦、浑厚的重弦、两弦同时拨动而出的中音、前音加后音的融合、后音加前音的重叠都同时闪现,却又是那么清晰的勾勒出两军阵前千变万化的种种情形,在这一刻,似乎一场数万人的大厮杀就在眼前展现。

    而高台中央三个少年舞者此时的步伐也愈发的缓慢,每一个腾跃之间,他们总会将扬眉动目、顾眄流盼的面容呈现于如山的观者之前,随着那看似杂乱的曲音,三张面容上呈现的有视死忽如归的决然、有斩将夺旗的豪迈、有杀机大起的狰狞、有四视无援的茫然、有对永离故土的绝望、也有对远方盼归人儿无穷的眷恋……。

    耳听那或是婉转低回、或是高亢雄浑的繁杂曲音,看着少年们脸上形神毕肖的神情,整个天门街上的观者也随着大军进入了嘶吼嚣叫、刀枪乱击之下血流成河的茫茫战场。满脸兴奋之色、双手握拳者有之;面目煞白、惊骇退避者有之;目含怜悯、泫然欲泣者亦有之。这一刻,康昆仑凭借手中的琵琶在这繁华似锦的长安竟是生生再造出了一个雄浑惨烈的杀场。

    正在一干听者目眩神迷,等待战事更加发展的当口,忽听“铮”的一声抹弦颤颤响起,乐曲在达到最**时,康昆仑手抚丝弦将这一曲《秦王破阵乐》戛然作结。

    没有彩声、没有欢呼,静默的天门街上有的只是一片如负重释的喘息声,数万人齐声喘息,这场面端的是壮观非常。

    又过了片刻,正在众人心境逐渐平复的当儿,一连串如同汤汤流水般的滑弦之音随风而来,这音调全不似适才康昆仑的挑弦那般霸道无匹,反而是如同春日里无所不在的和风一般,缓缓却是极其轻柔的拂过心田,偏偏这看似天下间最柔弱之物却最能抚平奔腾不息的滔天巨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心弦吃这一拂后渐次和缓,脸上崩紧的肌肤也在不觉间柔柔松弛,更有一抹笑意淡淡浮现。

    “看来偶像也不尽只会装酷,这曲调还真他***劲爆!”长长吁出几口气去的崔破在心底暗叫一声,只是此时已是称颂乏词的他也只能用这一句粗口来表达他对康昆仑琵琶绝艺的赞叹。

    在下面的琵琶声声带来的庸懒安适中,崔破轻轻举盏呷过一口后,抬眼向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